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震!美國動壞心眼:中國船進一次港,"搶"150萬美元

觀察者網
02-25

繼1月中旬發佈不實調查報告,無端指控“中國通過補貼不公平主導造船業,損害美國利益”後,上週五(2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等領域宣佈了一項擬議全面提案,並徵求公衆意見。

據路透社25日報道,這項提案妄圖嚴重削弱中國造船商和運營商的實力,計劃對包括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等在內的中國海運運營商、和經營中國製造船舶的非中國海運運營商實施費用徵收與限制措施。提案擬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隻單次最高收取150萬美元的所謂“服務費”;同時鼓勵增加美國貨物在美國船舶上的運輸量,使用美國建造船舶進行運輸的運營商最高可獲得100萬美元的費用減免。

《華爾街日報》、《南華早報》形容,這項擬議措施在國際航運業掀起軒然大波。業內人士紛紛警告稱,此舉將擾亂全球航運,最終反噬美國自身貿易,給美國貿易帶來損害。

“這提案看得我都無語了。”有海事諮詢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直言,“如果美國想大幅增加美國進口商的成本,讓美國出口失去競爭力,那麼這項提案大概率會‘如其所願’。”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在官網的聯邦公報,擬議的收費標準首先針對中國海運運營商,無論其擁有的船隻是否在中國製造,計劃對其擁有的每艘船舶徵收最高100萬美元的單次港口准入費,或是對進入美國港口的每艘船舶的淨噸位貨物收取1000美元的單次費用。

而對經營中國船舶的非中國海運運營商,將根據船隊中中國船舶的比例進行收費,單航次進入美國港口的收費最高可達150萬美元。對於中國船隻佔其船隊50%或以上的經營者,每次進港最高收取100萬美元。中國船隻的比例在25%至50%之間,費用將降至75萬美元;低於25%,費用則降至50萬美元。

從中國訂購船舶,或船舶預計在未來兩年內交付的海運運營商,同樣被列入此次徵收費用的範圍,他們將適用於與上述非中國海運運營商相同的收費標準。

提案還寫道,通過美國建造的船隻進行海運的運營商將獲得服務費減免,已收取的服務費可按日曆年退還,在國際海運服務中使用的美國船舶每進入美國港口一次,退還金額最高可達100萬美元。

此外,這份提案還包括一些限制措施,要求越來越多的美國出口商品必須由美國運營商經營的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運輸。涉及的美國出口商品包括資本貨物、消費品、農產品以及化學、石油和天然氣產品。

在接下來的七年裏,提案要求將運輸這類商品的美國船隻比例從目前的1%提高到15%。提案中還增加了使用船隻必須在美國製造的要求,屆時這一比例將提升至5%。

使用非美國建造船隻的國際海運運營商還需要證明,其每年運輸的美國產品中,至少有20%將使用懸掛美國國旗、由美國建造的船隻運輸。

在其他擬議措施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還建議限制中國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LOGINK)獲得美國航運數據,或禁止美國港口碼頭使用LOGINK軟件。

據報道,這項提案始於時任美國拜登政府去年發起的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最終決定將由現任總統特朗普做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計劃於當地時間3月24日就提案內容舉行公開聽證會。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項計劃給服務於全球最大市場的海運供應鏈帶來“巨震”,將直接打擊中國海運巨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以及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等已從中國造船廠購買了數十艘船舶的大型非中國航運公司。

根據航運諮詢公司Linerlytica的數據,停靠美國港口的集裝箱船中約有17%是中國製造的。在2024年美國進口的2820萬個標準箱(TEU)中,中國製造的集裝箱船佔129萬個。《南華早報》還提到,2024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佔全球總量的55.7%,這意味着全球交付的船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由中國船廠建造的。

福克斯新聞網援引英國權威機構勞埃德船級社的一份報告指出,這項提案將“大幅增加停靠美國港口的船隻的成本”,這些成本會通過附加費、更高的運費或租船合同條款轉嫁給美國進出口商和消費者。

勞埃德船級社的報告嚴厲警告稱,這份針對中國海事、造船領域的提案“極具攻擊性”,是迄今爲止特朗普政府對船舶運營商最大的經濟威脅。若提案獲美國總統批准,將對美國所有航運領域的進出口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報告寫道,“集裝箱航運公司在每條美國航線中都會停靠多個港口,這將使費用成倍增加。比如,亞洲—美國東海岸的集裝箱航線通常會停靠兩到三個美國港口,相當於每條航線將多收費200萬到300萬美元。”

“去年,在美國港口停靠的商船中,中國建造的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輪和液化氣船在各自類別中所佔比例均達到兩位數。”這份報告指出,如果這份提案最終實施,一些船舶運營商可能會考慮爲中國建造的船舶成立一家獨立的運營公司,同時使用另一家擁有非中國製造船舶的公司來處理美國港口停靠事宜,這將加速全球航運業分化。

至於使用美國船隻的優惠待遇,勞埃德船級社也提出質疑:美國船廠自2017年以來就沒有建造過任何一艘新油輪,1980年後更未造過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何談大規模造船,甚至是縮短交付時間?

報告認爲,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提議已經遠遠超出了工會最初的要求,可能會嚴重擾亂全球航運並推高成本。報告同時提到,這項提案可能會成爲中美貿易談判中的又一籌碼。

“我希望公衆辯論將避免這種瘋狂的行爲”,總部位於丹麥的航運諮詢公司Vespucci Maritime的公司首席執行官延森(Lars Jensen)表示,對於集裝箱船而言,這項提案將導致成本高出至少10倍,和關稅一樣,最終仍將由美國的進出口商和消費者爲此買單。

世界航運理事會(WS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瑟夫·愛德華·克拉梅克早在去年5月也曾警告稱,額外的港口費用將作爲附加費轉嫁給美國進出口商,可能將使業務和就業崗位轉移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港口。

他當時直言,“請願者似乎將這筆費用視爲一種籌集資金、振興美國造船業的方法,就好像不是美國納稅人爲此買單似的。”

2月23日,關於美國對我海事、物流、造船等領域宣佈擬議限制措施,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停止錯誤做法。中方將密切關注美方動向,並採取必要手段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發言人表示,2024年3月以來,中美雙方已就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相關調查開展多輪溝通。中方反覆申明對301調查看法,並提供中方立場非文件,要求美方迴歸理性客觀,停止將美國內產業發展問題甩鍋到中方頭上。但遺憾的是,美方還是一意孤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此前美對華加徵301關稅已被世貿組織專家組裁定違反世貿規則,受到衆多世貿組織成員反對。美方出於國內政治需要,濫用301調查手段,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進一步破壞。美方提出的徵收港口費等擬議限制措施損人害己,不僅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反而會提高與美國相關航運路線運輸成本,增加美國內通脹壓力,降低美國商品全球競爭力,損害美國港口、碼頭運營商和工人的利益,美國內對此也有很大反對聲音。有關國家和組織也對美方調查表示反對和不滿。

責任編輯:櫟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