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優酷們的“服從性測試”,是時候該停下來了

藍鯨財經
03-17

文 | 螳螂觀察 靜婕

不知從何時開始,投屏看電視的門檻正變得越來越高。

結束了一天的勞累,你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只想窩在沙發裏,通過電視投屏,享受一場超清大屏沉浸式的視覺盛宴。

然而,現實卻給了你當頭一棒。愛奇藝黃金VIP會員投屏清晰度限制在480P,如果想獲得更高的清晰度,就得通過充值升級,購買更高級別的會員。

你想着大不了我就換個平臺,可打開優酷一看,這家平臺更離譜,居然對移動設備的投屏功能進行了限制,也就是說,普通優酷會員連投屏的資格都沒有,想要在電視端觀看視頻,還需要升級成價格更高的SVIP。

(圖源:優酷)

事實上,除了增收“投屏稅”外,這兩年,長視頻平臺一直在不斷試探付費用戶的底線,比如會員價格頻繁上漲、限制登錄設備數量、推出各種 “超前點播”“專屬廣告” 等額外收費項目。

一場由長視頻平臺發起的,針對付費用戶的“服從性測試”,似乎已悄然展開,

用戶增長觸頂,盈利焦慮加重

對於長視頻平臺的這些“騷操作”,消費者們也是怨聲載道。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用戶指責長視頻平臺的行爲無異於“割韭菜”“喫相難看”,還有部分“硬核”用戶選擇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2023年2月,七年愛奇藝“老粉”朱元因投屏限制將愛奇藝告上法庭。他認爲愛奇藝將黃金VIP的投屏清晰度限制在480P,這一變更侵犯了他的會員權益,並且愛奇藝單方變更合同條款的行爲已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

面對不斷髮酵的評論,愛奇藝最終爲付費用戶釋放了一些原本應得的權益。

但愛奇藝的讓步,並不意味着消費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因爲這些權益都被附上了“枷鎖”:要恢復720P和1080P清晰度的投屏服務,用戶需要2023年2月20日號當日及之前訂購黃金VIP,並且後續不斷訂,而在2023年2月20日之後開通單月卡/季卡/年卡的黃金VIP會員仍不能享有上述投屏服務。

很顯然,這是長視頻平臺在灰測用戶的接受程度,可以預見到,消費者如果不能堅定維護自己的合理權益,那麼,遲早有一天,配音、字幕甚至連bgm或許都要開始收費了。

寧可得罪付費用戶,長視頻平臺也要切割會員整份權益的背後,一方面是因爲內容成本高企,廣告收入失速。

一部熱門韓劇的版權價格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一些好萊塢大片的版權費用更是天文數字,國內熱門劇集,尤其是一些擁有知名IP、流量明星的劇集,版權方往往也會抬高價格。

至於自制劇,平臺需要在劇本創作、演員陣容、拍攝製作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爲了追求高質量的畫面效果和精良的製作水準,一部製作精良的古裝自制劇,總成本可能高達數億元。

禍不單行的是,品牌方也正在縮減長視頻平臺投放預算,就連廣告收入一直佔大頭的芒果超媒,2024上半年其廣告業務實現營收17.21億元,同比下滑了3.9%。

盈利壓力劇增,許多平臺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比如愛奇藝,在過去多年間,其淨利潤持續爲負,僅2020 — 2022年,累計虧損就超過了200億元。因此,爲了緩解成本壓力,很多平臺不得不瘋狂“整活”。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長視頻市場已逐漸趨於飽和,會員增長逐漸陷入停滯。

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24年底,國內長視頻平臺的用戶規模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騰訊視頻、愛奇藝等頭部平臺的用戶數都已破億。在發佈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後,愛奇藝甚至宣佈此後將不再公佈會員數和ARM值。

市場上的潛在用戶數量不斷減少,平臺獲取新用戶的難度日益增大,想要賺錢、增長,平臺只能從存量裏挖掘增量,拿老用戶開刀。

值得注意的是,競爭對手的增加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除了傳統的長視頻平臺之間的激烈競爭,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之間在內容版權、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全方位競爭外,一些新興的流媒體平臺也在不斷湧現,比如主打紀錄片的平臺、專注於二次元內容的平臺,它們以獨特的內容定位或創新的服務模式,試圖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另外,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以其碎片化、即時性的特點,吸引了大量用戶的注意力,而微短劇的流行,憑藉其劇情緊湊、更新速度快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長視頻的用戶羣體。

面對會員增長停滯與內容成本高企的雙重絞殺,也難怪長視頻平臺們都急了。

拓寬內容護城河,誰能複製Netflix的成功?

