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北交所“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錦波生物(832982.BJ)發佈2024年業績快報,以營收14.47億元(同比+85.4%)、淨利潤7.33億元(同比+144.65%)的爆發式增長,再度刷新行業認知。這一成績不僅使其與傳統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等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對比,更宣告重組膠原蛋白正式站上醫美產業變革的C位。然而,在這份光鮮的財報背後,技術護城河能否持續、市場教育瓶頸如何突破、行業競爭格局演變等挑戰,正成爲懸在這匹行業黑馬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從技術突破到市場統治的五年躍遷
2024年,錦波生物營收突破14.47億元,淨利潤較2020年增長23倍,扣非淨利潤增速達149.56%,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43.89%至20.64億元。這一增長軌跡始於2021年全球首款注射級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產品“薇旖美”的獲批,其以“無排異、高修復”特性迅速佔領市場。截至2024年末,“薇旖美”累計銷量超100萬支,覆蓋3000家醫美機構,單品收入貢獻超10億元,推動醫療器械板塊毛利率攀升至94.43%。資本市場的反饋同樣熱烈:公司股價自2023年上市以來漲幅超400%,2024年10月觸及293.62元歷史高點,實控人楊霞憑此登頂山西首富。
錦波生物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全球首創的“164.88°三螺旋結構”重組膠原蛋白技術。該技術通過精準解析人體膠原蛋白原子結構,實現氨基酸序列100%人源化,徹底解決傳統動物源膠原的免疫原性問題。臨牀數據顯示,其促真皮層再生效率較玻尿酸提升3倍,修復週期縮短40%,且可定製化適應不同醫美場景。這一突破不僅使中國成爲全球重組膠原蛋白技術標準制定者(主導3項行業標準),更推動公司產品進入歐萊雅供應鏈,開啓國際化佈局。
重組膠原蛋白的“上位”與玻尿酸的“退守”
2024年,傳統“醫美三劍客”集體失速:華熙生物淨利潤暴跌72.27%,愛美客(三季報)、昊海生科增速均不足12%。反觀重組膠原蛋白賽道,錦波生物、鉅子生物、創健醫療三強營收平均增速達76%,淨利潤增速超100%。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重組膠原蛋白市場規模將以42.4%的年複合增長率衝擊2027年的1738億元,而玻尿酸市場增速已降至個位數。
儘管重組膠原蛋白在眼周細紋、淚溝等精細化填充領域展現優勢(效果自然、融合性強),但玻尿酸憑藉數十年安全驗證和成本優勢(單價低至幾十元/ml),仍是面部凹陷填充的主流選擇。醫美機構調研顯示,約70%消費者因重組膠原蛋白的高單價(8000-10000元/ml)和維護頻次(每3-6個月需補打)選擇混合治療方案。此外,約1%的過敏率和術後結節風險,使得部分保守型機構仍持觀望態度。
護城河與風險並存:三重挑戰下的未來之戰
錦波生物的“獨佔優勢”正被稀釋。鉅子生物的注射用重組膠原蛋白填充劑於2024年獲優先審批,創健醫療多款三類械產品預計2025-2026年上市。更值得警惕的是,鉅子生物規劃中的千噸級產線可能重塑成本格局——當前錦波生物300噸產能雖領先,但規模效應尚未完全釋放。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同比驟降40%,前三季度研發佔比僅4.39%,較2021年的15.35%大幅縮水。儘管公司解釋爲“前期技術轉化進入收穫期”,但對比鉅子生物同期研發投入增速35%、創健醫療專利數年增50%,這一策略可能削弱長期創新力。
未授權平臺低價傾銷、終端價格體系混亂等問題頻發。2024年公司多次聲明打擊非正規渠道,但醫美行業強監管趨勢(如2025年設備溯源新規)要求企業重構合規銷售網絡,中小機構出清將考驗其渠道把控能力。
結語:從單品王者到生態構建者的跨越
機構預測,錦波生物2025年淨利潤增速將回落至34.86%,高增長時代或告一段落。爲應對挑戰,公司正推進三大戰略:
管線拓展:XVII型膠原蛋白在毛髮再生、牙齦修復等嚴肅醫療領域進入臨牀,2025年重組膠原凝膠有望獲批新適應症;
全球化佈局:依託東南亞CE認證落地和越南產能基地,加速搶佔新興市場,海外營收佔比目標提升至25%;
生態聯盟:與招商局資本共建合成生物產業基金,整合上游原料研發與下游應用場景,構建“醫療器械+護膚品+醫療解決方案”全產業鏈。
注:本文由AI生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