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賽科技率先打破了行業“不盈利”的魔咒,實現了從燒錢到賺錢的重要轉折。
作者|張敏
編輯|李玉鵬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新能源汽車下半場,在今年年初比亞迪喊出的“全民智駕”中徹底拉開序幕。
從百萬級仰望到7萬級海鷗都有搭載不同程度的智駕,這種能力不再是中高端以上車型纔有的配置。
另外,長安汽車也宣佈,今年8月將在10萬級車型搭載激光雷達。而近日上市的20萬級以下車型,不管是合資車型,還是自主品牌的車型,都開始搭載激光雷達。
3月10日上市的零跑C10,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其激光雷達版訂單比例超過70%,且10萬元級車型已開始標配單激光雷達,能夠實現城市NOA功能。
3月9日上市的廣汽豐田鉑智 3X價格區間10.98 - 15.98萬元,其中兩款智駕版車型搭載了 1 顆 126 線激光雷達,支持全場景無圖智駕領航等功能。
3月3日上市的吉利銀河E8,14.98萬元起售,全系標配激光雷達,搭載千里浩瀚智駕系統。
越來越多的上市新車,開始將搭載高階智駕作爲重要的賣點之一,而激光雷達也正逐漸成爲智能駕駛的“標配”,而非“選配”。
激光雷達進入平價時代
近年來,智能駕駛風口正勁。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需求日益旺盛,車企紛紛將智能駕駛作爲核心競爭賽道,而作爲實現高階智能駕駛的核心傳感器——激光雷達,價格似乎正以驚人的速度下降。
曾幾何時,激光雷達因成本居高不下,只能在高端車型上搭載,成爲普通消費者難以企及的高端技術。然而,隨着廣汽埃安AION RT去年將搭載激光雷達車型價格壓到15.58萬元,近日零跑C10更進一步,直接將價格拉到10萬級別,標誌着激光雷達已正式進入平價時代。
爲何激光雷達價格能夠迅速下探?根本原因在於技術進步與規模化效應的雙重驅動。
速騰聚創首席執行官邱純潮向鈦媒體App透露,“通過固態化設計和芯片化集成,我們大幅度降低了車規級激光雷達量產上車的門檻。”目前速騰聚創量產激光雷達的成本已降至 500 美元以內,並預計到 2025 年部分新產品的成本將降至 200 美元以內。
禾賽科技也計劃在 2025 年將其主要激光雷達產品的價格降低一半,其下一代用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激光雷達產品 ATX,預計售價將低於 200 美元,僅爲當前 AT128 型號價格的一半。
激光雷達的價格從2016年的8萬美元下降到如今的200美元,不再是智駕方案中高不可攀的一個傳感器,比亞迪自研的低線束激光雷達成本甚至有望壓縮至900元人民幣。
另外,激光雷達的量產規模擴大,比如頭部企業禾賽科技,根據最新財報公佈的數據,其2024年Q4激光雷達總交付量超過2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150%,超過2023年全年;全年總交付量超過5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120%。
根據禾賽科技預計,其激光雷達交付量在2025 年有望飆升2-3 倍,出貨量預計將達 120 萬至 150 萬臺,其中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預計將達 20 萬臺。
目前,頭部激光雷達廠商(速騰聚創、禾賽科技、華爲等)佔據了85%的市場份額。這些企業通過大量採購、優化生產效率,持續攤薄成本,激光雷達徹底擺脫了“昂貴”的標籤。同時,再加上車企的平臺化策略和智能化競爭需求,10萬級車型就搭載激光雷達將會逐漸不再是什麼新鮮事。
與此同時,車企的平臺化和智能化戰略進一步推動了激光雷達普及浪潮。例如吉利發佈的“千里浩瀚”智駕系統將逐步應用於吉利銀河和中國星系列車型,比亞迪更是將旗下“天神之眼”智駕系統覆蓋7萬到20萬級車型,到2025年計劃將至少60%的車型搭載高階智駕功能。此外,長安汽車也通過“北斗天樞2.0”戰略將智駕接口標配於全系新車型。
智能駕駛的技術平權化必將推動激光雷達需求爆發增長。以往高高在上的激光雷達,現在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可以預見,未來數年內,以激光雷達爲標配的10萬級車型將成爲主流市場趨勢,這也勢必加速智能駕駛向普惠大衆的轉變。
頭部激光雷達廠商開始盈利?
