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國股權轉讓傳聞引關注 公司回應稱:“繼續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證券日報
02-27

  近日,市場有消息稱,KKR(私募股權巨頭)、FountainVest(方源資本)、PAG(太盟投資集團)等多傢俬募基金有意收購星巴克中國業務的股權。同時,華潤集團、美團等企業亦因被視作潛在買家,曾與星巴克接洽。

  值得關注的是,潛在買家名單中既有深耕消費賽道的資本老手,亦有具備線下場景賦能的產業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KKR在中國市場投資的企業涉及消費、醫療健康、科技等領域,如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等;方源資本投資過日本高端珠寶品牌Tasaki、始祖鳥母公司Amer Sport等;PAG投資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等,也間接參與過Tims中國業務的上市。對此,KKR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其他各方均未正面回應傳聞。

  2月27日,星巴克中國方面回應《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星巴克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在1月底首次訪問中國,並在2025財年第一財季財報會議上發表過對中國市場的評論,即“在中國訪問期間,我親眼見證了我們強大的品牌、中國團隊以及我們提供的高端顧客體驗。我看到這個市場的活力和未來的機會,還看到了一些短期內可以做出的調整,來穩定和增強業務,同時繼續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便在中國持續取得增長”。

  “戰略協同、財務穩定性、管理與決策方式等都會是企業評估潛在投資方的考量角度,股權出售給企業和基金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晶捷互動品牌諮詢公司創始人、品牌戰略專家陳晶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企業投資方通常要考慮戰略目標一致、收購後的管理與文化融合、運營資源互補等維度;基金投資方常以財務回報爲主要目標,合作方式更注重財務表現,風險控制,不深度參與日常管理,因此被收購企業的自主性也比較高。

  在陳晶晶看來,星巴克作爲咖啡賽道的中高端品牌,除了要考慮戰略協同的問題,還要考慮被收購後的品牌管理,維持高端形象的問題。目前,是繼續維持高端咖啡品牌形象?還是躬身入局與本地競爭者正面廝殺?星巴克管理團隊的內部戰略是搖擺的。星巴克的高端形象是其在咖啡賽道最大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如何在一個價格敏感型市場大幅增長,可能要從精細化運營的角度多下功夫。

  事實上,爲了響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星巴克中國不斷優化門店擴張的策略,加速低線城市、新縣級市場的門店擴張步伐。截至2024年12月29日,星巴克中國區門店總數爲7685家,覆蓋超過1000個縣級市場。其中,來自低線城市的新店佔比在增加的同時,業務表現也持續優於新開門店的平均水平。

  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劉文娟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國咖啡市場高度活躍,促銷頻繁,行業集體承壓,市場震盪變革仍在延續。2025財年,公司將繼續秉持高質量、可盈利、可持續的增長策略,紮根中國市場,以長期主義發展思路,攜手產業鏈夥伴,穿越咖啡行業變革週期,助推中國咖啡產業高質量長遠發展。”

  據記者瞭解,今年1月份,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正式宣佈退休。在王靜瑛的領導下,星巴克中國市場從不到500家門店,發展成爲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推動其全球業務增長和業績的重要引擎。

  未來,星巴克中國能否在高端品牌調性堅守與本土化改造的平衡中,續寫跨國品牌本土化的黃金篇章?仍有待市場考驗。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