長視頻平臺們該如何在“收入增加”和“用戶體驗良好”中找到平衡,Netflix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內容爲王。

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Netflix四季度淨新增了創紀錄的1891萬用戶,同比增長44%,是918萬預期的兩倍多,並使其全球用戶超過3億。

能交出這樣一份超預期的“成績單”,根本原因是Netflix將優質內容視爲構築競爭壁壘的核心要素。

多年來,Netflix在原創內容製作上投入了鉅額資金,不斷拓展創作邊界,致力於打造獨特且高品質的視聽內容,2013年,《紙牌屋》以1億美元成本橫空出世,單集觀看量超3000萬次,直接拉動訂閱用戶增長10%。

此外,Netflix還注重內容的文化多樣性,積極引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作品,讓用戶能夠領略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魅力。

從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韓劇,到法國的文藝片、印度的寶萊塢電影,Netflix的內容庫宛如一個全球文化的大熔爐,爲用戶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極大地拓展了用戶羣體,增強了平臺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內容有品質、有新意,是長視頻這門生意的基石”,這一解題思路,對國內長視頻平臺同樣適用。

以芒果超媒爲例,在戀綜《再見愛人4》熱播期間,有不少用戶追更“上頭”,爲了看到加更的完整內容開通了SVIP,甚至還會購買額外的3元加速包提前觀看下週的“搶鮮版”;古裝電視劇《國色芳華》定檔播出前,就已經確定了40個品牌合作商,刷新了芒果TV的站內招商紀錄……

然而,即便是答案已經明示,很多平臺卻連照抄都不會。

愛奇藝去年除了迷你劇《我的阿勒泰》獲得一定關注外,現實題材的《南來北往》和正劇《追風者》等劇集反響平平。開播前備受期待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也因爲楊冪的“面癱”式演技遭到了羣嘲。

除了爆款劇集匱乏,很多平臺還陷入了內容同質化的困局。

以近年來大熱的懸疑類型爲例,據豆瓣上的不完全統計,僅2023年就有超過50部懸疑網劇上線。這種扎堆現象不僅稀釋了單個作品的吸引力,還導致整個類型在短期內失去了新鮮感。

不僅如此,當爆款劇出現後,很多平臺並不是想着儘快做出下一個爆款,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瞭如何榨出當下爆款劇的最大價值上。

比如愛奇藝備受詬病的投屏問題,就上線於《狂飆》大結局前後,又比如最近的幾部熱劇,都不約而同地祭出了大結局“點映禮”“收官禮”,其中,《慶餘年2》的收官禮價格爲15元,《玫瑰的故事》爲18元,而《墨雨雲間》收官禮價格則達到24元。

到今天,雖然還有很多長視頻平臺依然宣稱“讓好的內容賣到錢,才能讓內容市場有良性的循環”,但這些平臺卻沒有去提升內容質量,反而選擇在會員權益上做文章,通過設置各種付費門檻,試圖從現有用戶身上挖掘更多價值。“內容爲王”已經變成了平臺對於用戶的一種“消費洗腦”

總而言之,無論是投屏權的限制,還是會員權益的縮水,都是在會員增長停滯與內容成本高企的困境下,採取的短視之舉。

畢竟,用戶不會爲殘缺的體驗買單,廣告主不會爲流失的流量付費,資本市場更不會爲短視的“服從性測試”喝彩。

長視頻平臺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迴歸內容本質,真正從用戶需求出發,否則,只會在用戶流失與口碑崩塌的惡性循環中越陷越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