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盤,突然發力!

格隆匯
03-13

今日港A股全線回調,港股尾盤半小時跌幅收窄。

恒生科技指數在13:30深跌3%,隨後一路拉昇,最終收跌1.67%,恒生指數也從13:30的跌幅1.53%收窄至0.58%。

非常巧合的是,近期的港股扛把子南向資金淨買入額正是從13:30開始一路向上,最終淨買入54.66億港元。

作爲本輪做多港股的主力資金之一的南向資金,3月10日爆買296億港元,直接創下港股通開通以來的歷史新高,次日淨賣出40億港元,3月12日又爆買262億港元,創下歷史第三新高。

截至今日,南向資金年內淨買入3711.87億港元,是同期的4倍,這回似乎是真的衝着奪取香江定價權去了。

釐清楚南向資金究竟在買什麼,或許有益於在近期的震盪行情中,看清一些被忽視的細節。

1

南向資金究竟在買什麼?

僅僅從南向資金近三日的十大活躍資產名單來看,其實會有一點摸不着頭腦。

比如,南向資金3月10日明明爆買盈富基金(跟蹤恒生指數的ETF)、恒生中國企業(跟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ETF),次日就反手全部賣出,昨日又分別淨買入82.77億港元和13.81億港元,背後邏輯的確想不通。

(本文內容均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但南向資金對科技股的青睞是毋庸置疑的。

截至3月12日,南下資金連續21淨買入阿里巴巴,共計684.29億港元;連續6日淨買入小米,共計42.7782億港元;連續6日淨買入快手,共計45.8825億港元;連續4日淨買入騰訊,共計58.8781億港元。

除了科技股,就沒有別的了嗎?

興證策略的最新統計數據,給出了新方向。

2月3日-3月6日,南向資金的配置呈現青睞“科技+紅利”的“啞鈴型”。

一方面,AI板塊是本輪行情中南下資金與外資的顯著共識,大幅增配以零售(主要爲阿里巴巴)、汽車、生物科技、軟件服務、電訊、半導體爲代表的AI+板塊;

另一方面,南下資金依然持續流入以銀行、公用事業、保險爲代表的紅利板塊,並在公用事業和保險上,與中資中介資金形成共振。

事實上,當前南向資金定價權較高的個股大部分具備高股息特徵(持股佔比超過50%),主要集中在公用事業、金融、醫藥、工業工程、專業零售等行業。

無獨有偶,平安系”險資繼續掃貨銀行H股。

2

平安人壽再次增持銀行H股

險資買銀行H股買到根本停不下來!

繼1月10日舉牌招行H股後,港交所3月11日披露的信息顯示,平安人壽3月6日又斥資超3億港元增持718.25萬股招商銀行H股,增持完成後,平安人壽佔該行H股總數突破9%。

平安人壽2024年多次增持郵儲銀行建設銀行H股,並於2024年的最後一天舉牌了工商銀行H股,持股比例達到15%。

進入2025年短短兩個月,平安人壽就已經舉牌三家銀行H股:農行H股、郵儲銀行H股、招行H股。

另據港交所披露數據,2月14日,平安集團又買入1.33億工商銀行H股後,持股比例升至18.08%。

保險公司在實施新會計準則後,更傾向於持有高股息資產,銀行股主因其業績穩定、分紅規模可觀、股息率較高。

且由於H股價格普遍低於A股,在分紅金額相同的條件下,H股股息率的更加高。

從A股有基金產品掛鉤的紅利指數的表現來看,中證香港銀行投資指數(HK銀行)表現最亮眼,近一年股息率達到8.47%,且年漲幅10%,均優於其餘紅利指數。

3

多隻熱門QDII基金放寬限購額度

隔夜美股科技股終於強勢反彈了,特斯拉漲超7%,英偉達漲超6%,納指漲1.22%,標普500指數漲0.49%。

A股的美股ETF今日普遍反彈,國泰基金標普500ETF直接漲停,景順長城基金標普消費ETF大漲7.23%,兩日漲幅高達17%。兩隻ETF的最新溢折率分別爲15.3%和34.57%。

美股持續萎靡的情況下,越來越多QDII基金開門接客了。

3月11日,華夏基金公告將華夏納斯達克100ETF發起式聯接A(人民幣)、華夏納斯達克100ETF發起式聯接C的每日限購額度大幅放寬至50000元。

此前天弘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每日限購100元,現已放寬至每日1000元;華夏標普500聯接基金每日限購100元,目前也已放寬至每日10000元。

3月12日,華泰柏瑞納斯達克100ETF發起式聯接基金申購金額由500元調整爲5000元;富國納斯達克100ETF恢復基金的申購業務;

同日,華寶基金旗下多隻QDII產品上調基金的申購限額,包括華寶納斯達克精選股票發起式、華寶海外新能源汽車股票發起式、華寶致遠混合。

QDII基金從年前的溢價滿天飛到如今的“擁擠度”降低,背後是部分基金遭遇贖回,基金份額相應減少,QDII額度也跟隨出現新空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