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評級|瑞銀:上調小米目標價至60港元 評級則降至“中性” 指公司有不少催化劑】瑞銀髮表報告指,將小米目標價由33.5港元升至60港元,此相當於預測2026年市盈率27倍,評級將由“買入”降至“中性”,認為公司有不少催化劑,包括人工智能(AI)眼鏡、次季推出的YU7,其強勁銷售或有助推高今年收入以及估值。該行同時提出,需要留意公司的實行步伐緩慢,或在內地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之中損害其市佔率。另外,公司電動車產能擴張不足,內地補貼刺激效應減弱,均為公司帶來下行風險。 該行升其對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核心盈利2%至23%,主要因為物聯網(IoT)收入及利潤增長展望較好,另升電動車期內貢獻至虧61億元、虧3.45億元以及盈利87億元。該行料去年第四季將會是創紀錄的季度,智能手機交付量按年增5.4%、IoT銷售達300億元,以及電動車虧損收窄至10億元以下。該行料去年全年收入及經調整純利分別達3630億元及260億元,電動車虧損61億元,相信此強勢會持續至今年,主要受到內地對中價智能手機及家電需求、在內地及海外的實體擴張,以及SU7/SU7 Ultra的延後訂單所推動。

金融界
03-10
瑞銀髮表報告指,將小米目標價由33.5港元升至60港元,此相當於預測2026年市盈率27倍,評級將由“買入”降至“中性”,認爲公司有不少催化劑,包括人工智能(AI)眼鏡、次季推出的YU7,其強勁銷售或有助推高今年收入以及估值。該行同時提出,需要留意公司的實行步伐緩慢,或在內地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之中損害其市佔率。另外,公司電動車產能擴張不足,內地補貼刺激效應減弱,均爲公司帶來下行風險。 該行升其對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核心盈利2%至23%,主要因爲物聯網(IoT)收入及利潤增長展望較好,另升電動車期內貢獻至虧61億元、虧3.45億元以及盈利87億元。該行料去年第四季將會是創紀錄的季度,智能手機交付量按年增5.4%、IoT銷售達300億元,以及電動車虧損收窄至10億元以下。該行料去年全年收入及經調整純利分別達3630億元及260億元,電動車虧損61億元,相信此強勢會持續至今年,主要受到內地對中價智能手機及家電需求、在內地及海外的實體擴張,以及SU7/SU7 Ultra的延後訂單所推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