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夏時報
2月28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汽車”)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作爲國內唯一沒有上市的大型整車集團,奇瑞汽車的這一動作迅速成爲業內關注的焦點。
此次啓動港股IPO,奇瑞汽車計劃將募集資金用於研發不同車型和版本的乘用車,以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研發下一代汽車及先進技術,從而提升核心技術能力、拓展海外市場和執行全球化策略、提升其生產設施及用於營運資金補充。
時機已來:穩定的財報表現
官方資料顯示,奇瑞汽車隸屬於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集團”),成立於1997年,總部位於安徽蕪湖,是國內最早突破百萬銷量的汽車自主品牌。主營設計、開發、製造和銷售多樣化且不斷擴展的乘用車產品組合,包括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旗下涵蓋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
在今年2月舉辦的奇瑞2025年度幹部大會上,奇瑞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再次明確,2025年奇瑞要完成企業上市、年度經營目標、關鍵能力提升和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四大任務,實施品牌、全面國際化、管理和文化四大變革。
尹同躍強調,要將企業高質量上市作爲公司首要任務,堅決達成全年經營目標任務,提升匹配萬億規模的幹部、組織、體系等關鍵能力,推進智駕、三電、芯片、AI等關鍵領域技術實現突破。
事實上,此次並非奇瑞汽車首次籌劃IPO。早在2004年,奇瑞汽車就在爲IPO做準備,但因多種原因未能成功。而從奇瑞自身的財務數據來看,當下確實是上市的好時機。
據奇瑞汽車招股說明書,2022年、2023年、2024年1—9月,公司營收分別爲926.18億元、1632.05億元、1821.54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67.66%,已超過2023年全年。
利潤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1—9月,股東應占溢利分別爲62.66億元、119.53億元、112.22億元。儘管未公佈2024年第四季度利潤數據,但其預計將大超2023年。
銷量方面,2024年奇瑞汽車累計銷量約爲260.39萬輛,同比增長38.4%;其中,出口銷量約爲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爲58.36萬輛,同比增長232.7%。除新能源、出口賽道保持強勢增長之外,2024年奇瑞汽車銷售燃油車約爲202.03萬輛,同比增長18.4%;國內市場銷量145.93萬輛,同比增長55.5%。
最新銷量數據顯示,2025年1月奇瑞集團整體銷售汽車約爲22.43萬輛,同比增長10.3%,連續六個月單月銷售突破20萬輛。其中奇瑞汽車銷售約22.18萬輛,同比增長11%,集團新能源汽車銷售約5.7萬輛,同比增長172.1%。
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前9個月,奇瑞汽車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車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國市場銷量、海外市場銷量、新能源汽車銷量及燃油車銷量較2023年同期均增長超過30.0%的乘用車公司。
穩定的市場表現也吸引了更多資方的支持。今年1月,奇瑞集團獲得了股權融資,這也將爲奇瑞汽車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鋪平道路。
市場預測,奇瑞汽車此次IPO有望獲得超過1000億元的估值。“香港上市,能幫助公司進一步融入全球市場,吸引更多海外潛在客戶或合作伙伴。”汽車分析師劉一鳴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硬幣的“兩面”:暗藏隱憂
如果成功如願IPO,那麼奇瑞汽車接下來的運營策略非常重要,決定着其能否借IPO再上一層樓。
在劉一鳴看來,儘管奇瑞汽車保持銷量一路攀升,但這種增長也是有代價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9個月,奇瑞經銷商渠道貢獻了86%的乘用車銷售收入。這種“壓庫式”增長模式暗藏風險,其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末,奇瑞汽車合約負債(主要爲客戶預付貸款)達168億元,較2023年末的186億元下降9.7%。若終端需求不及預期,經銷商資金鍊承壓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銷售費用的增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銷量增長,但也壓縮了利潤空間。隨着市場逐漸飽和,以及競爭對手的不斷湧入,奇瑞汽車能否保持當前的增長速度也存在不確定性。”劉一鳴對記者指出。
他進一步補充道,根據奇瑞汽車招股說明書,74.5%的資產負債率與6.2%的淨利潤率,顯示其抗風險能力相對薄弱,需在規模擴張與利潤率提升間尋找平衡。
與此同時,從銷量結構來看,奇瑞汽車當前仍以燃油車爲收入支柱(2024年前9個月佔比74.8%),其引以爲傲的鯤鵬動力系統本質上仍是內燃機時代的優化產物。在電動化、智能化等關鍵領域方面,似乎還有較大地上升空間。
最後從奇瑞引以爲傲的海外市場優勢來看,作爲最早將整車、KD散件、發動機出口至國外的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之一,奇瑞汽車也是首家在歐洲生產整車的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目前,其已在全球範圍建立研發、生產及銷售網絡,在德國、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及馬來西亞設立研究機構,並分別在歐洲、南美、北美及東南亞市場進行研發工作。
奇瑞汽車也在招股書中將“全球化能力最突出的中國乘用車企業”列爲核心競爭力。其海外銷量同比也保持兩位數增長,在俄羅斯、南美、中東等市場佔據中國品牌銷量前列。
“分析奇瑞汽車的出海路徑可以看出,其避開了歐美成熟市場的激烈競爭,利用性價比優勢攻佔新興市場,體現了典型的中國製造業全球化策略。然而,這種戰略的可持續性目前還需驗證。”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宗巍對《華夏時報》記者談道,以俄羅斯市場爲例,該市場佔奇瑞汽車出口量的40%,但由於政策變動與匯率波動已導致利潤縮水,奇瑞汽車也需認真考慮全球化佈局。
劉宗巍表示,如今資本市場對 “重資產、低毛利” 模式的容忍度正持續下降,奇瑞汽車若不能借上市實現技術突破與品牌溢價,或將淪爲 “規模陷阱” 的典型案例。這場跨越二十年的資本突圍,最終考驗的不僅是企業的融資能力,更是其在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中重構核心競爭力的決心與智慧。
責任編輯:王其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