決戰智駕芯片戰場:黑芝麻智能、地平線,競相逐鹿

藍鯨財經
02-20

文|蛇眼財經v

在汽車產業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之下,智能駕駛芯片日益成爲了這場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它就像是智能汽車的“大腦”,承載着車輛對周圍環境感知、決策和控制的關鍵任務。近年來智能駕駛芯片市場日益熱鬧,衆多企業都在紛紛入局,試圖在這片充滿潛力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而黑芝麻智能和地平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黑芝麻智能上市即破發的情況,爲這場激烈的智駕戰爭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也引發了人們對兩者未來發展走向的深入思考。

智駕風口下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智能駕駛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從輔助駕駛(ADAS)到自動駕駛(AD),汽車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全球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而這一增長的背後智能駕駛芯片功不可沒。

一般而言,智能駕駛芯片主要分爲GPU(圖形處理器)、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ASIC(專用集成電路)等類型。其中,ASIC由於其針對特定應用場景進行設計,能夠在功耗、性能和成本上實現較好的平衡,成爲了當前智能駕駛芯片的主流發展方向。英偉達憑藉其在 GPU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在智能駕駛芯片市場佔據了重要地位,其產品廣泛應用於高端智能汽車中。同時,英特爾高通等科技巨頭,也紛紛通過收購等方式進入智能駕駛芯片領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

首先,隨着智能駕駛等級的提升,其對芯片的算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L3 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芯片具備數百甚至上千TOPS(每秒萬億次操作)的算力。爲了滿足這一需求,各大芯片廠商不斷研發新技術,提升芯片的性能。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英偉達的Thor系列算力1000-275TOPS,Orin-X 254TOPS;Mobileye的EyeQUltra 達到了176TOPS;EyeQ6H 45TOPS,EyeQ5H 24TOP;高通的SA8650P 達到了100TOPS;SA8775P達到了 72TOPS;SA8620P 達到了36TOPS;特斯拉的HW3.0 144TOPS;HW4.0 720+TOPS。

總的來看,各大車企以及智駕服務商推出的算力芯片,正在快速發展的智駕產業趨勢推動下變得越來越強。

其次,爲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智能駕駛芯片逐漸向集成化方向發展,並與軟件發生日益密切的聯繫。在汽車芯片集約化發展之下,將多個功能模塊集成在一個芯片中,減少外部電路的複雜性,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已經日益變成了一種趨勢。

同時,智能駕駛芯片的發展離不開軟件的支持。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使得芯片與軟件的結合更加緊密,芯片廠商需要不斷優化軟件算法,提升芯片的智能化水平。

智駕芯片雙雄對決,黑芝麻智能哭了,地平線笑了?

作爲兩家幾乎同時間起步的人工智能芯片和算法服務商,黑芝麻智能與地平線,在國內智能汽車領域名聲在外,並且兩者地位也是旗鼓相當。

其一,兩者在技術層面不相上下。黑芝麻智能成立於2016年,公司在智能駕駛芯片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推出的華山系列智能駕駛芯片,在性能上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黑芝麻智能的華山系列芯片,採用了自研的神經網絡加速引擎,能夠實現高效的深度學習推理。其中,華山二號 A1000 芯片的算力達到了58TOPS,在中低端智能駕駛芯片市場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而地平線的成立時間,幾乎與黑芝麻智能相當,也是國內智能駕駛的先驅企業之一。地平線旗下的征程系列芯片,採用了自主研發的BPU(Brain Processing Unit)架構,能夠高效地處理深度學習任務,征程5芯片的算力高達 128TOPS,在性能上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在智駕行業內更是聲名在外。

其二,黑芝麻智能與地平線在市場份額、影響力等方面,也是你追我趕、競爭激烈。地平線的市場份額明顯高於黑芝麻智能,其與衆多知名汽車製造商的合作關係,爲其產品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衆多知名的客戶中間,地平線與理想汽車聯繫緊密,還與大衆汽車、比亞迪、蔚來汽車等保持着緊密的技術合作與往來。在客戶資源方面黑芝麻智能也不遑多讓,其合作的客戶,不僅覆蓋了比亞迪、東風、吉利、一汽、江淮、陝汽等衆多車企,還與衆多Tier 1供應商合作,形成了衆多全新技術方案。

