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李明會 北京報道
江蘇省農村金融改革再迎新進展。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佈《省政府關於組建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蘇政發〔2025〕16號)》(下稱《通知》),決定將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稱“江蘇省聯社”)改制組建爲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由該行履行全省農村商業銀行行業治理和風險管理職責,省財政廳爲大股東。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末,江蘇省聯社系統資產總額4.75萬億元。這也意味,成立後的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將成爲我國資產規模最大的農商行。
對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農信社改革是我國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機構整體實力,強化金融機構治理的重要舉措,對於推進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整體質量等都具有積極意義。
大股東爲省財政廳
《通知》明確,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是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持有限牌照經營的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首期註冊資本金77億元。其中:省財政廳出資50億元,佔64.9%;省屬企業出資27億元,佔35.1%。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爲省屬國有金融企業,由省委管理領導班子,由省財政廳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
此外,江蘇省政府授權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履行全省農村商業銀行行業治理和風險管理職責。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受託行使省內農村商業銀行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職責。
《通知》同時要求,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組建運行,要堅持加強黨的領導,認真落實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指導督促全省農村商業銀行堅守支農支小主責主業,堅決扛起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擔當使命,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堅定不移服務“三農”,切實發揮新時代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
記者注意到,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籌備組建早在2024年就已拉開序幕。
2024年9月,江蘇省聯社公佈的《關於組建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顯示,江蘇省聯社召開社員大會審議通過了《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籌建工作方案》等相關提案,決定在江蘇省聯社基礎上,組建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暫定名),成立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籌建工作小組。
3個月後,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火速獲批。
2025年1月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佈了關於籌建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的批覆,其中要求籌建工作小組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辦理籌建事宜,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籌建工作。
根據批覆落款日期(2024年12月24日),江蘇農商聯合銀行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籌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蘇省聯社正大規模招聘科技人才,主要包括架構類、研發類、運維類、數據類等崗位,招聘人數達40人。該行對媒體回應稱,此舉是爲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做準備。
下轄6家上市銀行
根據此前披露的籌建工作方案,江蘇省聯社自清產覈資基準日至江蘇農商聯合銀行開業日的經營損益由原江蘇省聯社社員共同承擔或享有。江蘇農商聯合銀行開業之日,原江蘇省聯社的全部債權債務由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承繼。
作爲我國農信系統內的第一家省聯社,江蘇省聯社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實力雄厚,下轄常熟銀行、紫金銀行、無錫銀行、張家港行、江陰銀行、蘇農銀行6家A股上市公司,且除江陰銀行資產規模超過1500億元外,其他5家農商行資產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
江蘇省聯社官網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末,江蘇省農商行系統共有60家農商行、3368個營業網點、1.3萬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和5.3萬餘名員工,是江蘇省內金融機構中網點覆蓋最廣、服務客羣最多、經營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
此外,截至2024年末,江蘇省農商行系統資產總額4.75萬億元,存、貸款餘額分別爲3.84萬億元和3.1萬億元,存貸款總量和存款增量均居江蘇省內銀行同業首位。
“全省農商行系統用佔全省1/8的貸款份額,發放了全省1/5的涉農貸款、2/5的農戶貸款、1/4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5的製造業貸款和100%的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江蘇省聯社表示,該聯社長期以來在服務“三農”小微、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江蘇省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該省保持高風險金融機構動態“清零”,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爲0.77%。
在婁飛鵬看來,成立省級農商聯合銀行有助於提高其整體實力,但在整合過程中不同機構面臨的問題困難不同,需要針對性地出臺解決方案。他表示,新成立的省級農商聯合銀行或也面臨機構人員文化認同的問題,需要強化企業文化建設等。
責任編輯:張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