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科技《鳳凰V現場》出品
作者|劉毓坤
編輯|於雷
在202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5)期間,鳳凰網科技對話愛立信全球網絡業務戰略負責人Hans Hammar。面對通信行業流量增長與收入停滯的深層矛盾,Hans從差異化連接、動態網絡切片、AI賦能網絡自治等維度,系統闡釋了愛立信助力運營商解鎖增長密碼的路徑,並回應了技術標準區域化、AI倫理爭議等熱點問題。中國在5G-A部署上的全球領先地位引發行業關注,能否爲海外市場提供可複製的經驗?這一疑問背後,隱含着對技術協同性與生態開放性的深層探討。
差異化連接:運營商擺脫“管道化”的核心武器
“運營商若僅提供‘盡力而爲’的寬帶服務,將陷入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持續下降的泥潭。”Hans直言,網絡能力開放與性能保障服務是破局關鍵。愛立信通過Aduna合資平臺整合全球運營商API,將網絡能力轉化爲可計價的差異化服務。例如,美國Verizon已推出“視頻會議訂閱套餐”,用戶支付溢價即可獲得低時延切片保障;出租車公司則可通過API購買高吞吐量網絡,應對突發調度需求。“差異化的本質是讓流量價值顯性化。”Hans強調。
AI+5G:從網絡自治到商業增量的雙重革命
在Hans看來,AI已滲透至愛立信產品全生命週期:底層無線資源調度、中層網絡編排、上層意圖驅動運維,均依賴AI實現效率躍升。他特別提到,任務關鍵型網絡(如公共安全、緊急救援)未來或與公網切片混合部署,AI可動態調配頻譜資源,將突發事件響應速度提升數倍。針對“AI流量是否帶來收入增長”的爭議,Hans指出:“若沿用傳統‘無限套餐’模式,運營商將錯失變現機會。唯有通過動態切片與按需計費,才能將AI需求轉化爲真金白銀。”
5G-A全球加速:中國經驗能否複製?
中國在5G-A部署上領先全球,但海外運營商仍面臨SA(獨立組網)與NSA(非獨立組網)的選擇難題。Hans認爲,中國市場的成功源於企業級應用場景的快速落地,例如索尼5G直播、工廠數字孿生等案例已驗證技術價值。“這種‘按需定製’模式將逐步向全球擴散,但各國需結合本地需求調整節奏。”對於技術標準區域化風險,他坦言:“愛立信在180多個國家運營,我們的目標是推動開放生態,而非製造技術壁壘。”
可持續與開放:下一代網絡的“硬門檻”
愛立信此次展出的AIR 3266等新品,以氮化鎵功放、被動散熱技術將能耗降低30%,隱含碳足跡減少50%。Hans透露,公司計劃2040年實現全價值鏈淨零排放。在技術開放性層面,他回應了“AI黑箱壟斷”質疑:“EIAP自智平臺旨在輔助運營商決策,數據獲取途徑仍保持多元。”關於Open RAN進展,Hans指出,儘管硬件與軟件集成挑戰巨大,但愛立信所有無線產品已支持Open RAN前傳標準,並推動rApp生態開放,“多供應商協同是趨勢,但運營商短期內仍需依賴主供應商保障穩定性”。
從“技術領先”到“生態共榮”
“未來的終點不是某項技術,而是一個無限協作的智能世界。”Hans總結道。無論是通過Aduna平臺聚合全球運營商能力,還是以光子技術、6G預研叩響未來之門,愛立信的戰略始終圍繞“開放”與“賦能”展開。對運營商而言,能否抓住5G-A與AI的融合紅利,將取決於其從“連接提供者”向“價值服務商”轉型的決心。而這場變革,正從MWC25的展臺走向現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