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回收行業觀察:政策驅動與品牌行動下的加速轉型

金融界
03-09

全球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產業正迎來歷史性轉折點。2024年全球PET樹脂市場規模已達365.2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將達6.3%。在歐盟政策強制要求、全球品牌低碳承諾及技術迭代的三重推動下,再生PET(rPET)市場滲透率加速提升,而當前全球僅14%的PET塑料被回收的現實,更凸顯出這一領域巨大的潛在空間。

一、全球政策框架加速再生材料強制應用

歐盟立法引領行業變革。歐盟最新法規要求,2025年PET瓶中再生材料比例需達到25%,2030年進一步提升至30%,並明確汽車等領域使用25%的再生材料。至2040年,PET瓶再生含量目標已鎖定50-65%。這一政策框架不僅覆蓋包裝材料,更延伸到汽車製造等工業領域,形成全產業鏈的約束力。

多國政策形成協同效應。除歐盟外,美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相繼出臺塑料回收法規。例如,美國部分州立法要求塑料包裝中再生材料佔比,日本則通過《塑料資源循環促進法》設定明確的回收目標。政策層的密集發力,直接推動全球rPET需求從2023年的110.9億美元市場向10.6%的年均增速躍升。

標準提升倒逼產業升級。政策不僅設定了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更通過質保期延長、防火性能優化等細則,推動企業從簡單回收向高值化應用轉型。這種政策導向正在重塑全球PET回收產業鏈的競爭邏輯。

二、品牌承諾與技術突破重構產業邏輯

全球品牌構建綠色供應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承諾2030年前實現包裝100%可回收,ZARA計劃2025年服飾再生聚酯纖維使用比例提升至40%。這種頭部企業的示範效應,帶動全行業形成“再生材料採購承諾”風潮,從需求端直接刺激rPET工藝優化和產能擴張。

技術路徑分化催生新機遇。當前物理回收技術已實現“瓶-瓶”“瓶-絲”的高值轉化,但受限於原料純度;化學回收雖能處理纖維等複雜廢料,卻面臨成本和技術成熟度的挑戰。國內部分企業通過創新泡料預處理工藝,成功降低物理回收成本,而生物酶解等新興技術的突破,則爲化學法規模化應用鋪平道路。

市場分層創造多元價值。高端服裝領域對再生纖維的品質要求,推動企業建立專屬認證體系;而低成本原料控制能力,則成爲批量供應包裝材料的核心壁壘。這種分層競爭格局,使得兼具技術突破與成本管控能力的企業有望獲得超額收益。

在全球碳中和目標與循環經濟戰略的雙重驅動下,PET回收產業已從環保議題升級爲確定性的商業機遇。政策強制滲透、品牌需求牽引與技術路徑突破的共振效應,正推動行業進入規模化發展的黃金期。

責任編輯:櫟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