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刺激經濟,民生和科技是重點

東方網
03-05

轉自: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3月5日上午,全國兩會召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出臺,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如何實現這個經濟目標?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進行了解讀。

盤和林表示,總體上,2025年,政府將多花大約4萬億左右的錢來刺激經濟。

4萬億財政增幅多嗎?盤和林表示,相比於尋常年份,當然是多的,但相比於那些特殊的財政刺激年份,其實還是相當理性的,這說明,當前我國財政政策總體思路還是穩,還沒到激進的時候,財政花錢不是爲了追求投資規模,而是要強調投資的有效性。錢有限,好鋼用在刀刃上纔是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2025年政府花錢會更多,但花錢的地方卻會更精。不是大水漫灌的花錢方式,而是將錢用在最需要錢,效果最好的地方。

盤和林舉例稱,比如社保,一方面,如今中國社會社保支付壓力在逐漸增大,需要財政資金不斷填充,另一方面,要讓老百姓敢消費,就要讓老百姓沒有後顧之憂,而社保其實是對老百姓的兜底。舉個例子,農村老人只有百來塊的養老金,如果你給他們提高到千把塊,他們的生活會不會好一點,儲蓄意願會不會少一點,花錢消費會不會更主動一點。當然,你給月養老金2萬的老人漲1000,激不起任何水花。這就是好鋼用在刀刃上。

比如科技,投資鋼筋水泥,生產太多根本用不完,投資科技創新,說不定就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產業,帶動上下游龐大的就業。所以政府要在科技上花錢,當然,科技研究也不是普渡衆生,而是有側重,將政府的錢向有前景的科技企業投資,既要允許政府投資失敗,但也要強調政府投資有效性,用政府的錢將中國科技推上去、立起來,只有這樣,中國經濟未來纔是可持續的,有競爭力的,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國際上某些國家技術壓制中國的幻想。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no data

沒有相關數據

如果下載按鈕點擊無跳轉,請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 “在瀏覽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