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新的行政命令,指示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對銅業進行調查,研究外國銅產品的生產和進口是否會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外媒認爲,這可能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銅加徵新關稅,作爲他構建關稅牆、重新劃分貿易關係、重振製造業的一部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6日指出,在特朗普簽署這一行政命令前,盧特尼克向記者暗示,除了即將於下月生效的鋼鐵和鋁關稅之外,還可能會有針對第三種金屬的關稅。
“像我們的鋼鐵和鋁工業一樣,我們偉大的美國銅業被侵蝕我們產量的全球參與者削弱了。”盧特尼克告訴記者,“爲了恢復我們的銅業,我將進行調查是否需要施加關稅。”
盧特尼克說,美國工業和國防取決於銅,“銅應該在美國製造,沒有豁免,也沒有例外”,“是時候回家了”。
美國《紐約時報》25日援引白宮官員的說法稱,調查將包括原料銅、精煉銅、銅合金、廢銅和其它銅衍生品,根據調查結果,可能會加徵關稅。但至於何時宣佈關稅以及具體稅率等,白宮目前可以提供的信息很少,稱他們不想提前預估調查結果。
相關調查將依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進行。該條款允許美國總統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對外國產品徵收關稅,商務部長有270天時間向總統提交調查結果。
特朗普的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表示,盧特尼克將“以特朗普時間”行動,這意味着他們將迅速行動,並儘快將相關調查結果放在總統的辦公桌上以決定下一步行動。
據美國彭博社26日報道,消息一出,紐約COMEX銅期貨交易價上漲2.4%,爲12日以來最大的盤中漲幅。相關公司的股價也因此迎來小幅上漲。
一位匿名白宮官員告訴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賦予銅進口保護很有必要。銅在製造業和建築行業被廣泛地應用,對軍事和包括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在內的多種新興技術至關重要。
美國官員對英國路透社表示,銅是美國軍事武器的第二大原材料,被視爲中期關鍵材料。基於當前對銅的需求,未來任何地緣政治動盪都可能會導致美國出現銅短缺,而如果不對該行業施加持久的貿易保護,美國無法擁有製造出足夠銅的能力。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過去十年間,美國銅開採量下降了約20%。荷蘭國際集團(ING)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進口了約80萬噸精煉銅,而國內生產了約85萬噸。
ING分析師埃瓦·曼西(Ewa Manthey)指出,美國約45%的銅消費量依賴進口。其中,大約有35%的銅來自智利,26%來自加拿大,墨西哥、祕魯各向美國出口了7%。
中國也是銅的主要生產國,但由於先前徵收的關稅,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銅數量並不多。根據ING的數據,去年美國僅從中國進口了約佔其消費量2%的銅。
儘管如此,美國官員仍搬出老一套拿中國說事稱,中國生產的銅拉低了全球價格,利用國家補貼來控制全球銅生產。
爲合理化銅調查以及潛在的銅關稅,納瓦羅毫無根據地宣稱,中國“長期以來,將工業的過剩產能和傾銷作爲一種經濟武器來佔據全球市場”,並系統地削弱了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現在,該國正在使用相同的模型來控制世界銅市場”。
不過,《紐約時報》指出,就像特朗普宣佈的鋼鐵和鋁關稅那樣,潛在銅關稅將影響從汽車製造商、通信設備製造商到建築公司的相關美國企業,因爲他們依賴這種金屬生產產品。特朗普此舉將拉高他們的成本,並可能引起他們的抵制。
當被問及特朗普爲何選擇銅時,他的一名政府官員回答稱,特朗普有能力預見到未來人們可能會後悔的事情。該官員還提到了1988年特朗普與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的採訪,當時特朗普談到了美國與日本的貿易,預示了這位未來的美國總統考量如何報復“欺騙”美國政府的外國政府。
第二次入主白宮後,特朗普已提出了一項“對等關稅”計劃,通過改變美國對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稅率,來捕捉、懲罰他認爲不公平的貿易行爲。
當地時間2月1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且“沒有例外和豁免”。
在此之前,特朗普本月初還宣佈對所有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輸美商品徵收25%關稅。相關政策原本預計於美東時間4日生效,但特朗普3日同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通話後,決定暫緩對兩國施加關稅。
同時,特朗普還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了10%的關稅。對於美方宣佈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日表示,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將採取相應反制措施。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4日發佈公告,自2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分別加徵相應關稅,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此次加徵的關稅不予減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