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水運網
春節剛過,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火速開工,返崗率已達95%以上。
在滬東中華長興島兩大造船基地,19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5艘大型集裝箱船同步在建,生產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在剛剛過去的一週時間裏,就有1艘2.4萬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入塢搭載總裝,2艘自主研發的第五代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開工。
起步就是衝刺,是因爲滬東中華的新年目標是創造新的造船紀錄。
去年,滬東中華交付了8艘LNG船,創造中國船企年度交付LNG船的最高紀錄。今年,該公司計劃交付10艘以上LNG船。
“這幾年我們提出產能倍增計劃,是基於在手項目,不是盲目擴張。”滬東中華總經理翁紅兵說。LNG船市場火熱,滬東中華手持訂單接近60艘,按照以前一年交付4艘的節奏,根本交不完,展望“十五五”,公司年交付量必須超過10艘。
春節後,自主研發的第五代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開工
全面提升
2025年,滬東中華將迎來公司發展的歷史性時刻——全面搬遷至上海長興海洋裝備島。目前,滬東中華長興島上3座船塢已實現三線滿負荷建造,全年各出塢5批次,成爲全國生產運行效率最高的造船基地之一。同時,今年一座新的小型船塢也將投入使用,助力公司創造交船新紀錄。
但新紀錄的誕生並非簡單依靠增加船塢,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且充滿挑戰。“今年我們必須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應用新工藝和新設備提升生產效率,同時還要帶動配套廠商同步提升產能。”翁紅兵告訴記者。
在建造效率方面,今年船廠準備了幾大祕密“武器”,一大批智慧化設備和新建造方法將齊上陣。
比如目前滬東中華LNG船快速搭載的機械化率已達80%以上,而今年船廠將進一步推廣小組立自動焊接設備、大規模激光切割機等設備的應用。LNG船最關鍵的圍護系統目前自動化焊接率已達95%以上,液貨艙單艙單層4萬米焊縫焊接一次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同時,公司正大力推進模塊化造船。“整個LNG船共有107個模塊化單元,過去進入碼頭建造階段後,各種管系要吊上船,靠人工一根根對接。現在推廣高空作業平地做,散裝作業模塊化做,將模塊單元做好後再整體吊上船,可使碼頭週期縮短2至3個月。”滬東中華生產管理部副部長曹逸飛介紹。
LNG產業鏈裝備涉及殷瓦鋼、不鏽鋼波紋板、低溫絕緣膠合板、再液化裝置等一系列核心材料設備。在建造中國第一艘LNG船時,關鍵設備材料都依賴進口。一直到2017年,中國LNG船的國產化率也不足60%。
依賴進口不僅推高了造船成本,也使訂貨、調試及售後服務的週期拉長,嚴重影響整船建造效率與效益。要實現產能倍增,國產化率提升是關鍵。
滬東中華聯合產業鏈上下游60多家企業院所開展聯合攻關,近幾年在本土配套供應方面實現了大發展。
比如公司在長興造船基地投資建設的絕緣箱生產車間,目前三條自動化流水線年產能超過40萬隻絕緣箱。今年,三條流水線將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使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滿足10艘以上LNG船的配套量。
此外,國產LNG泵塔和超低溫閥門等關鍵零件的產能去年均實現歷史最高紀錄,今年還將繼續提升。
“建造中國第一艘LNG船時,產業鏈上國內配套廠商家大概只有20多家,如今已超過130家。”翁紅兵說:“目前,中國LNG船的國產化率已達75%以上,今年的目標是80%。”
殷瓦鋼焊接現場
逆襲韓國
生產現場一片火熱的背後,是中國LNG船產品力反超國外競爭對手,屢屢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大單。