近日,禾賽科技率先公佈了2024年Q4及全年財報。財報數據顯示,禾賽科技Q4實現營收 7.2 億元,全年實現營收 20.8 億元,預計2025 年營收有望達 30 億至 35 億元。
從業務結構看,激光雷達產品是禾賽科技的絕對支柱,2024年全年營收達19.66億元,佔總營收的94.7%,同比增長11.3%。
雖然從GAAP口徑來看,禾賽2024年淨虧損1.02億元,但若扣除股權激勵費用,在非GAAP口徑下已實現淨利潤1370萬元。這一指標2023年尚爲淨虧損2.413億元,因此,禾賽成爲全球首家實現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同時也是全球首家實現全年經營現金流和淨現金流雙正向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
同時,在現金流方面,禾賽科技2024年實現正向經營現金流6300萬元,淨現金流更是達到13億元,相比2023年的6.4億元實現翻倍增長。
衆所周知,在評估企業財務健康狀況時,經營現金流與淨現金流是兩個極爲關鍵的指標。經營現金流反映的是企業核心業務的“造血能力”,而淨現金流則類似於企業“全身血液總量”,是企業整體財務健康狀況的直觀體現。禾賽在這兩個關鍵財務指標上的優異表現,展現了其出色的盈利與發展前景。
禾賽科技之所以有如此強的自我“造血能力”,當然離不開“金主”爸爸們的支持。
近日,禾賽科技再次宣佈,已獲得一家歐洲頂級主機廠的多年獨家定點合作,爲其下一代汽車平臺提供高性能超遠距激光雷達,覆蓋其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多款車型。
禾賽科技稱,“這是一個跨越 2030 年的多年長期合作項目,也是至今爲止海外前裝量產激光雷達領域規模最大的訂單。”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歐洲頂級主機廠就是梅賽德斯-奔馳,其計劃爲全球市場開發智能駕駛汽車,將配備中國公司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傳感器。
這是海外車企首次在中國市場以外採用中國激光雷達技術。
截至 2025 年 2 月,禾賽已與 22 家國內外汽車廠商的 120 款車型達成量產定點合作關係。2024年12月,禾賽單月出貨量突破 10 萬臺,成爲全球首個實現這一成就的企業。
禾賽科技對2025年的預期同樣樂觀:全年營收目標爲30至35億元,相當於同比增長44%至49%,其中第一季度收入預計5.2億至5.4億元;全年GAAP 口徑下淨利潤2億至3.5億元,非 GAAP 口徑下淨利潤3.5億至5億元。
這一數據無疑釋放出一個強烈的市場信號:伴隨高階智駕普及,頭部激光雷達企業進入盈利階段已是必然趨勢。
2025年,在高階智駕普及的浪潮之下,激光雷達正站在“大週期”的轉折點,多個與之密切相關的行業正迎來關鍵發展節點。這不僅爲激光雷達技術的普及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爲行業內的領先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激光雷達行業的頭部效應正愈發明顯,領先企業獲得市場大單、實現盈利,行業競爭格局加速集中化。一位業內人士直言,“未來智駕產業鏈上的每個細分領域最終都只會留下兩三家頭部企業。”
禾賽科技率先打破了行業“不盈利”的魔咒,實現了從燒錢到賺錢的重要轉折。它的盈利之路,無疑也爲速騰聚創等頭部企業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熱點視頻推薦
馬斯克缺席國會聽證會遭美議員怒懟。
點贊關注鈦媒體視頻號,觀看更多精彩視頻
*溫馨提示:喜歡鈦媒體公衆號的小夥伴注意啦!根據公衆號推送新規,請將鈦媒體設爲“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已設置的小夥伴還需要重新設置“星標”哦
-----------華麗的分割線------------
下載鈦媒體App,打開科技,打開財富。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