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旭陽集團(01907):國際化實踐的中場時間,業務出海漸入佳境 多維進擊拓寬能力邊界

智通財經
03-15

近年來,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日益得到更廣泛國際社會呼應,以及RCEP協定全面生效等一系列利好的催化之下,中國製造業公司加速從出口貿易轉向出海投資建廠,培育全球競爭力成爲國內一衆龍頭企業長期戰略裏的重要目標。

而在這一時代浪潮之中,大型獨立焦化企業中國旭陽集團(01907)可以說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焦炭是旭陽集團的兩大支柱產業之一,作爲黑色產業鏈中游重要環節,焦炭主要服務於高爐鍊鐵和有色金屬冶煉,是保障鋼鐵和有色重工業發展的重要生產資料。然而,受到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以及“雙碳”目標下鋼鐵行業嚴控產能等影響,國內焦炭行業面臨需求放緩、產能過剩等矛盾;與此同時,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市場則正在迎接鋼鐵產業快速擴張與工業化進程加速的歷史性機遇。

在此背景下,對於旭陽集團來說,發揮產業規模、技術領先及“銷、運、產、供、研”一體化運營管理體系等優勢,基於“一體化、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智能化”的旭陽五化園區建設模式、“統一規劃發展、統一基礎設施、統一運營管理、統一能源管理、統一物流運輸、統一安全環保、統一研發創新”的旭陽七統一園區管理模式,依託旭陽裝置優化提升、降本增效、自動化、信息化、環保治理、節能降耗、安全生產、供應鏈管理、循環經濟及能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國際一流水平,以及旭陽深度的行業經驗、真誠服務客戶的體系、精嚴的經營管理閉環、一流的節能減排技術、完整的一體化研發能力,主動開拓海外市場,有效對接需求端,不僅可以有效應對國內產能暫時性、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同時還能爲中國焦化企業爭奪全球產業鏈話語權貢獻旭陽智慧和經驗,可說是能產生多贏局面的戰略選擇。

旭陽印尼偉山480萬噸焦化項目是旭陽集團在海外的開山之作,該項目於2023年7月陸續投產,2024年旭陽印尼偉山園區實現焦炭銷量228.3萬噸,產品遠銷全球13個國家、28家客戶,覆蓋歐洲、印度、東南亞、南美等區域。

在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同時,旭陽集團還以高標準、嚴要求、實措施持續優化生產經營各個環節。

運輸環節,旭陽印尼偉山採用“前港後廠”模式,工廠到碼頭裝運的直線距離不超過3公里,這較旭陽在國內內陸地區出海運費可減少約10-15美元/噸。生產環節,由於可適用全球大型高爐,該園區生產焦炭的費用更低且品質更高。供應環節,園區搭建了全球供應鏈體系,與澳洲、印尼、美國等全球大型礦業公司簽訂了長協,收集各國單種煤樣品共165種;同時,公司還打通了國際供應渠道,拓寬旭陽智能配煤專家系統數據庫,實現境內外聯動,提高焦炭品質。研發方面,園區創新配煤結構,採用全球先進設備,研發實力大幅提升。

在加快落實焦炭業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同一時間,旭陽集團也繼續朝着成爲世界領先的新材料公司努力,實現“一塊煤”到“一塊布”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貫通突破。2024年,旭陽集團固體己內酰胺海外銷量續創歷史新高,全年出口量達4.75萬噸,同比增長200%;業務涵蓋韓國、印度、印尼、越南、哥倫比亞、墨西哥、意大利等9個國家和地區。

無獨有偶,2024年旭陽集團的高附加值氨基醇新材料也如期放量,實現了中試裝置全產全銷,海外銷售目的地包括了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全年銷售額超過4300萬元,爲旭陽集團帶來了新的業績增長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開工在旭陽集團定州園區建設的5000噸/年氨基醇產業化項目近期內將建成投產,這無疑會帶來旭陽這一高附加值新材料領域量的聚增、質的躍升。

錨定從1到N打造全球第一的多產業鏈跨國集團這一長期目標,接下來旭陽集團還將繼續以印尼爲支點,搭建全球供銷網絡,開拓全球市場。截至目前,旭陽集團在全球共擁有9個生產園區,7個海外辦事處,產品遠銷39個國家。接下來,旭陽集團將繼續緊跟“一帶一路”政策,增加更多的海外子公司、辦事處,目前旭陽集團位於中東、蒙古等的新的辦事處已經在積極籌備之中。通過建設全球營銷網絡,旭陽集團將力爭早日把產品賣向全球超100個國家和地區。

智通財經認爲,培育全球競爭力,既是旭陽集團長期戰略裏的重要一環,也是公司鞏固提升各焦化產線全球第一的絕對龍頭地位的必由之路。通過向外輸出產能和技術服務,可以獲取超額利潤;同時,建立全球供應鏈網絡,也有利於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而若將視線放大到整個中國焦化產業,身爲行業排頭兵和標杆的旭陽集團縱深推進國際化還有着極強的示範效應:通過從1到N培育全球競爭力,旭陽集團做大做強的路徑也必將爲更多中國製造業企業提供有益的借鑑和寶貴的經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