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儘管本週公佈的美國2月通脹數據在表面上帶來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消息,但實際上,有跡象表明美聯儲可能會在利率問題上按兵不動。
美國勞工部週三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CPI同比上漲2.8%,爲去年11月來新低;美國2月CPI環比上漲0.2%,爲去年10月來新低。美國2月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漲3.1%,爲2021年4月來新低;美國2月核心CPI環比上漲0.2%,爲去年12月來新低。
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PPI環比持平,爲去年7月以來最小增幅;核心PPI環比下滑0.1%,遠低於經濟學家們普遍預期的環比增長0.3%,相比於前值環比增長0.5%亦大幅降溫。
美國2月CPI、PPI數據均低於預期,但這並不一定會反映在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上。多位經濟學家表示,由於整體數據背後的一些複雜數學和幾個關鍵領域的趨勢,政策制定者不太可能對這些數據感到寬慰。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Stephen Juneau表示;“簡而言之,2025年通脹進程開局不利。我們對PCE的預測進一步印證了我們的觀點,即通脹不太可能下降到足以讓美聯儲今年降息的水平,特別是在政策變化推高通脹的情況下。除非經濟活動數據顯著走弱,否則我們仍預計美聯儲全年都不會調整政策利率。”
目前市場也基本認同這一觀點。根據芝商所(CME)“美聯儲觀察”,交易員幾乎認爲下週的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不太可能降息,而5月降息的可能性僅約爲四分之一。
雖然美聯儲會關注美國勞工統計局發佈的CPI和PPI數據,但它認爲衡量通脹的最終標準是美國商務部的PCE物價指數。美聯儲官員認爲,PCE數據——尤其是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PCE——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價格趨勢。該指數比CPI或PPI更能準確體現消費者的實際消費情況,而不僅僅是單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例如,如果消費者用雞肉代替牛肉,PCE指數會更清晰地體現這一趨勢,而CPI和PPI可能不會。
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本月晚些時候公佈的最新PCE物價指數同比漲幅最多會維持在2.6%,甚至可能小幅上升——這意味着通脹將進一步偏離美聯儲2%的目標。
Evercore ISI全球政策和央行策略主管Krishna Guha表示:“週四公佈的PPI數據證實了我們的擔憂,即2月份看似溫和的通脹數據可能會轉化爲PCE通脹的更高讀數。”“PVE通脹不會在第二季度初穩步下降,相反,它可能會表現得起伏不定。”
根據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Sam Tombs的分析,PPI數據中某些領域的價格上漲可能會傳導至PCE通脹指標,包括:醫院護理費用上漲、保險價格上漲、航空運輸價格上漲。他表示:“這一結果幾乎肯定會讓美聯儲退縮。”
Sam Tombs預計,美國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將同比上漲2.8%,高於1月的2.6%。美國銀行和花旗對這一指標的預測爲2.7%,與華爾街其他機構的預測基本一致。但不管怎樣,這些預測都表明,美國的通脹在往錯誤的方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仍可能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儘管市場普遍預計2月份通脹率會回升,但許多經濟學家仍認爲,未來幾個月通脹將有所回落,即便需要考慮關稅的影響。花旗預計,3月份的通脹數據將“更加有利”,並預測美聯儲可能會在5月恢復降息——這一觀點與市場主流預測不同。目前市場認爲,美聯儲6月降息的可能性更大。
美國滯脹陰雲籠罩 美聯儲陷入兩難境地
儘管本週公佈的通脹數據超預期走低,但仍顯著高於2%的目標。更糟糕的是,3月初公佈的2月非農報告顯示美國就業市場已經降溫,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受到美國政府裁員的衝擊,對美國經濟陷入滯漲的擔憂正在升溫。
美聯儲竭力實現維持物價穩定並達成就業最大化的“雙重使命”。但眼下這兩個目標互相沖突,導致美聯儲陷入兩難——如果降低利率來支持勞動力市場,可能會存在引發通脹捲土重來的風險;如果長期維持高利率以抑制物價上漲,經濟可能會陷入衰退。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引發的通脹效應和經濟衝擊將帶來更大的挑戰。特朗普在上任之後便頻頻揮舞關稅大棒,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等貿易伙伴加徵關稅,並多次威脅要對歐盟加徵關稅。
特朗普政府的這些關稅措施已經導致消費者通脹預期飆升。有分析人士指出,短期來看,美國加徵關稅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其影響主要表現爲使通脹一次性脈衝式上升。但長期來看,若關稅引發全球供應鏈重構,或刺激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則可能導致生產效率下降和貿易成本系統性上升,形成持續性通脹壓力。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打擊了投資者、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並引發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Bruce Kasman表示,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約爲40%,高於他年初預計的大約30%。他還表示,如果美國政府破壞了人們對美國治理的信任,那麼美國作爲投資目的地的地位就有可能受到持久損害。
Bruce Kasman表示,如果特朗普威脅從4月起徵收的對等關稅真正生效,經濟衰退風險將上升,可能達到50%或以上,“如果我們繼續沿着這條更具破壞性、對商業不友好的政策道路走下去,我認爲經濟衰退的風險將會上升”。
有市場人士認爲,美聯儲或繼續採取“數據依賴”策略,政策傾向不會出現明顯的一邊倒。如果通脹預期上升,則適度加強維持高利率直至通脹回落的政策表態;反之,若通脹受控而失業率走高,則釋放進一步寬鬆的政策信號。
而若美國經濟陷入“滯脹”困境,美聯儲貨幣政策重心或偏向通脹。分析人士指出,歷史經驗表明,當通脹預期嚴重失控時,美聯儲往往會優先穩定物價,即使犧牲經濟增長和就業。例如,20世紀80年代時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通過激進加息壓制通脹,儘管短期內加劇經濟衰退和失業,但最終實現物價穩定,爲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