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

媒體滾動
02-25

轉自:河北日報

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

□安雪

隨着數字技術深度介入文化內容生產與價值實現,發展具有智能化、個性化、實時化特點的文化產業,已成爲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河北是文化資源大省,文化底蘊深厚,要立足自身實際,以系統思維把握文化產業發展規律,通過技術創新、生態重構、機制突破,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爲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更多精神文化力量。

加強技術研發與應用。技術是推動文化產業的核心關鍵。要增加對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廣泛應用,提升智能化水平。政府部門應聚焦政策引導和要素保障,制定技術發展路線圖,促進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積極拓展文化傳播渠道,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進一步提高文化產品傳播力、影響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加強算法測試、算力共享等基礎服務。支持相關企業立足市場需求強化技術攻關,通過建設內部實驗室、開展小場景試點等方式,逐步推進技術迭代,持續提升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

推進內容創新與品牌建設。內容創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構建“政策引導+技術賦能+產業融合”的創新體系,制定內容創作扶持政策,設立專項孵化基金,建立文化資源數字化共享庫,激勵與扶持內容創作者開展創新性創作,打造具有顯著河北特點的文化品牌。比如,開發“微短劇+文旅”模式,打造可複製、可迭代的文旅消費新場景,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不斷提升我省文旅產業影響力。要建立內容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創作者挖掘和展示河北豐富的文化資源,創作更多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技術深度的原創IP。

全方位培養引進人才。人才培養與引進是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要通過“政策牽引+校企協同+產教融合”,構建科學完備的文化產業人才培育機制,在高校設置相關的專業課程、實習實訓基地,構建“課程教學—項目實踐—產業應用”的閉環培養體系。同時,要強化同國內外知名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的合作,聚焦人工智能算法研發、數字內容創意設計、智能硬件開發等領域,通過互認職稱、共享專家庫、共建博士後工作站等方式,吸引具有跨學科背景的複合型人才。

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在稅收優惠、資金扶持、人才培育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有力政策支持,鼓勵文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暢通各種創新要素流動通道,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提供充裕的資金支持,全面激發文化產業創新創造活力。把握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催生更多新型文化業態,創作更多新的文化產品,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單位:河北傳媒學院)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no data

沒有相關數據

如果下載按鈕點擊無跳轉,請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 “在瀏覽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