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成AI TV最優解?海信徹底坐不住了!

藍鯨財經
03-03

文|劉曠

DeepSeek的風還吹到了TV圈。

去年,人工智能領域迎來了重大突破,然而對大多數人而言,它依舊是個頗爲模糊的概念。即便是如ChatGPT這樣的產品,給人最直接的感受也僅僅是一個相較於Siri更爲智能的語音交互工具。直至今年,DeepSeek的驚豔亮相,人們真正感受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在這股浪潮的推動下,電視廠商們也紛紛跟上了腳步。

2月11日,海信電視宣佈正式接入DeepSeek,並支持滿血R1和V3版本自由切換,成爲行業首個搭載深度思考智能體的電視品牌。長虹電視緊隨其後,宣佈旗下AI TV正式接入DeepSeek,支持滿血版R1(深度思考)和“快速響應”兩個版本切換。

DeepSeek的興起進一步加速了電視AI化趨勢,讓智能電視行業更加堅定地邁向AI化的發展道路。

從“參數內卷”到“AI賦能”

在科技浪潮的衝擊下,電視行業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變革,從曾經的“參數內卷”逐漸邁向如今的“AI賦能”時代,一場全新的競爭戰事已然拉開帷幕。

過去,電視行業的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硬件參數上,廠商們紛紛在屏幕尺寸、分辨率、刷新率、色域等方面拼盡全力,試圖以更強大的參數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然而,這種“參數內卷”式的競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電視技術的發展,但也逐漸暴露出其侷限性。

如今,AI技術的崛起爲電視行業帶來了新的曙光,各大廠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AI賦能這一方向,積極擁抱AI技術,力求在新的競爭賽道上佔據有利地位。海信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海信不僅發佈了星海AI大模型,圍繞“AI+顯示”“AI+體驗”“AI+場景”三大能力迭代,以提高電視在畫質、音質以及交互的能力。還推出了海信激光電視星光S1 Max、ULED AI畫質電視U8N、大白閨蜜機27X7N等多款AI電視新品。

毫無疑問,電視行業本身正處於全面AI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一方面,大屏化、高端化的趨勢愈發明顯,消費者對於更大尺寸、更高品質、更智能化的電視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針對開屏廣告、“套娃”收費、操作複雜等問題的治理也在持續推進。而AI技術的融入,有望爲電視賦予新的活力,成爲電視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增長點之一。

從“參數內卷”到“AI賦能”,彩電行業開啓新戰事……

全員擁護AI,競對搶跑

和智能手機、智能汽車行業一樣,接入DeepSeek之後,AI TV或將迎來全面爆發。

互聯網企業方面,小米、華爲等互聯網品牌早已在大模型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其強大的AI交互能力能夠讓用戶通過語音指令輕鬆實現頻道切換、搜索節目等操作,爲用戶帶來了便捷的體驗。這些企業憑藉其在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用戶基礎,迅速在 AI TV 市場中嶄露頭角。

傳統電視廠商也不甘示弱,TCL 、創維、長虹等企業紛紛利用大模型,爲用戶提供更創新的AI TV體驗。

以長虹爲例,其早早在生成式AI與電視的結合上率先落地了應用。去年就發佈了長虹壁畫+電視,首創無凸起六面純平壁畫,搭載行業首創的AI隱身麥克風,爲用戶帶來了全新的視聽享受。

各大互聯網企業和傳統家電廠商都在積極佈局和競爭AI TV,技術迭代、產品升級,多輪較量後市場格局或將被改寫。

正如“卷參數”一樣,AI功能也將成爲電視行業的標配。比如:屏幕尺寸、分辨率、刷新率等,大尺寸、4K、8K、平面、曲面等技術已經不再是稀缺資源,各家品牌基本都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電視行業的競爭或將不再只是單維度的拼參數、拼 AI,還要拼場景、拼內容、拼生態。需要讓電視能夠更好地融入各種生活場景,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資源和更加便捷的交互體驗,同時與其他智能設備形成良好的生態協同。

