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單價持續下滑:閃送由盈轉虧

財中社
03-14

  3月12日,國內頭部一對一急送平臺閃送(FLX)發佈2024年全年財報。數據顯示,閃送全年營收44.68億元,較2023年45.29億元下降1.35%;淨利潤虧損1.46億元,2023年則盈利1.1億元。

  儘管訂單量同比增長2.4%至2.77億單,且業務覆蓋城市擴展至295個,閃送員規模達280萬人,註冊用戶突破1億,但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凸顯同城配送行業在規模擴張與盈利平衡間的矛盾。

  訂單增長難掩盈利疲態

  從財務指標看,閃送2024年營收下滑主要源於單均收入下降。

  雖然訂單總量增長2.4%,但營收同比減少0.61億元,意味着單筆訂單收入從2023年的約16.35元降至約16.13元。這一現象或與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的補貼增加、定價策略調整有關。

  2023年閃送通過補貼策略實現用戶增長,但2024年補貼力度縮減後,用戶付費意願明顯降低。與此同時,順豐(002352)同城、達達(DADA)等競爭對手在下沉市場發起價格戰,進一步壓縮了閃送的議價能力。(詳見財中社《衆包模式門檻低?閃送淨利大增靠“雙降”》)

  閃送淨虧損擴大至1.46億元,反映出成本端壓力陡增,也暴露了同城配送行業的共性難題。

  人力成本方面,280萬閃送員的薪資及管理成本是剛性支出;未來儘管採用靈活用工模式,但隨着社保合規趨嚴(如《電子商務法》對勞動者權益的強化),騎手的保險等相關成本將進一步上升。(詳見財中社《京東美團騎手社保繳納:餓了麼跟進後,壓力給到了閃送和叮咚買菜》)

  技術投入亦不容小覷,爲提升配送效率及用戶體驗,閃送在智能調度系統、風控體系及用戶端App優化上持續加碼,短期內難以轉化爲直接收益。

  此外,市場擴張帶來的邊際收益遞減問題凸顯。新進入城市需經歷用戶培育期,前期補貼與營銷費用高企,而訂單密度不足導致單城盈利週期拉長。

  內外夾擊下的生存挑戰

  外部競爭環境加劇了閃送的盈利壓力。

  一方面,美團(03690)、達達等綜合平臺憑藉生態協同優勢,通過高頻外賣業務攤薄配送成本,對垂直類急送平臺形成擠壓;另一方面,順豐同城、UU跑腿等對手在細分場景(如文件配送、奢侈品遞送)持續發力,行業價格戰隱現。

  閃送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效益提升,仍是擺在管理層面前的嚴峻考題。

  閃送的財報表現反應出,單純依賴規模擴張難以實現可持續增長。同時,也揭示了垂直類同城配送平臺在規模與盈利間的艱難權衡。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