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媒匯 周藝
自宣佈業績“爆雷”後,華熙生物又自曝家醜,當衆給了自己一刀。
近日,一次內部講話,把華熙生物的“貪腐”問題擺上了檯面,公司所有貪腐人員,被要求在3月31日前交代問題並提交辭呈。
這不免令人錯愕——玻尿酸第一股在業績狂飆的前幾年,股價曾一度攀升到300元,但經過2023年、2024年的斷崖式業績下滑,股價如今只有最高點的1/6。
華熙生物創始人、董事長趙燕在講話中表態,公司遭遇目前的調整,除了市場原因,更重要的是其意識到公司組織、人纔沒有更上時代變化,自己主動踩了剎車。
“主動調整”,似乎給華熙生物連續兩年下滑的業績找了一個不錯的理由。但對於如今的市場和投資人而言,華熙急需完成調整的動作,因爲虎視眈眈的鉅子生物,已經坐上了國貨日化美妝市值的頭把交椅。
2025年,華熙生物還要接着調整。趙燕的一句“真正的變革是人的變革,現在剛剛開始”,或也爲新一年華熙的動盪拉開了帷幕。
花得更多,賺得更少
華熙生物的調整從2023年開始。相較於2022年年報開頭對於業績、規模以及產品條線的梳理,2023年年報大篇幅介紹了公司在組織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以及就此作出的改變。
結合當年開始下滑的業績,可以看出2023年華熙生物的重點經營成果,就是發動了這場“內部管理變革”。“變革”的代價是:這一年華熙生物的營業收入下滑了4.45%,歸母淨利潤下滑了38.97%。
如今這場變革已經來到第三年。2024年華熙生物元氣大傷,營收下滑11.6%,歸母淨利潤更是斷崖式下滑了72%。
截圖來源於Wind
如今我們可以從這兩年華熙生物的表現,來反推這場變革到底做對了什麼。
2023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增長就遭遇瓶頸,增收不增利的情況開始出現;歸母淨利潤下滑,則是自其2019年上市以來的頭一次。主要原因是承擔最大營收重任的“功能性護膚品”減速,旗下四大品牌均出現下滑。
但在業績下滑的同時,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管理費卻在增長。尤其是銷售費用,半年花了14億元,佔營收的46.17%。同時,付給職工的薪酬,也從2022年同期的5.61億億元,上漲到了6.85億元。
花了更多的錢去做銷售,卻沒賣出去多少貨。投入與產出嚴重不成比例,趙燕內心的複雜感受可想而知。
再加上這一年因爲韓國合作方“不靠譜”,華熙生物終於忍痛結束了佈局多年的肉毒生意。既然擴張暫緩一步,那針對內部的改革必須馬上開始。
2023年華熙生物的原料業務和醫療終端業務,因爲長時間的積累和規模化的生產在業內的競爭力並未下滑,“老大難”出現在功能性護膚品業務上。
業績失速後,華熙生物開始調整動作,優化高費率渠道,規模化建設自營渠道,主動下調了銷售費用。
2023年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的營收佔比爲46.78%,雖然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最高,但相較2022年的47.94%還是有所下降;2024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爲11.79億元,同比下降了17.02%,銷售費用的營收佔比已經降至41.94%。
誰在貪腐?