總之,隨着各大家電廠商紛紛入局,一場激烈的競爭戰事已然打響,海信的先發優勢正逐漸被淡化。

海信面臨差異化“大考”

這些年,海信通過技術創新和多元化的產品佈局,海信不僅在畫質上實現了突破,還在智能交互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此次,率先試水接入 DeepSeek,彰顯其在 AI 領域的果敢與前瞻。

海信最新發布的全球首臺 116 吋 RGB-Mini LED 電視,是其技術實力的證明。液晶顯示從傳統黑白背光邁向 RGB 多基色背光,實現光色同控,色彩純度、色域面積等關鍵畫質指標大幅提升,這一技術突破,讓海信在高端大屏電視領域擁有了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

在 AI 技術的應用上海信同樣表現出色。海信自研的星海大模型深度融合 DeepSeek 能力後,通過模型蒸餾、強化學習等技術,提升了深度思考和推理能力,從而改善其全屋智能生態的人機交互體驗。

技術創新以及多元化的產品佈局,讓海信電視銷量領先。全球權威市場調研機構Omdia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電視市場出貨量2.08億臺,其中中國品牌海信系電視全年出貨量達到2914萬臺,出貨量份額佔14%,排名全球第二。

然而,海信 AI TV並非高枕無憂。衆多國內主流電視廠商,如 TCL、長虹、創維、康佳等都已宣佈接入 DeepSeek 並推出相關產品或應用,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海信要想持續保持差異化優勢,面臨着諸多挑戰。

在場景化應用方面,雖然海信已有所佈局,但仍需進一步挖掘用戶需求,打造更豐富、個性化的場景。智能家居控制、家庭娛樂中心、在線教育等場景,如何做到比競爭對手更深入、更貼心,是海信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內容資源拓展上,海信與內容提供商的合作還需加強,只有擁有豐富、優質的內容,才能真正留住用戶的心。生態系統建設同樣至關重要,實現電視與其他智能設備的無縫連接和協同工作,提升用戶整體體驗,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海信必須全力以赴。

海信既要突破傳統家電品牌印象,又要在新興 AI 品牌中脫穎而出,需在產品差異化、生態開放性、用戶體驗優化上苦下功夫,稍有不慎,便可能淹沒於 AI TV紅海,陷入產品升級 “瓶頸”。

誰能定義下一代電視?

當前,各大電視廠商紛紛將 AI 作爲產品的新賣點,然而客觀來講,目前所呈現出的 “AI 體驗” 尚處於初級階段,不過是互聯網電視時期的簡單增強。如何提升AITV使用價值這是海信需要面對的問題,更是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短期來看,Mini LED、8K、AI 芯片仍是高端電視戰場的核心要素。

Mini LED 技術通過更精準的控光,實現了更高的對比度和更細膩的畫面表現;8K 分辨率爲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視覺體驗;AI 芯片則賦予電視更強大的智能處理能力,無論是畫質優化還是語音交互。

如果說短期技術是敲門磚,那麼長期來看,生態建設纔是決定誰能定義下一代電視的關鍵。

可以預測,AI TV的“硬件 + 內容 + 服務”一體化能力,將成爲用戶留存的核心因素。以蘋果爲例,其成功不僅在於硬件的出色,更在於 iOS 系統、App Store 以及各類服務構建起的強大生態,讓用戶產生深度依賴。

電視行業也同理,AI TV未來的競爭是生態系統的競爭。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如影視、教育、遊戲等,搭配便捷、智能的服務,如智能家居控制、個性化推薦,再結合高性能的硬件,才能打造出用戶難以割捨的電視體驗。

在這場定義下一代電視的競賽中,短期技術突破是先鋒,長期生態建設是根本。那些既能在技術上持續創新,又能構建起完善生態體系的廠商,纔有望最終脫穎而出,成爲下一代電視的定義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