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白雲山(600332)交出了2018年重組後淨利潤表現最差的一份年報。
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749.93億元,同比下降0.69%;歸母淨利潤28.35億元,同比下降30%。這份被市場稱爲“滑鐵盧”的成績單背後,暴露了傳統藥企在行業變革與消費需求萎縮下有何轉型困境呢?
業績觸底:從“雙增長”到“雙降”
自2018年完成資產重組後,白雲山一度憑藉大南藥、大健康、大商業三大板塊的協同效應實現業績高增。2018-2023年間,公司淨利潤從34.41億元升至40.5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僅3.3%。
2024年,即便3.3%的年化增速也沒有了:公司營收微降0.69%,淨利潤同比縮水12.2億元。更值得警惕的是,第四季度單季淨利潤首次錄得虧損3.23億元,扣非後虧損擴大至4.99億元,降幅達到354%。
分板塊看,白雲山的核心業務近乎全面失速。
2024年,公司的大南藥板塊(醫藥製造)營收97.56億元,同比下降10.4%,毛利率下滑1.89個百分點至46.85%。曾被寄予厚望的明星產品“金戈”(枸櫞酸西地那非片)銷量同比減少13.17%,營收同比下滑19.81%,庫存量增長49.78%。中藥主力品種消渴丸、小柴胡顆粒等雖銷量微增,但庫存增幅高達19.5%-61%,顯示終端動銷乏力。
2024年,公司大健康板塊(以王老吉爲核心)營收97.05億元,同比下滑12.7%,毛利率下降1.29個百分點至43.12%。涼茶市場萎縮疊加新品試水失敗(如藤椒青提、榴蓮口味涼茶),該板塊收入創近五年新低。
此外,公司的大商業板塊(醫藥流通)雖營收增長3.39%至545.5億元,但毛利率僅6.43%,同比再降0.56個百分點,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整體毛利率從2023年的18.61%跌至16.57%,創歷史新低;加權淨資產收益率(ROE)同比減少4.08個百分點至7.99%,資產週轉率、存貨週轉率等運營指標亦全面下滑。
多重風險:從產品老化到管理失序
《財中社》發現,白雲山的業績下滑絕非偶然,公司核心產品護城河有正在瓦解風險。白雲山長期依賴仿製藥和傳統中成藥,缺乏創新藥支撐。以“金戈”爲例,作爲輝瑞“萬艾可”的仿製品,其市場份額正被齊魯製藥、常山藥業等後發者擠壓。
觀研天下數據顯示,中國抗ED藥物市場規模2024年預計突破98.8億元,同比增長約18%,但金戈收入卻逆勢下滑20%,庫存增長近五成。中藥板塊同樣危機四伏:安宮牛黃丸、紫雪顆粒等拳頭產品被醫保目錄限制使用場景,直接影響終端放量。
研發投入“擠牙膏”。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7.64億元,同比減少2.35%,研發費用率僅1%左右;作爲對比,公司同期銷售費用56.2億元(雖同比下降7.95%,仍爲研發投入的7.3倍)。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無重大新藥進展,僅克感利咽口服液補充兒童臨牀試驗,產品線青黃不接。
2024年,廣藥集團反腐風暴成爲業績“黑天鵝”。前董事長李楚源被查,副總經理黃海文等多名高管相繼離職,導致戰略執行有所斷層。此外,年報亦承認,四季度虧損3.23億元與計提一心堂長期股權投資減值3.86億元有關,折射出投資決策影響。
此外,儘管賬面貨幣資金達182.73億元,但白雲山“大存大貸”現象明顯。
2024年年末,公司短期借款91.23億元、長期借款28.06億元,推高財務費用至3823萬元,同比激增295.44%;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34.42億元,同比減少16.11%,而投資活動現金流淨流出59.64億元,同比減少91.47%。
如何破局?
2024年,白雲山在大健康板塊試圖通過藤椒青提等獵奇口味打開年輕市場,但消費者並不買賬;大南藥板塊雖推動12家老字號(如陳李濟)品牌復興,卻未形成協同效應。
行業分析師指出,白雲山的根本矛盾在於“存量依賴”與“增量無力”。當集採、DRG支付改革壓縮仿製藥利潤,涼茶品類觸及天花板時,公司既未像華潤三九般通過併購拓展消費醫療,也未如天士力佈局生物藥創新,轉型窗口正在關閉。
2025年,隨着中藥配方顆粒集採擴圍、涼茶市場進一步萎縮,白雲山若不能打破現狀,或將從“七年之痛”滑向更漫長的寒冬。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