趙燕在華熙生物內部的講話,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其自曝的貪腐問題。
“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必須在3月31日前限時交代問題、提交辭呈。如果不主動交代,移交司法部門。”女掌門警告。
從近兩年其他業務相對穩健的情況看,華熙生物的問題主要出在功能性護膚品上。這一業務長期佔據公司營收的一半,而護膚品在線上渠道的推廣又是出了名的“費錢”。近幾年像網易、字節跳動、騰訊等互聯網大廠,都曾發生過渠道、營銷部門與外部供應商之間聯合“喫回扣”的案件。
3月5日,針對此次趙燕談話中提到的“內部貪腐”問題,華熙生物方面對源媒匯表示:“從嚴治理組織是董事會的一貫要求,近期更是被董事長趙總反覆提及,從嚴治理組織包括對生命科學的長期信仰、對專業的追求和堅持,以及清廉高效的組織人才建設。對以上幾方面的程度和評估,我們沒有一個精準的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趙總對以上三點的現狀並不滿意,所以才提出明確的要求。”
趙燕在講話中提到,“團隊很多人都在通過預算外包去做了很多僞工作,形成了不給大筆預算什麼都幹不成的的局面”。所以她纔會在講話中提到,變革首件事就是收回了外包的財務審批權。
這件事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2024年2月,華熙生物的第一刀,伸向了原財務總監——欒依崢。此人是金融行業出身,曾在弘毅投資和高瓴資本任職,2019年便加入華熙生物,擔任副總經理和財務總監。
欒依崢卸任財務總監後,目前還是華熙生物副總經理。而接替其掌管財務大權的,是一位2023年9月才入職的新人——汪卉。後者在會計師事務所做過審計,是正兒八經的財務出身。
更換過財務總監後,華熙生物的人事變動就此而起。核心技術人員馬守偉、王勇志離職;原本屬於核心技術人員的劉愛華和欒貽宏,不再直接負責研發工作。2023年末的19位核心技術人員,到了2024年中,只剩下15位了。
2024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另一起重大人事風波,則是來自原本負責子品牌“誇迪”的枝繁繁。
枝繁繁3月離職,6月便創立了旗下美妝品牌“繁妝”,緊接着便傳出其是因爲鬧獨立、貪污等原因被開除。枝繁繁澄清傳聞後,還對華熙生物提出了訴訟。但2024年底,繁妝品牌已經清空店鋪、註銷了公司。
據美妝行業垂直媒體“聚美麗”瞭解,枝繁繁目前已被採取法律措施,案件正在審理。
枝繁繁事件告一段落後,華熙生物2024年半年報發佈,公司功能護膚品業務營收下滑了29.74%。華熙方面在年報中表示,主要精力還是在調整團隊、糾正動作方面。
業務“骨幹”尚在調整,業績滑坡恐怕還要繼續。趙燕在講話中直接說道:“千萬不要以爲手裏握着點權力,能製造點混亂,還能讓業績波動一下,我會當回事。”
言下之意,此次的內部變革,絕不會因爲短期的業績波動而草草結束。但華熙生物也在最新的業績快報中,給投資人喫了一顆定心丸:功能性護膚品2025年有望觸底。
不過對於華熙生物來說,資金鍊的問題恐怕更應該重視。2023年、2024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貨幣資金連續下滑,已經從2022年的16.06億元減少至6.58億元。因爲聘用了全球知名的IBM管理諮詢團隊,華熙生物2023年的專業機構服務費,也從4480萬元上漲至5603萬元。
趙燕也許可以頂住業績、股價的波動,但缺錢這件事必須重視起來。
什麼都想要
華熙生物以透明質酸的原料業務起家,在原料出口方面一直佔據全球龍頭地位,近兩年其內部調整,原料業務仍十分穩定。但隨着公司不斷在功效性護膚品業務方面創造了主打玻尿酸的“大單品”,C 端消費者對華熙生物的認知也逐漸以醫美爲主。
截圖來源於公司官網
醫美產品“潤致娃娃針”,成爲目前國內知名的水光品牌;護膚品牌商則有“潤百顏”、“誇迪”、“肌活”等主打品牌。此外還有骨科注射液、眼科產品這類純醫藥業務,以及透明質酸飲用水、保健品等功能性食品業務。
目前,華熙生物很難被單純認定爲生物醫藥領域公司。因爲護膚品業務佔了公司營收一半以上,它更多時候是被分在日化美妝行業,同行業公司是上海家化、愛美客等。
但對於趙燕來說,生物科技纔是公司的未來,“生物科技公司”是華熙生物最想貼在身上的標籤。要做醫院的生意、醫美機構的生意,保健品和護膚品的生意也不能放過。
梳理華熙生物的品牌可以發現,其功能性護膚品牌目前已經有14個子品牌,醫美則有2個品牌,醫藥還有5個品牌,一年營收5000萬元的功能性食品也有4個品牌。
其中功能性護膚品牌包含抗老、油皮護膚以及敏感肌等多個護膚“熱點”,覆蓋面雖然廣,但記憶點有限。尤其是14個品牌中,有不少出現成分、功效和對應人羣重合。
同樣聚焦功能性護膚品、醫療器械、功能性食品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三大產業方向的鉅子生物,目前主打“可復美”和“可麗金”兩大品牌,產品圍繞膠原蛋白核心成分展開,包括功效食用類保健品在內共有8個子品牌。
鉅子生物的品牌矩陣相比華熙生物更小,但也更聚焦。2024年上半年鉅子生物的營收爲9.8億元,歸母淨利潤9.81億,兩項指標的增長幅度都在50%左右。
趙燕在談話的最後,引用小說《三體》中的一句話:“寒冬終將會過去,但春天的溫暖和秋天的收穫並非對所有人都理所當然!”
華熙生物這場關於人事的變革,尚在半途。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