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韓永昌 編輯 | 張博文
2025一開年,比亞迪與吉利就已經拳拳到肉。
比亞迪在2月10日召開智能化發佈會,宣佈全系車型都將搭載高階智駕,連7萬元的海鷗也要搭載天神之眼 C,支持高速NOA和自動泊車。
比亞迪的智駕車型掀起了新一輪的購車熱潮。36氪走訪了多家比亞迪4S店,有門店週末一天接待超過40波客戶,是年前客流的兩倍。
更有銷售坦言,“智駕版本的試駕車到店之後,週六一天沒進過店,全程在路上試駕,一個接着一個,試駕過後的訂單轉化率能有6-7成。”
在比亞迪強大的智駕號召力之下,吉利也不甘示弱,迅速打出了反擊牌——低價新車。
吉利銀河三天之內上市了兩款新車,矛頭直指比亞迪秦宋兩系車型。銀河L6 EM-i起售價7.98萬元,與秦PLUS DM-i智駕版同價,L7 EM-i起售價11.58萬元,比宋PLUS DM-i智駕版便宜2萬。
銀河沒有智駕,但L6/L7 EM-i憑藉通風加熱的按摩座椅、更大的屏幕、8155芯片座艙等“高配低價”策略,來進攻比亞迪的基本盤。
這是一場激烈又極具反差感的較量,曾經對智駕並不感冒的比亞迪已經在用技術平權來重構市場規則,甚至重新定義智駕的價值;而2021年就開始組建團隊進行智駕自研並扶持了多個智駕供應商的吉利,仍在極力宣傳新車的彩電與大沙發。
比亞迪和吉利在賭,2025年,消費者到底會爲智駕買單,還是爲低價買單。
“ 銀河新車產品力十足,但競爭邏輯變了 ”
吉利銀河的兩款新車產品力非常強,在10-15萬元這個價格區間,銀河選擇用最直觀的彩電與沙發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銀河L6 EM-i 起售價7.98萬元,與秦PLUS 智駕版相同,全系標配的14.6英寸的中控屏,讓新車一眼看去比秦PLUS更有料。
除了最低配版本以外,L6 EM-i還配備了主駕的座椅通風,加熱和按摩功能,這在10萬元的車型上是很難見到的配置,也是新車的宣傳重點。
銀河L7 EM-i起售價11.58萬元,在彩電和沙發上的配置更加不遺餘力。
對比來看,宋PLUS DM-i智駕版的起售價是13.58萬元,同樣價格的銀河 EM-i 探索+版,搭載了13.2英寸的中控屏和16.2英寸的副駕娛樂屏。
不僅如此,探索+版還有帶腿託的女王座椅,前排座椅加熱通風按摩一應俱全。彩電和沙發的配置已經直追20萬元級的車型。
雖然沒有智駕,但銀河L7 EM-i探索+版也有L2級的輔助駕駛功能。也就是說,除了高速NOA和自動泊車以外,宋PLUS DM-i智駕版有的配置,銀河L7 EM-i都有,宋PLUS DM-i智駕版同價位沒有的彩電大沙發,銀河L7 EM-i也有。
銀河的兩款新車在對標比亞迪秦宋兩系車型上,可謂是做足了功課。
除了這些一眼就能看到的配置以外,在駕駛體驗上,銀河L6/L7 EM-i從之前的1.5T的3檔DHT變成1.5L的單檔DHT。
吉利的這種設計轉變,讓成本更低,也優化了駕駛過程中換擋的頓挫感,提升了平順性,雖然加速性能變弱,但更加省油,日常出行完全夠用。EM-i可以說是專門爲了對標比亞迪第五代DM系統而生。
L6/L7 EM-i兩款新車都是前麥弗遜,後雙叉臂的獨立懸掛,36氪對兩款車型都進行了試駕體驗,L6 EM-i的濾震確實比秦PLUS要出色一點點,過彎也很穩定,但與秦L相比,駕駛感並沒有很明顯的差距。
其實,價位在10萬元的電動汽車,不管是吉利銀河、還是比亞迪,駕駛體驗上都沒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如果不是特意去感受,基本沒有太大差別。
銀河的兩款新車性價比都非常高,且價格更低,配置更出色。吉利在用比亞迪的邏輯,來與比亞迪競爭。但可惜,吉利在醞釀出牌之時,比亞迪已經將牌桌掀了。
電動汽車行業,龍頭企業向來有制定規則和玩法的能力,曾經特斯拉如此,如今比亞迪也是一樣。
2023與2023年,比亞迪用冠軍版、榮耀版的低價席捲市場,車企無不效仿,將新車價格越做越低。整個車市在過去兩年,一直在被低價洗刷。評判一輛好車的第一標準,就是價格,價格不到位,配置全白費。
2025年的競爭邏輯,顯然已經被比亞迪拖到了智駕標配的競賽之中,智駕將成爲這一年決定車企銷量極其關鍵的因素。
吉利銀河在過去一年,以及今年1月份都創造了非常出色的成績,單月銷量甚至超過9萬輛,但新一年的競爭,沒有智駕已經不合時宜。
