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吧集團的沉默賭局

市場資訊
03-18
熱點欄目 自選股 數據中心 行情中心 資金流向 模擬交易
客戶端

  來源:斑馬消費

  互聯網上陷阱重重,很多人像猛獸一般,坐在網絡的另一端,或守株待兔,或主動出擊,一旦“獵物”上鉤,它們就張開血盆大口。

  一家名叫“兌吧”的港股上市公司,披着“移動互動式效果廣告”的外衣,成爲了那些陷阱製造者的幫兇。

  今年的央視315,曝光了兌吧的業務運營模式,看得人觸目驚心。在這條產業鏈上,以兌吧爲中心,設置了一場場收割“沉默用戶”的另類賭局。

  收割沉默用戶

  隨着移動互聯網和手機支付的普及,我們發現,日常在使用各種APP和小程序時,經常會出現一些抽獎和優惠活動,誰能想到,這裏面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今年的央視315,將這門隱祕的生意公之於衆。

  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用戶在諾諾網開具電子發票,會彈出“開票有禮”引導用戶參與大轉盤抽獎。這時,你已逐漸掉進了商家精心佈局的陷阱中。

  只需支付100元,就能獲得200元手機話費優惠券。這樣的活動力度,很難讓人不心動。

  然而,記者操作發現,在支付了100元之後,並沒有任何話費到賬,甚至都無法查詢到優惠券。

  直到撥打客服電話,才知道這是怎樣一場“遊戲”。

  這些優惠券有充200減10元的10張;充100減5元的20張。對於優惠券的使用,商機設置了很多限制性條款。用戶要想享受到全部優惠,至少需要15個月,充值4000元話費。

  這一抽獎頁面的開發和發佈者,正是兌吧集團旗下的兌捷網絡。

  在央視315記者的暗訪中,兌捷網絡相關負責人的說法,更是讓人不禁膽寒。

  該負責人透露,上述200元話費優惠券活動,是目前公司獲利最高的業務,而且是暴利,“投100萬,當天回150萬”。這幾個板塊的客戶,已經接近於瘋狂。

  而他們獲取暴利的方式,正是利用了用戶的沉默。

  他們發現,用戶支付之後,優惠券的領取率極低,不超過10%。即便是領取了優惠券的用戶,在超長的使用週期中,也會遺忘。商家賺的就是沉默用戶的錢。

  類似的玩法,在掃碼付停車費、快遞面單等場景中,普遍存在。

  不只是兌捷網絡,還有不少公司,從事這類業務,瘋狂斂財。“只要膽子夠大、夠野,就能瘋狂收割用戶。”

  兌吧是誰?

  被央視315晚會曝光後,兌吧集團在日次凌晨通過官方微信公衆號發表《致歉聲明》,以非常簡短的文字,回應公司存在的問題,表示將吸取教訓,規範開展各項業務。

  目前,兌吧集團的微信公衆號,因存在過度營銷、騷擾用戶的行爲,已被停止使用。

  兌吧集團自稱,是一家中國線上用戶運營SaaS提供商,及領先的互動式效果廣告平臺運營。

  據其此前披露的招股書,公司在中國用戶運營SaaS市場居於首位;按照2018年的收入,公司在中國移動互動式效果廣告市場佔50%以上市場份額。

  兌吧集團成立於2014年,創立之初,其業務模式是通過用戶運營SaaS平臺,以積分運營、活動配置、簽到運營等工具,幫助移動APP開發者吸引及留存用戶。

  但該業務增長有限,收費效果不太理想。

  次年,公司藉助用戶運營SaaS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推出互動式效果廣告業務,找到了打開快速增長之門的鑰匙。

  其互聯網廣告的模式,就是通過活動或休閒小遊戲,吸引用戶參與,廣告則以各種折扣及優惠的形式呈現,將用戶引導至廣告客戶的指定頁面,兌吧集團據此向客戶收費。

  2016年和2017年,兌吧集團的收入均呈現出超10倍的高增長。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6億元,歸母淨利潤9811萬元,首次盈利。近些年,公司超過9成以上的收入,均來自互動式效果廣告業務。

  2018年,公司獲得蘭馨亞洲、TPG的C輪融資,着手進軍資本市場。

  2019年5月7日,兌吧(01753.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爲內地首家上市的用戶運營SaaS企業,掛牌首日公司市值突破66億港元。

  然而,上市之後,公司的高增長不再,2019年-2022年,連續4年歸母淨利潤虧損。2023年,公司在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2.18%的情況下,通過內部開支的節省,實現盈利3045萬元。

  去年,兌吧集團的日子依舊不好過,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繼續下滑35.31%,歸母淨利潤虧損1908萬元。

  昨日,是央視315晚會後的首個交易日,兌吧股價大跌9.57%,收於0.208港元,當前總市值僅剩2.24億港元。

  跑偏的長期主義

  兌吧集團創始人陳曉亮,出身於1991年,2013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專業。

  2011年,還是大二學生的陳曉亮就開始創業,在廣告行業小試牛刀,當年他拿到了杭州市給予的15萬元大學生創業基金,獲得了人生第一筆“天使投資”。

  後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那個階段,自己對商業、團隊等各方面的思考都不太成熟,在認知非常淺薄的狀態下折騰了幾年。

  大學畢業之後,陳曉亮繼續創業,創立兌吧,爲APP開發者提供用戶運營、活躍的免費服務。

  2013年-2014年,正值移動互聯網創業潮起,海量APP創業者跳入創業的大潮中。當時,兌吧的切入點,就是爲這些APP提供積分會員運營的SaaS。基於免費的模式,兌吧很快接入了上萬個各類APP。

  陳曉亮稱,這些APP的開發者都是“淘金人”,而自己就在淘金熱中,去做“送水”的生意。

  後來,公司開發出基於優惠權益發放開發出的按點擊收費的廣告系統,才真正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那些年,陳曉亮成天與互聯網大廠、創業公司打交道,感覺處處都是商機,公司上馬了很多項目,什麼機會都想抓住。

  直到公司上市期間,接觸了很多大的機構,他才發現了自己的侷限性,“現在回過頭看,當時真是處於一種愚昧的巔峯。甚至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視野狹隘的機會主義者。”

  “迴歸到長週期根本業務,這是第一步。”陳曉亮意識到,幫助app開發者提高用戶運營能力、幫助app提高流量變現能力,纔是兌吧的根本。於是,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立足長期,果斷砍掉了一些短週期業務。

  然而,從央視315所披露的問題,他的兌吧,還是把長期主義的路給跑偏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若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