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字計劃 Hayward
餘承東預言成真。
這就意味着4月之後新生產的華爲電腦(主要是筆記本產品)將不再出廠搭載正版Windows系統
市場傳出消息,3月微軟Windows對華爲的供貨許可將到期,而根據知情人士向觀察者網等網站爆料,美國商務部給微軟的許可證到期之後沒有延期,。
去年9月,餘承東就預告過,由於制裁相關影響,目前的華爲 PC 或將是最後一批搭載Windows系統的筆記本電腦,後續將會有鴻蒙系統(HarmonyOS)的 PC 產品。現在看來,華爲Windows PC的“大限”,大概就是今年3月底。
| 餘承東在央視節目中的發言
就目前來說,出廠不再預裝Windows系統影響不大。微博博主“看山的叔叔”透露,華爲接下來會推出2025 首款筆記本電腦 Matebook D16,除了系統其他的都和之前的D16一樣。
這款新品出廠就自帶了Linux 操作系統,用戶可以自行後裝正版的Windows系統自行激活,部分門店也有代安裝系統的業務,裝好之後用起來和出廠自帶Windows系統的沒有區別,價格還能便宜300塊。
| 圖源:微博
真正的戰役4月打響。新系統長啥樣目前還不得而知,在HarmonyOS 開發者官網的設計指南中,出現了疑似鴻蒙系統在PC端的設計樣式。
| 最右疑似鴻蒙系統PC版的桌面界面
嗯…怎麼說,這底部的應用 Dock 欄,和macOS還真有幾分神似。
| macOS桌面界面
馬上就到4月,鴻蒙系統PC版蓄勢待發。有觀點認爲華爲能在手機系統上推出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PC端也能“照瓢畫葫蘆”複製原生鴻蒙手機系統的成功;也有的網友認爲鴻蒙系統PC版要做下一個macOS,再現蘋果桌面系統的輝煌。
問題是在生態、適配等多個層面上,手機鴻蒙系統如今還不好說是遙遙領先,再複製到電腦上,就能與蘋果肩並肩,恐怕並沒有那麼容易。
成爲下一個macOS
這次的新聞還傳遞了另一個信息:華爲後面的電腦產品除了換系統,還得換芯片。
按道理如果華爲能繼續使用英特爾或AMD的芯片,後面的產品還是可以依靠出廠裝Linux系統的模式堅持下去,最低限度也可以搞“Linux+鴻蒙系統”並行的方式,沒必要一刀切全部換鴻蒙系統。
也許華爲打算藉着操作系統換裝的契機,一口氣把芯片斷供的卡脖子問題解決了。
根據觀察者網報道,4月華爲自研的商用AI筆記本將會用上鯤鵬CPU;而爆料博主@數碼閒聊站 曝光了華爲的一款全新處理器:麒麟X90,也稱可能用到下一代的PC上。
隨着近年來基於Arm架構的M系列芯片蘋果Mac電腦爆火、基於高通Arm架構的驍龍X系列AI PC市場份額的不斷增長,加上華爲自身在Arm架構芯片設計領域的豐富經驗,放棄過去X86架構的芯片和Windows系統,全面擁抱Arm架構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自研芯片、Arm架構、獨立於Windows的操作系統、想要構建以手機爲中心的智慧生態,甚至桌面的外觀設計還有點相似…
macOS:市場中鴻蒙最像我。
只是成爲下一個macOS,真有難度。
自1984年推出首個桌面操作系統以來,從Macintosh System Software到今天的macOS,蘋果用41年的時間不斷完善、優化,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封閉獨特生態,是它能成爲世界上第二大桌面操作系統的關鍵。
今天的macOS擁有高達200萬款的高質量軟件(包括了兼容的移動應用),擁有成熟的開發者工具鏈(Xcode、Swift)和海量專業軟件(Final Cut Pro、Logic Pro),構築了應用生態護城河。
作爲蘋果軟件生態的一環,macOS可以和手機共用剪貼板、共享手機屏幕、無痕流轉藍牙設備(比如耳機)等,極大增強了蘋果用戶的粘性。
還有性能強大的M系列芯片助陣,macOS的軟硬一體優化可謂是當前世界三大桌面操作系統的巔峯。在流暢性、美觀度等層面,甚至Windows系統也不是對手。
相比之下,還未起步的鴻蒙系統PC版還有很大差距。根據華爲披露的數據,華爲預計爲整個鴻蒙生態年投入60億以進行生態建設、以推出10萬個原生軟件爲目標,目前擁有鴻蒙開發者約700萬人。要做下一個macOS,華爲在各種方面的投入都得加把勁。
而華爲PC業務營收僅佔集團總收入的3.7%,整個鴻蒙生態中會有多少資源向PC版傾斜,還是未知數。
退一步講,就算鴻蒙系統PC版真的能成爲下一個macOS,還是要面臨Windows系統的競爭壓力。
截止2023年底,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Windows各版本的市場佔有率高達72.72%,已經如此強大的macOS佔有率只有16.38%。
Windows實在太強大了。它可以免費下載,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它沒有上手門檻,運行起來還不挑硬件,下至200元的“洋垃圾”電腦,上至20000元的頂配電腦,都能無縫兼容。
還有許多奇奇怪怪但又只有Windows能用的小衆軟件、專業工程軟件,讓Windows建立起不可撼動的優勢。
在Windows系統面前,再走macOS走過的老路,似乎不是一個好選擇。
噩夢再現?
