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現轉播商ESPN(娛樂體育節目電視網)與F1的獨家續約談判期到期,2026年起的美國地區F1轉播權市場向其他競標者敞開大門。蘋果、亞馬遜、網飛等流媒體平臺已加入爭奪戰。
若流媒體平臺拿下這一轉播權,“地區分銷”的傳統模式將面臨瓦解。F1能否在推進商業化與維護受衆基礎間找到平衡,將直接決定其美國市場的未來。
F1美國轉播權被嚴重低估
F1在美國的發展曾深陷泥沼,本土分站賽稀缺,觀衆人數寥寥,商業價值也難以施展。自2013年起,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一直牢牢把控着F1在美國的轉播權。然而,2018年F1計劃推出自家專屬的流媒體服務——“F1 TV”,使得雙方續約談判陷入僵局,最終ESPN順勢介入,以一份爲期三年的免費合同拿到轉播權,轉播採用英國天空體育的解說和直播畫面,同時確保美國觀衆能使用“F1 TV”觀看賽事。
彼時,F1在美國的處境與如今天差地別。奧斯汀站是賽歷上唯一一場在美國舉辦的賽事,觀衆人數下滑、資金捉襟見肘,讓賽事的未來一度陰雲密佈。在ESPN轉播F1的初期階段,觀衆數據表現平平,第一年場均觀衆人數僅55.4萬。到了2019年和2020年,觀衆人數分別達到67.2萬和60.8萬,雖有所增長,但仍未取得顯著的突破。
但隨着網飛製作的紀錄片《一級方程式:疾速爭勝》的播出,以及2021年漢密爾頓和維斯塔潘展開了史詩級的總冠軍爭奪戰,F1在美國的觀衆數量迎來爆發式增長。2022年,場均觀衆數飆升至創紀錄的120萬,過去兩個賽季也穩定在每場110萬左右。這一數字與英國的170萬仍有差距,但相比F1初入ESPN時,實現了質的飛躍。
與ESPN的合作也讓F1在美國的地位實現逆轉。邁阿密大獎賽2022年5月迎來首秀,拉斯維加斯大獎賽2023年11月加入賽歷……F1在美國的版圖不斷擴張,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福特、凱迪拉克等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迴歸與力挺,更是讓F1的人氣呈井噴式增長,不僅吸引了衆多贊助商和大型科技公司的關注,觀衆羣體也日益多元化。
目前,F1美國地區每年轉播費約9000萬美元,合同將於今年年底到期。業內專家一致認爲,新合同費用必將遠超這一數字。以英國爲例,其轉播費超過2.5億美元。恩德斯媒體研究分析公司的資深分析師弗朗索瓦·戈達爾認爲,F1作爲一項“酷炫且面向年輕羣體”的運動,無論從品牌形象還是廣告商業價值角度,對轉播商均具有強大吸引力。
每年夏天,其他傳統體育項目如NFL、NBA、NHL都進入休戰期,而F1正處於賽季中期。戈達爾表示,F1擁有全球24站的規模和在賽事淡季舉行比賽的獨特優勢,目前9000萬美元的轉播權費用顯然被嚴重低估,具備了大幅上漲的空間,“可能達到數億美元”。
F1在2023年的總收入爲25.6億美元,其中12.15億美元以獎金形式分給各車隊。轉播權作爲F1主要收入來源之一,F1進賬更多,就意味着車隊收入水漲船高,這使得整個F1圍場都高度關注美國轉播權的談判。
流媒體入局或帶來觀衆流失
在上月超級碗賽事期間,F1媒體轉播總監伊恩·霍姆斯與潛在合作伙伴展開探索性會談。ESPN雖已過獨家談判期,但憑藉多年合作成果,仍渴望繼續深化與F1的合作;ESPN上次續約前,亞馬遜就曾對F1轉播權表達興趣;蘋果公司正在製作一部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F1電影,與F1存在天然的聯繫。
近年來不斷試水體育賽事轉播領域的流媒體平臺網飛也對F1轉播權興趣濃厚。憑藉《一級方程式:疾速爭勝》,網飛已深入瞭解F1的受衆羣體。F1近年來積極塑造賽事現場魅力,包括在大獎賽現場舉行大牌藝人音樂會,創意十足的車手入場儀式和開幕式等,與網飛追求的“有影響力的賽事”理念不謀而合。
不過,媒體轉播權顧問皮埃爾·梅斯指出,網飛以往更傾向於購買一次性體育賽事的版權,競購F1整個賽季的轉播權將是其戰略方向的重大轉變。從表面看,基於《一級方程式:疾速爭勝》的成功,收購F1轉播權似乎是合理的後續行動。
但梅斯認爲,網飛未必願意捲入與ESPN、蘋果、亞馬遜等對手的競標戰中,畢竟抬高價格不符合其商業利益。而且,F1在美國目前每場約百萬的觀衆人數,相較於NFL等熱門賽事,或許難以完全滿足網飛的期望。不過,若能以理想價格拿下轉播權,網飛也有可能出手。
在轉播權談判中,體育聯盟往往需要在合同收益與觀衆羣體變化之間尋求平衡。對於F1而言,在美國市場苦心經營多年才建立起如今的觀衆基礎,與流媒體服務合作雖能帶來高額轉播費,但也伴隨着觀衆流失的風險。
以網飛去年轉播NFL聖誕比賽爲例,儘管觀衆人數可觀,但較前一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福克斯轉播聖誕節比賽時的2900萬觀衆,還是減少了500萬。梅斯認爲,對於像F1這樣的體育聯盟而言,轉播權收入或許是更關鍵的考量因素,若能獲得豐厚回報,觀衆人數的些許波動並非不可接受。
F1美國轉播權的歸屬充滿不確定性。若網飛、亞馬遜、蘋果等成功入局,不僅將改變F1在美國的媒體傳播格局,還可能推動F1全球轉播權模式的變革,打破按地區簽約的傳統模式。梅斯指出,大型流媒體公司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使其具備重塑體育轉播市場的潛力。
對於F1而言,如何在這場博弈中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同時確保賽事在美國市場的持續繁榮與觀衆羣體的穩定增長,無疑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關鍵命題。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