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氪度
2025年的情人節,朋友圈裏的熱鬧景象不再是999朵玫瑰的炫耀,也不是五星級酒店的燭光晚餐。商家們精心策劃的“1314元永生花禮盒”銷量慘淡,拼多多上9.9元的香薰蠟燭卻異常火爆。越來越多年輕人似乎在用行動宣告:浪漫依然重要,但它需要重新定義,性價比纔是當下的主旋律。
浪漫的實用主義轉向
曾幾何時,情人節是消費主義的狂歡節。一束三天就凋謝的玫瑰花售價500元,餐廳推出的“情侶限定套餐”價格翻倍,酒店推出“蜜月套房”卻只提供一次性浴缸套。但2025年,風向變了。
“浪漫和實用性之間並不衝突。”小A是一名互聯網公司的項目經理,他最近和女朋友一起度過了情人節。在她的眼中,愛情就是“日常的相互照顧”。她說:“與其送500元的玫瑰花,不如買一臺兩人共用的咖啡機。每天早晨,能在咖啡香中醒來,感覺到對方的溫度,比一束花持久得多。”
在小A的情人節故事裏,浪漫不再是高價禮物的堆砌,而是細節中的“情緒投資”。這種轉變也在市場上得到了印證。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25年情人節,超過40%的年輕人在選購禮物時,首選考慮“實用性”。黃金市場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儘管金價持續攀升,但小克重的黃金玫瑰花束銷售額同比飆升了445%。成都某珠寶店的工作人員透露,情侶們都在追求“永久”的象徵:“黃金不會凋謝,就像我們希望愛情能夠抵抗時間。”
祛魅“表演式浪漫”
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看來,曾經的“表演式浪漫”已經逐漸失去吸引力。小C和她的男朋友是在程序員的圈子裏認識的,他們的情人節“儀式感”充滿了技術感。兩人互送了機械鍵盤,約定去郊外徒步露營,而不是在高檔餐廳用餐。對於他們而言,愛情不是通過一頓昂貴晚餐來標榜,而是通過簡單而真誠的方式共同度過時光。
在這個以實用主義爲主的時代,很多年輕人似乎對情人節的傳統做法不再感冒。社交平臺上,一位網友的評論廣爲流傳:“真正的浪漫,是加班後回到家,看到屋裏還亮着的一盞燈,是生病時遞到手裏的一杯溫水。”這些話讓無數年輕人感同身受。浪漫不再侷限於豪華的物質堆砌,而是藏在平凡的日常裏,蘊藏着深厚的情感。
“沉浸式”愛情消費
如果實用主義是理性計算,那麼體驗消費便是年輕人對情感濃度的另類追求。在今年的情人節,藝術展覽館成了情侶們的聚集地。這裏不再是沉悶的文化場所,而是充滿了溫馨氛圍的情感互動空間。情侶們不再滿足於“收到禮物”的單一形式,而是渴望與對方共同創造記憶。
“今年情人節,我和女朋友去看了個藝術展,結束後一起DIY了一些小禮物。這是我們一起經歷的事情,遠比一盒巧克力要有意義。”小D說道。
社交平臺上的數據顯示,2025年情人節期間,上海的鮮花和綠植外賣量周環比增長了1464%,情趣內衣、潮玩手辦、微醺酒類等品類銷量激增了80%以上。尤其是“沉浸式”情侶套餐成爲了熱銷品。買一束玫瑰花似乎已經不夠了,年輕人開始搭配香薰蠟燭,甚至加入樂高玫瑰花拼裝體驗。而黃金珠寶品牌也紛紛推出了“金匠體驗課”,讓情侶親手打造屬於他們的專屬戒指。浪漫變得更加多元,更多的是想要通過創造共同記憶來加深感情。
即時零售的爆發,讓浪漫變得更加隨性且生動。情人節當晚,餓了麼平臺的異地訂單佔比達到了27%。北京的一個男生給上海的女朋友下單了情人節套餐,附言寫道:“雖然不能陪你喫晚餐,但希望你能感受到我的溫度。”
一個“獨自”過節的情人節經濟學
當商家們還在絞盡腦汁討好情侶時,2.4億單身人口卻悄然撐起了另一個萬億市場。今年七夕的調研顯示,30%的單身者選擇“像平常一樣度過”,25%的人選擇用遊戲來消磨時間,超過20%的人獨自逛街或看電影。這一切表明,單身羣體的消費哲學更加獨立且犀利。
“比起盲目追求外界的認同,我更願意投資自己。”小E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是一位35歲的獨立女性,今年情人節,她選擇購買了一個高端護膚品套裝。“爲自己花錢是爲了讓自己更好,浪漫不需要外界的標準。”
單身羣體的消費趨勢正在悄然改變。越來越多單身人士願意爲自己買單價更高的商品,比如高端護膚品或個性化的一人食套餐。餐廳紛紛開始提供單人座位,避免尷尬的就餐體驗。甚至有電商平臺推出了“單身情人節套餐”,其中包括紅酒、牛排和《百年孤獨》書籍。這個套餐的銷量超出了預期,成爲單身族羣的情人節新寵。
“搭子文化”:愛情的“平替款”
更有趣的是,“搭子文化”在這一年愈發火爆。從“飯搭子”到“電影搭子”,“旅行搭子”……年輕人通過輕量化的社交關係來滿足陪伴的需求,同時規避戀愛關係中常見的責任與壓力。
一位豆瓣網友總結道:“搭子是愛情的平替款,低投入、高靈活、零承諾。”這種模式在當代年輕人中迅速蔓延,成爲了與傳統戀愛關係抗衡的新形式。
面對年輕人對傳統情人節消費模式的反叛,商家們不得不重新設計甜蜜劇本。玫瑰花批發商開始推廣“可種植玫瑰”,強調“花開後移栽陽臺,象徵愛情的生長”;巧克力品牌與健身房聯名,推出了“低卡愛心禮盒”;甚至鑽石廠商也打出了“獨立女性應該爲自己買鑽石”的廣告,挑戰傳統的情人節營銷邏輯。
寫在最後:在浮華之外,浪漫何在?
在這場情人節消費大潮中,最觸動人心的或許並非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而是藏在日常瑣碎中的溫暖。正如某位網友所說:“愛情不是情人節的一束花,而是365天裏,你願意把平凡的日子過成詩。” 這句話,彷彿爲我們指引了一條全新的思路——愛情的浪漫,不是來自某一瞬間的盛大儀式,而是來自那些日復一日的,彼此間的細膩關懷與默契。
那些曾經被商業化包裝的浪漫禮物,如今正在逐漸失去它們的魔力。當玫瑰花的價格被計算進Excel表格,情感的真摯卻開始從物質的束縛中獲得了自由。我們開始重新審視愛情的本質:它並不依賴於禮物的貴重,也不需要盛大的慶典作爲背書。愛情的力量,或許在於兩個人如何在平凡的日常裏共同前行,在那些微小的互動中,感受到彼此的溫度與陪伴。
也許,在這個以“性價比”爲導向的時代,我們終於觸摸到了浪漫最深處的內核——那不是物質的堆砌,而是情感的投資。那些充滿誠意的小細節、那些真正願意爲彼此付出的時光,纔是最具永恆意義的“禮物”。
因此,當傳統的玫瑰不再被標價,當黃金和鑽石不再被視作愛情的唯一符號,我們是否能在這些變革中,找回那個真正屬於我們的浪漫?或許,真正的浪漫,並不需要浮華的包裝。它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微小瞬間裏,悄無聲息,卻讓心靈久經打磨,愈加閃亮。
是時候,重新定義浪漫的意義了 。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