誠然,智駕目前並不是10-15萬元區間的消費者購車的主要選擇因素,因爲絕大多數消費者沒體驗過智駕,絕大多數10-15萬元的車也不帶智駕功能。
但是比亞迪高速NOA和自動泊車的標配,將智駕已經拉到了全民普及的程度。36氪試駕了秦L的高速NOA功能,不管是上下匝道,還是行進間的變道,都非常流暢。
天神之眼 C 帶來的泊車能力也非常絲滑,日常車位的泊入要比新手司機強太多,已經可以覆蓋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泊車需求。
當比亞迪全系標配智駕,再加上小鵬、問界、理想等品牌的助力,2025年,中國市場上配備智駕功能的新車,將指數級激增。
銀河的低價高配能固守一時,但數月乃至一年之後,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體驗過智駕以後,智駕可能會成爲購車的必選項,沒有智駕的新車,總會在市場上站不住腳。
“ 補齊智駕,拓展門店,才能擴大競爭優勢 ”
2025年註定是智能化下半場的轉折年。長安要在10萬元的車型上配激光雷達、比亞迪將高速NOA和自動泊車下放到7萬元級、多次不客氣的奇瑞,在這一年也有十幾款高階智駕車型上市。
1月份國內銷量重新登頂的吉利自然也不甘落後,市場有消息稱其將在3月初召開AI智能化戰略發佈會。
吉利的新能源車型勢必也要全系搭載智駕,極氪、領克等中高端品牌自不必說,作爲銷量基本盤的銀河纔是智駕普及的重中之重。
銀河品牌如今的彩電大沙發配置,要是再加上高速NOA和自動泊車能力,在10-15萬元的價格區間幾乎可以所向披靡,即便面對比亞迪,也絲毫沒有短板。
但這又可能出現一個問題,銀河品牌已經有三檔DHT車型與EM-i車型同時在售,如果智駕版車型在年內上市,極有可能會復現極氪的“三代同堂”現象。
如果上市過晚,銀河不僅會落後於比亞迪,還會落後於其他品牌。顯然奇瑞、長安等品牌今年都會將智駕下放,15萬元的智駕車型會層出不窮。銀河辛苦建立起來的銷量競爭優勢,可能會因爲沒有智駕而大大削減。
因此,何時補齊智駕能力,是銀河需要斟酌的一個問題。但比亞迪的技術發展不會停滯。銀河品牌乃至其他車企的智駕車型上市越晚,比亞迪擴大競爭優勢的時間窗口越長。
當比亞迪對激光雷達等智駕關鍵零部件的自研有所成效後,智駕的成本還會下降。屆時,競爭可能會從智駕普及,重新回到了智駕低價的邏輯。
如今汽車行業的競爭就是這樣,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在智駕的表現上,也是如此。智能駕駛要靠數據來迭代,只有龐大的數據支撐,才能“越開越好用”。這是比亞迪的長處。
若比亞迪2025年可以達成500萬輛的目標,旗下車型50%配備智駕功能,市場上也將出現250萬輛搭載智駕的車型,這是2024年問界、理想、小鵬三家公司銷量之和的兩倍還要多。
即便搭載天神之眼 C 的車型,在初期的智駕能力不能讓消費者百分百滿意,但在如此大規模的銷量之下,比亞迪的智駕能力將飛速成長。要知道,天神之眼 C 所搭載的Orin N芯片,是可以做到城市領航的。
如果吉利不在10-15萬元級上快速追趕,很有可能當比亞迪已經“好用並安全”,銀河才步入“湊合能用”的階段。
除了智駕以外,吉利銀河還有一個不小的問題。36氪在走訪過程中發現,銀河的銷售網絡並不清晰。
目前銀河分爲A網和B網,A網在售車型主要包含銀河E8,銀河E5,銀河L7,銀河L6等,B網在售車型則主要是星艦7和星願等。
兩網除了在售車型完全不同,不管是在銀河的線上官網,還是線下門店的招牌,都沒有明顯的區分。這導致消費者經常會跑錯門店。
消費者想要在銀河線下門店看車,可選擇的門店與比亞迪相比本就不多,如果沒有提前分辨A網和B網,很有可能會空跑一趟,這導致消費者選購的便利性遠不如比亞迪。
銷售網絡是車企觸及消費者的第一線,王朝網之所以能夠成爲比亞迪的銷量支柱,與其號稱“宇宙第一大銷售網”的門店數量直接相關。
比亞迪在2024年就已經致力於將銷售網絡鋪設到縣一級別,銀河想要與之競爭,除了產品出色以外,要補的課還有不少。
當然,對吉利銀河而言,當務之急仍是智駕的跟進,否則其辛苦構建的性價比優勢很有可能被技術代差所吞噬。就像王傳福所說,未來2-3年,沒有高階智駕的車將成爲少數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