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0 日,麥當勞中國啓動年度 “派 DAY” 活動,同步推出對話式 AI 互動 “P.AI”,用戶通過官方 App 參與問答可瓜分超 9 萬元現金。同一天,肯德基宣佈車速取 2.0 服務已覆蓋全國近 5000 家門店,通過高德地圖實現導航 - 點餐 - 取餐全鏈路打通。兩大洋快餐巨頭的技術角力,折射出中國市場單店增長乏力、擴張成本高企的行業困局。
時間線:技術落地的三年競速
2023 年,肯德基率先在深圳試點 “車速取 1.0”,改造 127 家門店車道。2024 年,麥當勞美國測試 AI 語音點餐。2025年1月,肯德基升級車速取 2.0,接入高德地圖 ETA 接口;3 月,麥當勞借 “派 DAY” 推出 “P.AI”,單日帶動 App 下載量激增。
技術投入堪稱大手筆。肯德基合作方高管透露,車速取 2.0 開發耗時 11 個月,需打通導航定位、訂單系統、後廚備餐數據。麥當勞全球 CIO 布賴恩・賴斯表示,2025 年將推廣設備端側計算平臺,覆蓋 4.3 萬家門店。
肯德基的 “車速取 2.0” 已形成數據閉環:用戶通過高德地圖規劃路線時,系統自動推薦途經門店,實時計算到達時間並通知備餐。2024 年四季度,肯德基中國同店交易量增長 3%,但客單價下降 4%,技術被視爲提升單客價值的關鍵。
麥當勞的 “P.AI” 則瞄準用戶粘性。活動期間,用戶可通過 AI 對話獲取派券,官方未披露具體轉化數據,但強調 “深化 App 生態”(麥當勞公告)。後廚端,麥當勞的 AI 視覺系統已在美國試點,通過攝像頭檢查漢堡配料。
原因:增長失速下的必然選擇
2024 年,肯德基中國同店銷售下滑 2%,麥當勞中國國際特許市場同店銷售額全年微降 0.3%。擴張紅利消退成爲主因:肯德基門店從 2017 年 6000 家增至 2024 年 11648 家,麥當勞從 2500 家增至超 7600 家,核心商圈鋪位租金較 2019 年上漲 40%。
成本壓力倒逼技術革新。肯德基中國員工成本佔比 21.3%,麥當勞全球設備維護費超12億美元。AI 成爲降本關鍵,肯德基 AI 排班系統在華北試點,人力成本降低 12%;麥當勞設備預測系統也減少了故障率。
影響:行業格局的技術重構
技術應用正在分化消費場景。供應鏈同步變革,麥當勞中國要求雞肉供應商實現 48 小時直達,肯德基推動加盟商採購智能備餐設備。但技術普惠性存疑。百勝中國計劃 2025 年新增 1600-1800 家門店,其中 40%-50% 爲加盟店,中小加盟商需自行承擔設備改造費用。Gartner 分析指出,麥當勞全球推廣 AI 可能引發加盟體系抵制,部署成本成爲主要障礙。
爭議與現實:技術的邊界在哪裏?
行業質疑集中在投入產出比。2024 年中國快餐市場增速降至 5.8%,消費者調研顯示,68% 的受訪者更關注 “出餐速度” 和 “價格”,而非技術功能。部分加盟商坦言,車速取設備投入 30 萬左右,回本至少 2 年”。
數據安全亦成隱憂。麥當勞 “P.AI” 收集用戶對話數據,雖宣稱 “僅用於個性化推薦”,但消費者隱私保護機制尚未公開。肯德基的導航數據聯動,也引發 “是否過度採集位置信息” 的討論。
結語:技術競賽的冷思考
當麥當勞的 AI 對話登上熱搜,肯德基的車速取廣告鋪滿高速,這場競賽本質是巨頭對增長焦慮的應激反應。2024 年,中國快餐門店超 800 萬家,洋品牌市佔率不足 5%。技術是提升效率的破局之道嗎。
(注:本文系AI工具輔助創作完成,不構成投資建議。)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