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AVGO.US)FY25Q1電話會:正積極與超大規模合作伙伴合作 未來或形成4+3合作結構

智通財經網
03-10

日前,博通(AVGO.US)在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FY25Q1公司總營收達149億美元,同比增長25%;調整後EBITDA達10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1%。半導體業務方面,人工智能推動了半導體收入的增長,第一季度人工智能收入達到41億美元,同比增長77%。由於面向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的網絡解決方案出貨量增加,博通的業績超出了預期。

博通表示,正在與超大規模合作伙伴合作,這些合作伙伴正積極投資於下一代機型,這需要高性能加速器和更大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集羣。仍然預計到2027財年,這三家超大規模客戶將產生600億至900億美元的可觸達的市場規模(SAM)。

此外,博通還與另外兩家超大規模企業合作,開發定製的人工智能加速器,今年會如期流片XPU;這樣加起來,公司除了三個規模出貨的XPU客戶之外,現在還有四個在深入磨合的客戶。並且,這四個客戶並不在之前預計的600-900億美金的可服務市場中。

FY25Q2指引方面,半導體總營收預計約爲84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其中,人工智能營收預計達到44億美元,同比增長44%;非人工智能半導體營收預計爲40億美元;

Q&A問答

Q:你提到有4個新客戶即將上線,能詳細談談目前看到的趨勢嗎?這4個客戶有可能達到現有3個客戶的規模嗎?這對定製硅片趨勢以及博通業務的長期樂觀前景和增長潛力意味着什麼?

A:這4個目前還不算嚴格定義的客戶。在研發XPU時,博通並非真正的創造者,而是助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創建芯片和計算系統,這包括模型、軟件模型,要與計算引擎(XPU)以及將多個XPU集羣連接在一起的網絡緊密配合,以訓練前沿模型。

博通創建的硬件必須與合作伙伴的軟件模型和算法配合,才能實現全面部署和規模化應用,所以只有當知道合作伙伴已大規模部署、拿到能使其運行的生產訂單時,才定義爲客戶。

這4個是正在嘗試和前3個客戶做同樣事情、運行或訓練自己前沿模型的合作伙伴。開發第一個芯片通常需要1.5年,博通有可行的框架和方法能加速這一過程。

沒有理由認爲這4個合作伙伴不能像前3個客戶那樣產生需求,但可能會晚一些,因爲他們起步較晚。

Q:能描述一下本財年下半年相對上半年在AI業務上的增長情況嗎?與90天前相比,增長情況是更有利還是不利?90天前提到的下半年3納米產品的產能提升是否仍按計劃進行?

A:目前來看Q2的數據比較鼓舞人心,部分原因是網絡產品出貨量有所改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在AI加速器(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是GPU)方面也有相關進展。此外,2025財年存在一些訂單提前交付和加速的情況。但無法推測客戶的想法,所以難以對下半年情況給出確切判斷。

不做下半年的相關推測。

Q:從新聞頭條來看,關稅和DeepSeek可能會造成一些干擾,一些客戶和其他互補供應商似乎有些不知所措,難以做出艱難決策。博通是否受到了這些動態的干擾?除了在人工智能領域增加客戶外,博通是否會因此發生一些更大的變化?

A:目前判斷關稅影響還爲時尚早,關於芯片關稅的情況尚未明確,也不清楚其具體結構。當前博通所經歷的是積極的干擾,即生成式人工智能對半導體行業產生的積極影響。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包括工藝、封裝以及向更高性能加速器和網絡功能的設計方向發展。

在XPU方面,博通被要求針對合作伙伴、客戶以及超大規模合作伙伴的前沿模型進行優化,這涉及到多個變量的平衡,如計算能力、網絡帶寬、內存容量和延遲等,對工程師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挑戰。

此外,人工智能不僅推動企業硬件發展,還影響企業數據中心的架構,數據隱私和控制變得重要,大型企業可能會暫停將工作負載推向公共雲,轉而考慮升級自己的數據中心以在本地運行人工智能工作負載,這也是過去12個月所看到的趨勢。

對於關稅問題,可能再過3到6個月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Q:從設計到部署的轉化率如何?是否有較大波動範圍?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博通了解這一情況?

A:博通對設計中標的看法與外界不同。博通認爲,只有當產品大規模生產並實際投入生產部署時,纔算獲得訂單。

從流片到產品交付給合作伙伴,再到實現大規模生產,通常需要一年甚至更久;從產品到合作伙伴手中到大規模生產,根據博通的經驗需要6-12個月。

而且,在博通看來,生產和部署5000個XPU不算真正的大規模生產。

博通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會挑選真正有大量需求的客戶,主要是在大語言模型前沿模型訓練領域有持續需求的客戶。

所以當我們說“設計中標”(designwin),其實只要到規模持續行用纔行。項目啓動一年半載,然後死掉了,這種不算。

Q:新的法規或人工智能擴散規則將於5月出臺,這是否會影響目前有大規模業務的3個客戶的訂單獲取或產品發貨?這些客戶有進入中國市場或者向中國客戶供貨的可能嗎?

