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銀行與金融機構加入“穩定幣淘金熱”】3月10日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全球多家大型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正爭相推出自己的穩定幣,以搶佔預計將被加密貨幣重塑的跨境支付市場份額。美國銀行上月表示對發行自己的穩定幣持開放態度,加入了包括渣打銀行、PayPal、Revolut和Stripe等已進入該領域的支付服務提供商行列。 金融科技諮詢公司11:FS聯合創始人Simon Taylor將這一現象比作FOMO(害怕錯過):“這是關於人們在穩定幣淘金熱中賣鏟子。推動它的另一因素是有真正的交易量,創始人想分一杯羹,因爲他們知道穩定幣監管即將到來,所以所有這些因素都結合在一起。”Index Ventures合夥人兼Bridge支持者Martin Mignot表示,穩定幣在缺乏“良好基礎設施或流動性且具有大量貨幣風險”的市場中“具有吸引力”,但在西方市場的用例“並不那麼明顯”。 分析師警告,隨着用戶開始審查發行公司的質量,市場不太可能維持數十種穩定幣的存在。Taylor指出,穩定幣並非現金,而只是現金的替代品,反映了發行公司的信用風險及其管理運營風險的能力:“從本質上講,穩定幣的品牌告訴你的是發行者是誰。因此,因爲發行機構是該組織,所以你的信用風險是X或Y。這不是你用美元做的事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