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16日訊(記者 徐曉春)3月15日晚間,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多起行業亂象,“手機抽獎引發消費陷阱”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引發極大關注,兌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兌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諾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點名。兌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兌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隸屬於港股上市公司兌吧集團。
據央視財經報道,用戶在電子發票第三方服務平臺‘諾諾網’開發票,提交發票信息之後,頁面會自動跳轉至“大轉盤”小遊戲。點擊抽獎,系統隨即提示“抽中大獎”,獎品是“200元話費券”。
然而央視記者購買後,並沒有任何話費到賬,也沒有看到200元的話費券。客服表示:“優惠券一共有30張,充200元減10元的券10張,充100元減5元的券20張。”記者發現,需要充值4000元話費才能用完這些話費券,並且最快需要15個月。
除此之外,這種模式還滲透至停車場掃碼付費、視頻會員領取等場景,“送你一個視頻會員,你點擊以後要付19.9元,次月還會扣19.9元,默認你會來領,依然賺的是沉默用戶的錢。”這種模式次月扣款率超過90%。
在被央視曝光後,3月16日凌晨,兌吧集團官微發佈致歉聲明,針對“3·15晚會”報道的關於兌吧集團下屬業務公司杭州兌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涉及的“手機抽獎引發消費陷阱”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公司第一時間啓動內部應急響應機制,成立專項小組,配合政府執法部門開展覈查處置工作。兌吧集團表示,對“3·15晚會”曝光的問題,深表歉意,將深刻汲取教訓,規範開展公司各項業務。
資料顯示,兌吧集團成立於2014年,並在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剛上市時公司市值一度突破66億港元,2019年兌吧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6.52億元,淨利潤爲3.4億元。截至3月14日收盤,兌吧股價僅剩0.23港元/股,對應市值約爲2.48億港元。
陳曉亮是兌吧集團創始人,目前也是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曉亮直接持有兌吧集團43.38%的股份,爲公司實際控制人。據兌吧2023年年報顯示,陳曉亮只有33歲,是“90後”。
兌吧集團主要是用戶運營SaaS服務商及互動廣告運營商,爲金融、互聯網等行業的數萬家客戶提供了用戶增長、活躍留存、流量變現的全週期運營服務。用戶運營SaaS提供積分體系運營、會員營銷運營、遊戲化運營服務;互動廣告平臺提供媒體變現服務、廣告投放服務。
2019年上市當年,兌吧用戶運營SaaS平臺業務收入約爲3366萬元,互動式效果廣告業務收入約爲16.18億元,佔公司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爲0.02%和98%。到2023年,兌吧營業收入規模收窄至10.96億元,淨利潤跌至3553萬元,其中互動式效果廣告業務收入約爲8.39億元,佔比跌至76%左右。
2024年上半年,兌吧實現營業收入約爲4.58億元,同比下滑35.31%,期間淨利潤虧損1761.3萬元。
同時,兌吧毛利率也有上年同期的23.6%下降至13.6%,其中互聯網廣告業務毛利率由2023年的19.4%大幅下滑至6.5%。而2019年上市當年,兌吧毛利率高達34.4%,其中互聯網廣告業務毛利率達到33.4%,目前該業務逐步靠近高流水低毛利的模式。
兌吧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日活躍用戶約有1540萬人,廣告頁面瀏覽次數達到30.34億次,計費點擊次數爲9.12億次,點擊轉化率爲30.1%,較上年同期的31.3%略有下降。其中,CPC模式(即Cost-Per-Click廣告,是一種按照點擊次數計費的廣告投放方式)下計費點擊次數約爲8.8億次,單次計費點擊平均收入約爲0.36元,也就是說,用戶每進行一次點擊,廣告主將向兌吧支付0.36元的費用。
最終,海量用戶基數成爲“沉默用戶”盈利模型的基礎。商家利用消費者的遺忘和疏忽,悄然斂財。截至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包含“兌吧”的投訴已然超過50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