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行業觀察:瑞典Kärnfull Next推進小型堆選址;印尼Thorcon啓動首座核電站申請

金融界
03-09

全球核電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窗口。瑞典南部城市Elleholm和Guö-Köpägärda宣佈啓動小型堆選址可行性研究,而印度尼西亞則首次收到核電站建設許可申請,標誌着兩國在能源綠色轉型領域邁出重要步伐。

一、瑞典與印尼加速核電佈局

瑞典KärnfullNext公司近日宣佈將對南部Elleholm和Guö-Köpägärda兩地開展小型堆(SMR)選址的綜合性研究,涵蓋技術、環境、社會與經濟評估。此舉旨在擴大瑞典南部無碳可調度能源的生產規模,推動區域能源結構優化。小型堆技術因其模塊化、靈活性和安全性,被視爲填補傳統核電與可再生能源互補的關鍵選項。

同期,印度尼西亞核電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PTThorconPowerIndonesia(PTTPI)正式向印尼核監管機構提交文件,申請建設基於先進熔鹽反應堆技術的核電站。該電站選址位於邦加中部克拉薩島,若獲批將成爲印尼首座核電站。PTTPI的申請標誌着印尼正式進入核電發展新階段,爲東南亞地區核電應用提供了參考樣本。

兩國行動背後是核電作爲基荷能源的不可替代性。瑞典計劃通過小型堆增強電網穩定性,而印尼則希望通過核電緩解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爲工業增長提供可持續電力保障。

二、核電技術優勢驅動全球能源轉型

核電機組年發電利用小時數超過7000小時,遠超其他能源形式,且運行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這一特性使其成爲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核心選項之一。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核電佔全球低碳電力的比重超過30%,其在保障能源安全與減排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除了發電,核能應用場景正不斷拓展。高溫氣冷堆等第四代技術可支持海水淡化、核能制氫等非電領域應用。例如,核能制氫可大幅降低綠氫生產成本,爲鋼鐵、化工等重工業脫碳提供路徑。此外,核能在醫療同位素生產、輻射育種等領域的潛力也逐步釋放。

政策層面的支持進一步加速核電發展。多國將核電納入綠色能源框架,並通過資金扶持與技術合作推動項目落地。瑞典與印尼的案例表明,新興技術落地與政策協同是核電規模化發展的關鍵。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背景下,核電的技術成熟度與清潔屬性爲其贏得更多發展機遇。未來,隨着小型堆、熔鹽堆等技術的商業化突破,核電在能源體系中的角色將更加多元化。

責任編輯:櫟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