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信達生物總裁劉勇軍透露新動向,低調創業只做自免領域,還給字節跳動當顧問

時代財經
03-14

  3月13日,劉勇軍以小路生物創始人、吉林大學唐敖慶客座教授的身份,現身易貿醫療舉辦的BIO CHINA會議現場。

  另據劉勇軍透露,目前他還在給字節跳動當顧問,“字節跳動也在做藥”。

  “小路生物只做自免領域,這是我最熟悉的,而且公司規模不會超過20人。小路生物招的都是非常年輕的科學家。”劉勇軍在上述會議上透露。

  作爲前信達生物總裁,劉勇軍的動向頗受業內關注。劉勇軍身上有着諸多光環。他深耕生物醫藥行業超過30年,是免疫學、腫瘤學以及轉化醫學領域全球知名的科學家,在國際著名科研機構和全球頂尖製藥企業研發部門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在供職賽諾菲時,劉勇軍曾任全球研究負責人(Head of Research, Global R&D),可以說是在研發領域做到全球跨國藥企(MNC)最高職位的華人科學家。

  2020年10月,劉勇軍加入信達生物(01801.HK),擔任總裁一職,負責信達生物全球研發、管線戰略、商務合作及國際業務等工作。2024年8月,劉勇軍辭任,但離開信達生物後,他並未選擇退休,而是在同年9月宣佈加入石藥集團(01093.HK),擔任執行總裁、全球研發總裁。只是,這段任職旅程並未持續太久,3個月後,劉勇軍再次選擇離開。

  小路生物是劉勇軍離開石藥集團後創辦的公司。今年1月25日,Biobay官方微信公衆號披露了劉勇軍的這一動向,也爲彼時業內對劉勇軍去向的諸多猜測畫上句號。

  對於創辦小路生物的初衷以及公司取名等相關事宜,劉勇軍在上述會議中提到,“覺得退休有點早,我最舒適的還是免疫,我還是一個科學家,所以想成立一家公司。成立公司我實際上就想在一家小店當小掌櫃,帶一批徒弟,所以我的定位是隻做自免。在自免領域,第一代的藥和第二代的藥我都做過,要在這個基礎再創新,那這個心就要靜下來,不能有太多的KPI,不能太rush。所以走小路可以讓我從大自然中得到一些啓示。”

  根據東方證券研報,自身免疫疾病是由於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從而引發自身組織損害所導致的疾病。自免疾病通常包含約100種不同的疾病,可以分爲兩大類型:累及全身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影響皮膚、關節、肌肉、消化系統等等,亦可同時影響多個器官或組織,如銀屑病、特異性皮炎、各類關節炎等等。

  目前,自免是僅次於腫瘤的第二大市場領域,2022年全球自免藥物市場規模約達1323億美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30年,全球自免藥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60億美元,2022~2030年複合年增長率爲3.6%。

  “我學了一輩子免疫,我越學越知道在免疫這個領域,我們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在談及小路生物的研發現狀和方向時,劉勇軍表示,“我做的東西肯定是現在市場上沒有人做的,這個是定位,但需要時間,我需要在小路上走一走。”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