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三五年,養老機器人將徹底顛覆養老業,“活吞”近20萬億元市場?

市場資訊
03-13

  來源:刃辛機器人

  機器人養老絕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主菜”!

  文 章 要 點

  ■

  依靠機器人養老,是100%的事情,可能在這三五年時間裏實現。

  ■

  AI時代,傳統的行業壁壘已經不存在了,將被人形機器人等新科技取代。

  作者丨陳重山

  你老了後 ,打算如何養老?

  估計多數人不敢指望兒女,大多選擇住養老院。

  但在日益老齡化的今天,我國養老產業發展尚未成熟。對於已佔人口兩成的60歲以上老人,養老院真是好選擇嗎?

  在小紅書上,關於“養老院打老人”的筆記層出不窮,粗略搜索就有7000多篇。甚至有個別“知情人士”現身說法,表示沒有一家養老院沒打過老人

  對於打老人的“壞”護工,養老院也不會隨意辭退,甚至會選擇“睜一隻閉一隻眼”,變相縱容此行爲,因爲護工真的不好請。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養老護理員的缺口已經達到550萬。

  實際上,能住進養老院養老,已經是很多老人的“福氣”了。大部分老人根本住不起養老院。

  《2023養老金融規劃白皮書》指出,當前我國有超過87%的家庭存在養老資金缺口,隨着經濟下行和人口老年化的推進,這個數據只會多不會少。

  面對這些困境,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表示,未來依靠機器人養老是100%的事情

  國家層面,2月高層已經牽頭制定了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

  據標準,未來的養老機器人不僅要能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還要會健康管理、自主和家人通信、提供情緒價值......可以說是集保姆、護士、管家、電子寵物等多種角色於一身。

  那麼,養老機器人距離全面普及到底多遠?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陪伴型機器人可能在三年左右進入家庭,能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進行護理的機器人,有望在五年左右的時間進入家庭。

  實際上,宇樹科技已在北上廣等地開展機器人養老服務試點。2024年1月,他們還展示了最新研發的醫療輔助機器人。

  多個城市出臺了機器人應用的試點政策。北京已嘗試爲700多戶老人配備養老機器人,能叫家政、緊急呼救,各地養老院紛紛開始引進機器人“上崗”。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養老機器人將對傳統的養老產業帶來怎麼樣的衝擊?

  有專家表示,機器人養老應該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主菜”。甚至有機器人行業的自媒體表示,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雖力推機器人養老,但實際上只有10%的護理機構使用機器人。

  “刃辛機器人”認爲,科技對我們生活改變速度之快,遠超我們的想象。對於我國虧損居多的傳統養老行業,日益便宜、且技術發展速度超快的養老機器人對其帶來的可能是徹底顛覆態勢

  未來,近20萬億元國內養老市場或將快速被養老機器人取而代之

  01

  養老機器人來了

  人形機器人給老人餵飯、喂藥,檢查身體各項指標,攙扶老人散步,幫助失能老人上衛生間,打掃家庭衛生,還能播放新聞、幫忙網購,甚至陪老人說話……

  它們不知疲倦、情緒穩定、功能強大,全天候提供服務,且服務精準。

  這一幕幕場景,將在何時到來?

  “大佬”劉慶峯預測在三五年之內就會在國內實現。而王興興則也表示,10年內,100%靠機器人來養老。

  養老機器人對我國的養老產業有一系列利好。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3億,佔全國人口的22%,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5.6%。

  另據光明日報,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4000萬人,他們兼具失能人羣與老人的雙重弱勢。

  我國養老服務的剛性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與此同時,護理人員的缺口卻在持續擴大。目前持證的養老護理員僅約50萬人,實際需求缺口達千萬級。

  此外,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專業化水平偏低,相關教育體系滯後明顯。全國僅約200所高職院校開設養老服務專業,且課程與實踐脫節,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不足30%。

  九三學社衢州市委員會副主委陳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養老護理專業學生技能認證不足,僅約20%的從業者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農村地區多數從事養老護理的人員未受過系統培訓,且年齡普遍偏大。

  “養老院打人事件”頻發,也就不足爲奇了。

  機器人蔘與養老,就能有效解決了護理人員的缺口,而且養老機器人永遠不會發脾氣,更不會“打人”。

  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養老機器人能夠照顧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飲食起居,就能極大解決生活難題。如果全社會推廣養老機器人,不少家庭面臨的現實困難將迎刃而解,而且成效很高。

  國家層面已經給予政策支持,2月份,國家市監總局宣佈,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佈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 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

  該項標準聚焦互聯家居環境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護理等各個方面的需求和特徵,基於老年用戶所需的輔助支持水平,提出養老機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分類,並對機器人的各項能力分別提出了技術要求。

  02

  日本教訓不足懼

  對於養老機器人的未來,業內並非一致看好,已有媒體搬出了日本機器人養老失敗案例。

  日本老齡人口持續攀升,但勞動力人口也在不斷下降,老年護理人員嚴重短缺,2025年的缺口有38萬人。爲此日本全力推動機器人進養老院,並給予補貼。

  但日本養老院的機器人使用率並不高,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目前只有約30%的護理機構使用機器人。甚至有研究者表示,這個數字實際上只有10%。大多數養老院購買機器人後,使用很短時間,就將其鎖進櫃子。

  具體原因在於日本養老機器人技術亟待突破。這些機器人無法在複雜環境下順利運作,且容易撞傷老人。爲此工作人員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維護、清潔與操作機器人。