不過,黑芝麻智能儘管也在積極參與拓展市場,但在品牌知名度和客戶資源方面,仍然稍遜地平線一籌。

其三,地平線在發展策略上,與黑芝麻智能的策略並不相同,各方面的影響也自然相差甚大。

前者是高中低全覆蓋,後者則主要側重於中低端市場;前者注重與汽車製造商的深度合作,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後者更傾向於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吸引客戶來選擇自身。當然,目前來看,黑芝麻智能也在加大研發,向高端市場邁進。

不過,從當下來看,在國內如此“卷”的市場環境下,黑芝麻智能想要實現“彎道超車”並不容易。

新智駕戰爭下的行業變局

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隨着比亞迪這個國內最大電動汽車廠商加入智駕行列,國產電動車的“智駕”,早已經從之前的加分項,變成了“必選項”。國內消費者對智駕“能用”與“好用”的區分將會更加明顯,智駕體驗的實用性與安全性,將成爲用戶衡量車企智駕的關鍵。在此背景下,雙方圍繞技術、體驗優化、商業策略的全方位的比拼變得愈加激烈。

在技術創新層面,端對端大模型技術、多模態大模型應用以及智能底盤融合技術等正在加速融合演進,推動車企智駕走向全新的水平,AI車用算力芯片市場競爭將會加劇。比如,在端對端大模型等多重技術加持下,通過深度學習直接建立傳感器輸入(如攝像頭、激光雷達),到車輛控制信號(轉向、制動)的映射關係,從而迅速提升智駕決策的連貫性,適應長尾場景(如突發障礙物、複雜路口),減少規劃引擎的侷限性。

通過多模態大模型的跨模態感知“大腦”升級,讓智駕大腦可以更好地實現對環境的理解,提升在惡劣天氣(雨霧、強光)下,通過多傳感器互補提升目標檢測精度,結合V2X(車路協同)實現全局交通流。在智能底盤技術支持下,通過域控制器實現底盤動態的實施協同控制,實現高階智駕的毫秒級響應,車身姿態自適應,能量回收優化等。

不難看出,新技術正在全面提升和優化傳統智駕體驗,推動智駕迅速逼近L3+自動駕駛水平,讓智駕迅速變成一種全新趨勢。在此背景下,國內智駕對高性能算力芯片的要求變得愈來愈高,特別是英偉達、高通等國際芯片巨頭,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佈局,以及更多新興創業公司的加入,智能駕駛芯片市場的競爭將變得更加白熱化。

從中長期來看,智能駕駛芯片市場將會加速整合,行業內寡頭局面會逐漸形成,同時出於分攤研發費用考慮,頭部智能駕駛芯片公司與車廠、軟件開發商的合作將日益緊密。從中期來看,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智能駕駛芯片行業可能會出現整合的趨勢。一些技術實力較弱、市場份額較小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或被收購。黑芝麻智能和地平線作爲行業的領先者,可能會通過收購等方式,擴大自身的業務規模和技術實力。同時,汽車製造商爲了降低成本、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可能會與少數幾家芯片廠商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這也將加速行業的整合。

從長期來看,智能駕駛芯片市場的發展離不開芯片廠商、汽車製造商、軟件開發商等各方的合作。隨着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的智能化程度將越來越高,對芯片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也將越來越複雜。單一的企業很難在所有領域都具備優勢,因此合作共贏將成爲未來市場的主流發展模式。黑芝麻智能和地平線可能會與更多的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推動智能駕駛芯片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實現互利共贏。

總的來看,儘管目前黑芝麻智能與地平線,已經做到了業內靠前位置,但想要在這場激烈的智駕戰爭中最終勝出,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智能駕駛芯片市場的發展,將推動整個汽車產業向智能化、電動化的方向不斷邁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