LNG船與航空母艦、大型郵輪並稱爲世界造船業三顆“皇冠明珠”,是高技術、高可靠性、高附加值船舶。
2008年,滬東中華建造的中國首艘LNG船“大鵬昊”交付,這是中國造船業摘取的第一顆“明珠”。
翁紅兵是歷史的親歷者,他回憶:“大家因打破日韓壟斷,實現高端船型零的突破感到無比自豪。但公司上下也清醒地認識到,當時中國LNG船還沒完全形成自己的技術、建造效率低,且面對日韓船企的價格戰,以及整體低迷的船市,不知何時能形成規模效應。”
面對長時間的寒冬,滬東中華堅守初心,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建造效率、本土配套能力,船型不斷迭代升級。
2017年,滬東中華推出第四代低能耗、低蒸發率雙燃料低速機直推型LNG船,產品實力已不輸國外競爭對手;2021年,滬東中華推出第五代LNG船,部分關鍵技術指標反超國外競爭對手;2023年,滬東中華LNG船單船建造時間首次壓縮至18個月內,建造效率實現世界領先,而2008年建造第一艘LNG船時,建造用時爲40個月。
如果要劃定一箇中國LNG船逆襲的分界點,拿下卡塔爾石油公司的超級大單無疑是標誌性事件。
2019年初,卡塔爾石油公司對外宣佈建造100艘LNG船的宏大計劃,引發國際造船界高度關注。韓國三大造船巨頭信心爆棚,揚言“打包通喫”,包攬全部訂單。但讓韓國船企沒想到的是,在這場造船業巔峯之戰中,竟是滬東中華拔得頭籌。
“先與中國船企簽約,一是因爲我們的產品實力過硬,二是國際船東樂見中國LNG船崛起,打破韓國壟斷。”翁紅兵說。
在拔得頭籌之外,更具標誌性意義的是,2024年4月,卡塔爾石油公司與中國船舶集團簽約,18艘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建造項目花落滬東中華。據估算,該訂單總金額逾400億元,創下全球最大單筆造船訂單紀錄。
業內人士介紹,該訂單再次引發韓國造船業巨大震動,在卡塔爾石油公司啓動第二批6艘27.1萬立方米LNG船訂造計劃後,韓國船企主動找到對方,表示願意以低於滬東中華的價格承接該筆訂單。但最終,第二批訂單也交給了滬東中華。
“過去,國際船東默認中國LNG船的價格要比韓國LNG船低,現在形勢早已不同往日。”滬東中華營銷部部長王佳穎告訴記者,春節剛過,就有國際船東拜訪滬東中華。許多船東在新造船項目談判中,對船價和首付款比例的接受度,都優於同期同型成交項目水平。
2022年,隨着卡塔爾石油公司的訂單生效,中國船企LNG船接單量有了大幅突破,全球市場份額首次超過30%,而此前從未超過10%。
2024年,在卡塔爾“LNG百船項目”中,滬東中華新接LNG船訂單按照艙容量和總金額統計已經佔到32%,單廠排名世界第一。
“今年我們會繼續提升技術實力,也會積極對接船東,深入瞭解他們的需求,不斷爭取新訂單。”王佳穎說。
贏得卡塔爾石油公司青睞的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
未雨綢繆
在緊抓開局,謀劃全年創造生產新紀錄、爭取新LNG船項目訂單之際,滬東中華也未雨綢繆,提前佈局,以應對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
“2023年以來,LNG船出現量價齊升的順週期,但市場不可能一直火爆,除了在LNG船相關技術研發上繼續投入外,我們也在加緊新船型研發。”翁紅兵說。
在滬東中華研究院,設計師們正圍繞零碳船型開展研發,豐富技術儲備。
滬東中華LNG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磊介紹,滬東中華已經儲備了液氫、液氨、液態二氧化碳運輸船在內的一批綠色低碳船舶,打開新賽道。
“不少新船型已經取得船級社認證,一旦船東有需要,我們就可以迅速進入該領域。”王磊說。
針對在手訂單,滬東中華也積極溝通船東,制定切實可行的建造計劃,爲船東提供可靠的船期安排信息,爭取快交船、早交船,降低在手訂單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匯率風險。
2024年,滬東中華實現2筆訂單,共12艘1.36萬標箱集裝箱船以人民幣結算,合同金額150多億元。以人民幣結算不僅顯著降低匯兌風險,增強船企盈利能力,也有助於降低船東融資成本,提高貿易效率。
今年滬東中華將繼續推動新船訂單以人民幣結算。“船東成本降低,就有可能在我們這裏多訂船。”翁紅兵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