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主要經濟體國防及其他支出的增加,加上利率上升,全球政府債務形勢日益嚴峻,今年預計借款規模將達到創紀錄的12.3萬億美元。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估計,138個國家的主權債券發行量上升3%,這將使全球總債務存量達到76.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這一債務存量在全球金融危機、新冠疫情以及歐洲增加國防開支需求的影響下不斷攀升。
標準普爾全球主權評級全球主管羅伯託·西豐-阿雷瓦洛(Roberto Sifon-Arevalo)指出,主要經濟體持續依賴財政政策應對危機,導致各國政府的債務負擔愈發沉重。此外,隨着央行債券購買計劃結束,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償債成本增加,進一步加劇了債務問題。
西豐-阿雷瓦洛表示,在疫情前的低借貸成本環境下,舉債用於增加支出是可行且可持續的,但如今卻成了一個大難題。
大型投資者對日益惡化的公共財政狀況愈發擔憂。債券巨頭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去年12月發出警告,由於 “債務可持續性問題”,計劃削減對美國長期債券的投資。億萬富翁投資者瑞·達利歐(Ray Dalio)也警示,英國正面臨陷入“債務死亡螺旋”的風險,即因債券拋售而不得不持續增加借款。
標準普爾表示,作爲全球最大的借款國,美國 “鉅額財政赤字、高額利息支出以及大量債務再融資需求” 將使長期債券發行量達到4.9萬億美元,這一數據不包括短期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務等其他公共借款形式。
標準普爾預計,到2026年,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仍將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不過美元作爲全球事實上的儲備貨幣,將爲美國公共財政提供 “顯著的靈活性”。
除七國集團(G7)國家外,全球其他大多數國家的借款規模預計基本保持平穩。總體來看,全球債務存量將達到全球GDP的70.2%,自2022年以來穩步上升,但仍低於2020年政府爲應對疫情大規模支出時達到的73.8%。
標準普爾還強調,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多個大型經濟體的信用質量顯著惡化。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信用評級不再處於最高的AAA級,使得這一評級的債務佔比不斷縮小。近期政府債務供應增加,加上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導致收益率曲線更趨陡峭,並重新引發投資者對許多發達經濟體財政狀況疲弱的擔憂。
西豐-阿雷瓦洛表示,儘管債券基金管理的資產有所增長,投資者有意願吸納債券發行,但不斷增加的償債成本將影響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球“政治傾向的變化”。他指出,財政保守主義政治運動的興起,與財政赤字和債務的大規模增長密切相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