或者在暢想未來之前,當下鴻蒙系統PC版得先解決原生應用少、原生軟件功能少、系統日常體檢較差等問題。
手機上的原生鴻蒙就是最好例子。系統發佈已經半年多了,但軟件適配工作的進度仍不算快。從實際體驗來看,很難讓用戶選擇它日常使用。
官方宣稱鴻蒙原生應用數量已超過2萬款 ,但部分高頻應用(如微信、支付寶、抖音等)在公測階段存在功能不完善或適配延遲。有的軟件需搶測試名額才能安裝,還有部分應用經常遇到閃退、黑屏的問題。
或許對於華爲來說,推出基於自研的Arm處理器 + 鴻蒙系統的電腦並不困難,最難的是構築起完備的鴻蒙軟件生態。
可以預見,推出鴻蒙系統PC版之後,所遇到的問題只會是比原生鴻蒙上的更嚴重。
全新的系統意味着有全新的API、全新的開發工具,即便是大公司,從零開始開發一款新軟件並非易事。
軟件的跨平臺移植絕不是“複製粘貼”那麼簡單
《開發微信鴻蒙版,需要經歷什麼?》一文就細緻展現了大廠在新平臺開發一箇舊軟件遇到的困難險阻,。
而且桌面端軟件的用途廣泛,除了日用、娛樂的軟件外,還有非常多專業的生產力軟件,小衆系統想要得到開發者的支持,非常困難。
影響最大的還是個人開發者,他們需要學習新的開發工具和API,代碼也可能需要推倒重來,重新編寫。
對此,華爲爲鴻蒙版軟件的開發者準備了資金激勵,並提供了更便利的開發工具,比如利用AI工具來實現需求分析、代碼生成到測試的全鏈路自動化。
但更重要的是,開發者需要一個明確的動力和理由,可以是經濟收益,也可以是自己的軟件得到百萬用戶推崇,當然最好是名利雙收。搞定了開發者,纔是解決鴻蒙系統PC版軟件生態問題的根本。
不用死磕原生應用,也能成功
當然,會不會有那麼一個辦法,?
取勝之匙
鴻蒙系統誕生於移動終端,作爲一款分佈式操作系統,多設備協同是底色。
和macOS一樣,鴻蒙系統十分重視多端聯動的軟件生態。華爲曾提出過“1+8+N”的全場景戰略,可通過“超級終端”功能,一鍵與手機、平板、智慧屏、耳機等設備互聯;文件、圖片、視頻可以在多個設備中無縫流轉;手機上的軟件也可以在電視上載入使用等。
作爲鴻蒙生態的重要一環,如無意外鴻蒙系統PC版也會擁有這樣的全場景互聯能力,部分小衆的軟件需求,也許可以通過手機App流轉的方式解燃眉之急。
這樣做的好處是部分軟件不需要進行跨系統的二次開發適配,可實現 “拿來即用”,開發者可以專注於完善手機版鴻蒙的應用。就是上面提到的CAD、Adobe全家桶軟件手機上也沒有,仍需想辦法解決。
不過未來鴻蒙系統PC的真正戰場,或在政企爲主的商用領域。
華爲4月新機可能搭載麒麟X90芯片,通過了企業安全的II級認證。麒麟X90的“安全基因”尤爲突出,在架構設計層面就深度融合了硬件級加密技術,在政務加密、金融風控等領域展現出超越國際競品的防護能力。
| 圖源:微博
在去年10月原生鴻蒙的發佈會上,華爲用來整整一頁PPT介紹即將登陸的鴻蒙版原生政企應用。華爲針對政企關注的數據安全問題早已有佈局,或許鴻蒙系統PC版,正是這個策略的延伸。
| 圖源:微博
政策層面,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在2024年3月發佈通知,要求臺式計算機和便攜式計算機的批量採購必須將CPU和操作系統的安全可靠測評納入需求。國產芯片品牌包括龍芯、飛騰、兆芯、華爲鯤鵬等;操作系統涵蓋統信UOS、麒麟、中科方德等。
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行政辦公及電子政務系統需全面實現國產化替代,2027年底前完成央企信息化系統替代。
政策驅動下,部分政企機關已經陸續換裝國產芯片的電腦,開始使用定製化的電腦系統。但偶爾也能聽到有工作人員抱怨定製的安全系統有功能缺失、操作邏輯怪異、系統性能低下等問題。
系統不開放,也不存在生態應用缺乏的問題了
如果能將這些設備換成華爲鴻蒙系統PC,華爲靠着多年在操作系統領域研發、設計功力,應該可以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設備的使用體驗。後續可以針對鴻蒙系統PC版量身定做對應的政企軟件,。
業內有分析,中國手機廠商造的筆記本產品賣不過全球三大廠(聯想、戴爾、惠普),很大一個原因是在政企採購的商用市場喫了虧。
華爲從安全層面着手發力商用市場,可能是一條遠比消費市場明朗的康莊大道。
參考資料:
金角財經 《華爲鴻蒙的路,很多人看錯了》
定焦One 《華爲小米,爲什麼賣不好筆記本電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