A: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各國政府採取諸多重大行動的背景下,大家對此都會有所擔憂,但博通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是否流入中國市場或向中國客戶供貨?不評價。

Q:如果人工智能市場的業務組合更多地轉向推理工作負載,貴博通的業務機會和市場份額會有什麼變化?這會使目標市場規模(TAM)超過600-900億美元,還是保持不變但產品組合不同?未來一年,推理業務佔比高的市場是否更有利於GPU發展?

A:博通也將推理業務作爲一個獨立的產品線來關注,推理芯片的架構與訓練芯片的架構有很大不同。600-900億美元的目標市場規模是訓練和推理芯片的總和。

不過,到目前爲止,博通所涉及的業務中,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訓練業務,而非推理業務。

關於AI芯片市場,根據預測,GPU細分市場有望在市場上佔據最大份額。GPU能夠有效處理訓練和運行深度學習模型所需的大量計算負載。這使得它們在數據中心和AI研究中至關重要,因爲AI應用的快速增長需要高效的硬件解決方案。

此外,推理工程市場在預測期內預計將佔據AI芯片市場的最大份額,並將以最高增長率增長。因此,如果市場工作負載構成轉向推理,博通有機會擴大市場份額,特別是如果博通的產品能夠有效滿足推理工作負載的需求。

此外,雖然GPU在數據中心和其他高性能計算環境中佔據主導地位,但隨着推理工作負載的增長,其他類型的芯片,如ASIC和FPGA,也可能在特定應用場景中找到機會。

Q:客戶在選擇網卡時,在擁有最佳網絡交換及ASIC能力的廠商(如博通)和擁有計算能力的廠商之間做選擇,他們是怎麼考慮的,最終會關注哪些要點?

A:對於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客戶來說,在連接和擴展AI加速器(無論是XPU還是GPU)時,選擇主要由性能驅動。

如果要在訓練和持續訓練前沿模型時從硬件中獲得最佳性能,那麼客戶首先會選擇經過驗證的硬件和系統。

博通在網絡交換和路由領域至少有10年經驗,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而且隨着AI的發展,博通不斷加大投資,從800Gbps帶寬提升到1.6T甚至3.2T,還在加速開發下一代產品,如計劃中的Tomahawk6、7和8,主要是爲了少數有大市場潛力的客戶。

Q:之前提到XPU單位在2027-2028年將從去年的約200萬個增長到約700萬個,新增的4個客戶會使這個700萬的數量增加嗎,還是隻是填補到700萬這個數量?

A:目前所說的市場,包括換算成的單位數量,僅針對現有的3個客戶。另外4個是合作方,還不被視爲客戶,因此不在已服務的可用市場範圍內。

Q:博通如何通過擴展產品組合來支持6個超大規模前沿模型的優化,在多大程度上協助客戶實現每美元資本支出、每瓦的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目標,以及客戶在哪些方面可能會出於差異化需求而不與博通分享工作內容?

A:博通僅提供半導體方面的基礎技術,讓客戶利用這些技術並根據自身特定模型和算法進行優化。博通會爲每個客戶進行一定程度的優化,大約有5個維度。

優化方式與合作伙伴的需求相關,涉及性能、功耗等方面,功率最終會影響總體擁有成本。同時,優化還與集羣規模、使用場景(如訓練、預訓練、後訓練、推理、測試時擴展等)有關。

對於所謂“中國牆”的問題,博通認爲這是純技術問題,不做任何評價。

Q:博通擁有完整的連接產品組合,如何看待新的未開發項目擴大規模的機會,這些機會在光學、銅纜等方面如何展現,對博通有何增益?

A:博通與很多超大規模客戶打交道,他們大多在進行擴張,幾乎都是新項目,傾向於採用下一代技術,機會非常大。

博通在銅纜方面有能力開展業務,但在通過光學提供網絡連接方面有很多機會,包括多模激光器(VCSELs)和單模激光器等主動元器件。

除以太網外,博通在PCExpress等其他協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又超級智能的交換機+一個非常低級的網絡接口卡(NIC),或者是一個非常智能的NIC,但配一個非常簡單的交換機。

這些產品組合加起來,可能如之前季度所說,約佔博通人工智能總收入的20%,有望達到30%。不過,上一季度接近40%,但這不是常態,通常平均接近30%,而加速器(XPUs)佔70%。

Q:運營支出增加,這些運營支出在人工智能機會方面投向了哪裏,是否與研發相關?

A:在研發方面,第一季度博通在研發上的合併支出爲14億美元,且會繼續增加。博通在所有產品線都注重研發,以保持下一代產品的競爭力。重點聚焦兩個領域:

一是推出行業首個採用3D封裝的2納米人工智能浮點運算單元(AIFPU);

二是將現有Tomahawk的評級容量提升一倍,使人工智能客戶能夠在以太網上將加速器(XPUs)規模擴大到100萬卡。

Q:在網絡方面,人工智能業務環比增長情況如何,未來在併購方面有何想法,如何看待圍繞英特爾產品項目的諸多新聞?

A:在網絡方面,第一季度的業務比例是60%計算和40%網絡,但這不是正常比例。第二季度預計會延續當前情況,但這只是暫時現象,長期來看正常比例會是70-30。

關於併購,目前博通忙於人工智能和VMware業務,暫時沒有考慮併購。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