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者網》崔悅晨
近期,恆豐銀行第一大股東出現變更。2月21日,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金資”)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的批覆,同意其受讓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持有的恆豐銀行150億股股份。
交易完成後,山東金資的持股比例將由此前的33.12%升至46.61%,成爲恆豐銀行的第一大股東。這一變更也開創了國內資產管理公司(AMC)擔任全國股份制銀行第一大股東的先例。
然而,在“易主”光環背後,恆豐銀行長達十餘年的上市之路卻充滿了坎坷與挑戰。如今,在國有資本的加持下,恆豐銀行能否如願完成上市任務?
從“化險”到“控股”的五年博弈
恆豐銀行的股權變局,始於2019年的風險處置。彼時,恆豐銀行因連續兩任董事長違法“落馬”、不良貸款率持續走高而瀕臨危機。
在山東省政府主導下,山東金資通過“三階段操作”介入重組:2019年認購360億股增資擴股;2021至2022年分兩次收購市場流通股約7.87億股;最終於2024年2月以150億股受讓中央匯金股權,耗資近千億元完成“三步走”戰略。
此番交易後,中央匯金持股比例從53.95%降至40.46%,山東金資則以46.61%的絕對控股權成爲恆豐銀行的實際控制方。合併報表後,山東金資資產規模突破1.5萬億元,躍升爲國內首個萬億級地方AMC。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操作不僅符合監管層“一省一策”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的導向,也爲地方AMC參與全國性金融機構治理提供了樣本。
不過,山東金資的入主並非單純“輸血”。其母公司魯信集團明確提出,將恆豐銀行納入省級金控版圖,通過業務協同強化資本運作能力。
與此同時,對恆豐銀行而言,國資主導雖優化了股權結構,但如何平衡市場化經營與行政化干預,仍是未來治理的核心挑戰。
十年蹉跎與最後衝刺
公開資料顯示,恆豐銀行前身爲1987年成立的煙臺住房儲蓄銀行,2003年經人民銀行批准改製爲恆豐銀行,爲12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
改制後的恆豐銀行一度快速擴張。2014年,恆豐銀行首次提出上市計劃,預計在2018年底前完成H股上市,卻因首任董事長姜喜運貪腐案戛然而止。
2017年,繼任者蔡國華再度提出“2019年A股增發”目標,但其本人亦因受賄罪入獄,導致不良率飆升至28.44%,上市計劃二度擱淺。
爲繼續實現上市目標,恆豐銀行於2019年啓動了剝離不良資產、引進戰略投資、整體上市“三步走”改革,被視爲重生的契機。
通過山東金資收購不良資產包,並引入中央匯金、大華銀行等戰略投資者,恆豐銀行註冊資本躍升至1112億元,不良率從25.06%降至2023年末的1.72%,資產規模增長30%至1.44萬億元。
然而,業績波動成爲IPO攔路虎。2023年,恆豐銀行淨利潤同比驟降23.7%至51.36億元,營收僅微增0.62%;資本充足率爲8.78%,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儘管管理層將利潤下滑歸因於“遞延稅資產一次性轉回”,但利息淨收入佔比超80%、手續費收入連年萎縮的結構性短板,暴露出其盈利模式單一的問題。
2025年,恰是恆豐銀行“五年上市規劃”的收官之年。新年伊始,恆豐銀行董事長辛樹人強調了要在2035年把恆豐銀行全面建成一流數字化敏捷銀行的戰略目標,並表示2025年是其五年戰略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整體上市的關鍵之年。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國內銀行的IPO進程就陷入了停滯狀態。即使最近宜賓商業銀行成功打破了這一“空窗期”,實現了在香港的上市,監管機構對中小銀行上市申請的審查標準依舊非常嚴格。
對於恆豐銀行而言,如果想要在本年度內實現其上市的夢想,除了需要看到業績上的回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解決長期存在的合規問題。
千萬罰單與內控滯後
臨近上市衝刺的關鍵節點,恆豐銀行卻因合規漏洞頻頻被罰。
今年1月,恆豐銀行因存在違反賬戶管理規定、佔壓財政存款或者資金等8項業務違規違法行爲,被中國人民銀行罰款1060.68萬元,並有4名涉事責任人被給予金額及警告處罰。
緊接着在2月2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發佈公告,恆豐銀行上海分行因多項信貸業務違規被罰款370萬元,對6名責任人給予連帶處罰。
回顧2024年全年,恆豐銀行累計被罰沒近金額接近2000萬元,涉及的問題包括虛增存貸款、違規吸儲等亂象,杭州、昆明等地分行也多次出現重大違規案例。
上述一系列問題暴露出恆豐銀行內部控制系統修復進展緩慢,在資產質量改善的同時,內控體系未能同步跟進。特別是在基層機構中,“虛增存貸款”的操作頻繁發生。在反洗錢領域,恆豐銀行也存在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以及與身份不明客戶進行交易等違規行爲,這些問題直接指向了銀行風控系統及數字化能力的短板。
儘管恆豐銀行在2023年上線了內控合規數字化平臺,並修訂441項制度,但“重業務輕合規”的慣性似乎仍未扭轉。
當前,新任代理行長白雨石肩負着雙重任務:既要推動IPO進程,又需重塑合規文化。若不能根治內控頑疾,即便強行上市,市場信心也可嫩難以維繫。
山東金資的入主,爲恆豐銀行注入國資信用與資本實力,但其真正的考驗纔剛剛開始。從風險處置到上市衝刺,這家萬億股份行需在業績增長、合規經營與市場化治理中找到平衡。若不能擺脫過去那種“歷史包袱—政府救助—再度冒險”的循環,即便上市成功,恐難逃“帶病闖關”的質疑。對於中國金融改革而言,恆豐銀行的命運不僅是一家銀行的涅槃,更是地方AMC參與金融治理的試金石。(思維財經出品)■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