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城市唐山躋身“萬億之城”行列,帶給我們哪些啓示?

媒體滾動
03-05

轉自:中國環境網

GDP萬億城市是中國經濟版圖中的明星,也是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增長極。隨着各城市陸續公佈2024年經濟成績單,“萬億之城”也迎來了新成員。河北省唐山市統計局日前發佈信息,2024年唐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003.9億元。這意味着,唐山成爲我國第27座GDP破一萬億元的城市,也是河北省第一座“萬億之城”。

唐山躋身“萬億之城”的意義,遠超其經濟總量的突破。唐山因煤而建、因鋼而興,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當其面臨鋼鐵產能過剩、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和國際競爭加劇等挑戰時,這座傳統的重工業城市並沒有因循守舊、陷入“路徑依賴”陷阱,而是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間尋求突破,堅持規模與質量並重,通過產業轉型升級,逐步邁向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推動鋼鐵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在曹妃甸循環經濟示範區,首鋼京唐鋼鐵項目採用220項先進技術,實現污染物零排放和能源梯級利用,成爲全國循環經濟的標杆;去年底,燕趙鋼鐵實驗室揭牌,成爲我國首個聚焦鋼鐵領域研究的省級實驗室,將繼續探索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另一方面,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和文旅業成爲新的增長點,力圖打造京津周邊旅遊目的地,實現“工業鏽帶”向“生態秀帶”的蝶變。此外,機器人產業集羣的初步形成,也展現出唐山在高科技領域的潛力。

唐山在新舊動能轉換上面的成功,不僅體現在GDP的數量上,更體現在GDP的質量上。2024年,唐山在邁入“萬億之城”的同時,實現連續3年退出全國空氣質量後20之列,2024年重污染天數僅有一天,空氣質量達到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好值。通過“連、引、用、疏、治、管”的全域治水策略,唐山將昔日的採煤沉陷區改造爲南湖生態城,30平方公里的“城市綠肺”不僅盤活了廢棄土地,更催生了文旅經濟新增長極。唐山的發展歷程再次印證,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從唐山一隅可觀全局。我國現有的27座“萬億之城”,都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前列,而在這個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優化、引領、倒逼作用逐漸凸顯。江蘇省蘇州市整治“散亂污”企業4.7萬餘家,爲引進高產出、低污染的項目騰出了發展空間,以佔全國0.09%的國土面積創造出了全國2.1%的經濟總量,而且生態環境質量依然保持穩中向好;老工業城市山東省煙臺市,爲避免石化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問題,堅持研發綠色生產技術,向着世界級綠色石化城邁進。這些城市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方面,生態環境保護既是有力的抓手,也是重要的推手。尤其在“雙碳”目標下,生態環境保護投入不僅不是負擔,還會在未來成爲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籌碼。

GDP破萬億元絕非一個城市發展的終點,如何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纔是真正的考驗。比如,對比其他“萬億之城”,唐山的產業結構仍顯“厚重”,是唯一一座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城市,科技創新投入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仍有提升空間;廣州作爲傳統的汽車產業重鎮,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卻出現了“大象轉身慢”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廣州的經濟增速和萬億城市排名;對房地產和出口高度依賴的廣東省佛山市,也因資源約束與市場飽和陷入增長瓶頸。面對這些困難與挑戰,這些“億萬之城”還需要積極尋找破局之路,既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枝,也要加快佈局新興產業、讓新芽成大樹。

“萬億之城”的進階歷程,折射出我國城市發展邏輯的深刻變革:從犧牲環境換增長轉向以綠色謀發展,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躍升。這一過程註定伴隨陣痛,但如諸多城市的成功實踐所示,唯有將資源環境約束視爲創新契機,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發展基因,方能在約束中孕育新動能,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