  有日本研究指出,引入機器人的療養院中,所需人員不減反增,護士人數增加了28%,護理人員人數增加了39%。

  菅野實驗室負責人、日本機器人學會會長菅野教授得出結論,目前的人形機器人離執行護理工作,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日本的失敗案例,看似養老機器人技術落後,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日本AI發展落後。目前,AI大模型發展之迅速,對我們生活的改變速度之快,遠超過我們想象。

  哪怕目前人形機器人在老人護理等工作上依然一些技術缺陷,但是,依據“摩爾定律”,在AI大模型加持下,人形機器人技術發展將十分之快。

  所謂“摩爾定律”,是指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每隔18-24個月增加一倍,性能同步提升一倍,單位計算成本顯著下降。目前,這一定律已經成爲AI、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基石。‌

  據“摩爾定律”,隨着芯片算力持續增長,人形機器人將具備更強大的實時環境感知與決策能力。黃仁勳指出,未來機器人可完成複雜醫療護理、災難救援等高精度任務,動態交互能力接近人類水平。這一時間點,大概在2030年前後

  實際上,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更爲迅速。

  王興興在年初表示:“現在AI驅動機器人每天進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過我預期的,每天給我的驚喜也非常大。我個人感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個AI的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三五年後,養老機器人達到乃至超過護理人員水平,是合乎科學發展之道的。

  03

  能解決“硬需求”

  對於養老機器人的未來,還有專家表示:在養老行業,機器人養老僅僅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主菜”。

  對此,“刃辛機器人”並不認可。

  實際上,養老產業的“主菜”,即傳統養老產業,在我國發展一直不盡如意,虧損似乎成了常態。 

  我國的養老機構主要包括‌高端養老社區、‌中低端機構和‌居家與社區養老。‌中低端機構盈利能力較弱,主要依賴補貼;‌居家與社區養老依然在逐步探索可持續盈利路徑。即使以會員費、月服務費爲主的高端養老社區,也大多虧損。

  泰康養老是高端養老的重要標杆,但據其財報,2024年上半年淨虧損14.5億,2023年虧損了9.92億,一年半時間合計虧損24.42億。

  佔據大部分份額的中小型養老機構,盈利能力也十分有限。

  業內人士透露,養老院等養老機構要想真正實現盈利,入住率必須要達到70%以上。

  據《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2年底的時候,全國養老機構的平均入住率竟然才44.36%。其中,中小養老機構的牀位利用率大多不足50%。

  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養老機構“活”得更慘。北京市民政局在2023年5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北京市內571家養老機構中,雖然總共有11.2萬張牀位,但實際只收住了4.3萬名老人,入住率僅爲38.4%。

  養老機構虧損的另一邊,則是大部分老人住不起養老院。以北京爲例,養老院的月均費用是6611元,全年就是8萬元的支出,這個費用相當於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在退休金不多的情況下,一般老人很難掏得出這麼多錢。

  《2023養老金融規劃白皮書》的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有超過87%的家庭存在養老資金缺口,平均缺口高達83萬元,隨着經濟下行和人口老年化的推進,今後這個數據只會多不會少。

  面對這一困境,未來的養老機器人不僅技術上達到了養老要求,而且價格會一直下降

  摩爾定律驅動下,人形機器人的硬件成本下降將加速產業化進程。英偉達Blackwell芯片實現100倍性能提升,功耗僅增3倍、成本增1.5倍‌34,預示人形機器人核心組件(如視覺處理器、運動控制器)性價比將持續優化。到2030年,養老機器人等服務型機器人製造成本或降低至家用汽車水平。

  早在2024年10月,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規模鋪開後,成本可能達到兩萬至三萬美元,比一輛車便宜。而我國的王興興則表示,人形機器人五年內成本會降到2萬元人民幣,從而走進千家萬戶。

  實際上,單純從價格角度看,當養老機器人成本低於護工3年工資總和時(按8萬元/年計算),家庭和機構將優先採購機器人。而在2025年,機器人成本就已經逼近臨界值了

  04

  徹底顛覆養老業

  進入2030年左右,養老機器人的技術達到或者超越正常的護理人員,而且價格持續下降的時候,那些持續虧損的養老機構能夠抵得住這樣的競爭嗎?

  實際上,慣性思維與路徑依賴已經決定傳統養老行業已很難改變,極有可能走向覆滅。

  所謂慣性思維,是指習慣用已有的模式去思考問題,而路徑依賴則是指過去的決策影響現在的選擇,導致難以改變。

  在兩者影響下,傳統養老機構往往將過往經驗固化爲“安全區”,對新事物(如養老機器人)的適應性會變得延遲。而養老機器人,無論技術發展,還是成本下降,都在快速迭代,等不到傳統養老機構改變思維與認知,已經快速取代了它們。

  這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在科技浪潮快速席捲下,傳統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專業壁壘將瞬間消失,根本來不及轉型,就會被顛覆。

  譬如,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快速代替傳統燃油汽車的浪潮中,興起都是特斯拉、蔚小理這樣的新勢力,而傳統燃油車,如國內的合資車企,哪怕快速轉型新能源,依然敗下陣來。

  養老行業,何嘗不是如此?

  傳統養老行業被養老機器人徹底顛覆,也就這三五年之間的事情。

  據相關數據,2022年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已達9.4萬億元,預計2035年將接近20萬億元。

  “刃辛機器人”認爲,這一近20萬億遠的巨大潛在市場,或將快速從傳統養老行業中失去,絕大部分將被蓬勃發展的養老機器人產業“活活吞下”。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