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狂攬7億,名創優品要搶泡泡瑪特生意?

藍鯨財經
03-17

文|Tech星球 林京

這屆年輕人逛商場愛去的B1、B2層,正在被潮玩店包圍,並且,它們還想扎堆上市。

近日,媒體披露名創優品正考慮將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拆分,並在香港上市,預計融資規模約爲3億美元。

400餘家門店的泡泡瑪特重回千億市值之後,如今最新市值已經達1500億港元,對比之下,7400餘家門店規模的名創優品市值不過才500億港元,也難怪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盯上潮玩業務,對TOP TOY一直給予厚望。

這並非首個傳出上市的潮玩企業。今年年初,52TOYS也傳出上市計劃,52TOYS聯合創始人、總裁黃今曾對媒體回應稱,“還沒有最後敲定,只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中”。

潮玩是一個典型的滿足年輕人情緒價值的生意,單個盲盒平均客單價在68元,選擇端盒則至少花費600多元,年輕人還能再捧出N個潮玩上市企業嗎?

投入上百萬,在商圈B1層“貼身肉搏”

過去一年,以TOP TOY爲代表的潮玩企業迅速擴張。

名創優品披露數據顯示,TOP TOY已有238家門店。從2024年上半年開始,TOP TOY開店提速,前三季度淨增加86家門店,超過2023年全年開店數。

TOP TOY成立於2020年,正值泡泡瑪特上市,潮玩賽道如火如荼。若僅從開店數量來對比,成立10年的泡泡瑪特,如今門店規模也不過400餘家。

TOP TOY的加盟商張悅向Tech星球介紹,TOP TOY與名創優品擴張模式相同,加盟商主要負責拿出資金投資一家門店,前期投入在130萬元左右,後續門店經營、貨盤都有總部負責。加盟商通過不同產品獲得不同比例的分成,常規產品按照銷量的40%、拼裝手辦25%、各品類限量款25%、超級限量品及品類15%。

之所以很多店扎堆開在B1層,一是控制房租成本,二是很多商場也將B1層打造成“穀子街”。

浙商證券相關研報顯示,國內已有超20個一二線城市的60多個核心商圈,都在打造二次元消費城市地標。

“潮玩店不怕擠在一塊有競爭,就怕客流量少”,張悅感嘆道。

這是因爲,同在B1層,潮玩和穀子的門店經營方法不同,張悅說,穀子店面積較小,個體投資者較多,且主要消費羣體是穀子圈的資深玩家。而潮玩門店規模動輒100~200平米,都已經形成品牌,門店投入更重,需要獲取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用戶。通常,最好的選址是商場B1層的地鐵口,因爲這是客流量最大的位置,入店轉化率會更高。

一位潮玩品牌的員工向Tech星球透露,潮玩店有很多純閒逛的消費者,一些經營較好的門店的入店轉化率通常在19%左右,即100個人進店,會有19個人消費,而差一些的入店轉化率在7%左右。相應的,門店營業額也是千差萬別,商圈經營較好的潮玩店鋪通常月銷百萬元,差一些的就只有幾十萬元,連房租都無法覆蓋。

據上述員工透露,商場B1層的租金模式有兩種,一是租金較爲便宜,商場會抽取5%左右的利潤分成,二是租金高於其他商圈,商場在門店月營業額達到租金十倍時,纔會開始進行抽成。

同樣在擴張的52TOYS則主要在海外瘋狂開店,過去一年僅在泰國就開了十餘家門店。在國內,與TOP TOY不同,52TOYS是通過龐大的銷售網絡進行擴張,其創始人陳威早年間曾是萬代、Mcfarlane等海外玩具品牌在國內的主要經銷商,積累了豐富的渠道資源。

目前52TOYS合作超1.5萬家終端,涵蓋玩具店、精品店、影院、書店、便利店、主題樂園等各個渠道。以北京朝陽大悅城爲例,在酷樂潮玩、番茄口袋、the green party等線下雜貨類門店,都銷售有52TOYS的產品。

52TOYS今年也有意加碼門店擴張。一位52TOYS的員工向Tech星球透露,今年初公司提到開放加盟擴張,原計劃在今年四五月份會釋放一些加盟細則,但目前尚未最終敲定。52TOYS在國內線下店並不多,門店擴張屬於重運營投入,但能較快打響品牌知名度。

取悅年輕人,9個月狂攬7億

與其他追求性價比消費不同,年輕人願意爲潮玩支付高額費用,以滿足自身情感寄託、社交貨幣和收藏樂趣等多重需求。

不過,除了泡泡瑪特之外,目前國內潮玩企業幾乎都是以授權IP爲主,優勢在於諸如迪士尼、奧特曼、蠟筆小新等IP粉絲基數龐大、覆蓋人羣廣泛,勿需再對用戶進行0—1的教育。

但挑戰在於,一款知名的國際IP,並非獨家授權,類似三麗鷗、蠟筆小新等IP,與TOP TOY、52TOYS都有合作,這時候,考驗的是團隊對一個IP的重新設計與二次創作能力。而且,高昂的版權費也會吞噬掉一部分利潤。

目前,52TOYS尚未對外披露過具體營收。從名創優品的財報裏可以看到,TOP TOY營收這幾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TOP TOY的營收達到7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4.92億元增加42.5%。

與狂奔的業績和門店相比,TOP TOY的盈利能力並不算突出,名創優品披露的財報顯示,2021年~2023年,TOP TOY截至6月30日止12個月的年度“稅前分部利潤”這一財務數據始終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24年纔開始盈利。

TOP TOY定位於潮玩集合店,產品以盲盒、積木爲主,這兩個賽道的上市代表企業分別是泡泡瑪特和布魯可

從營收體量來看,TOP TOY與泡泡跑特存在明顯差距,2024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實現營收45.6億元。與布魯可收入體量差距更小,2024上半年布魯可的收入爲10.46億元。

一位TOPTOY加盟商向Tech星球表示,一般店內如果積木銷量較好,佔比較高的話,加盟商基本不會虧,這是因爲積木大部分都是TOP TOY的自有IP,利潤更高。據他了解,積木的毛利大約在40%左右,但積木的客單價也比較高,需要更有消費力的目標人羣進店轉化。

作爲一門取悅年輕人的生意,在B1層各個琳琅滿目的潮玩店裏,IP的獨特性和新鮮感,是留住用戶的關鍵。

一位潮玩品牌的店員表示,各個品牌自研IP的優勢在於可以在門店做獨家發售,國外IP聯名通常會多設計上新幾款,這樣有更多概率押中爆款。通常有個性的玩偶會受到潮玩圈用戶的喜愛,而門店裏一些比較可愛的玩偶,則負責吸引大衆用戶。

潮玩品牌的爆款,通常基於對年輕消費深刻洞察,需要不斷追熱點,這兩年,從盲盒、積木再到穀子,潮玩門店的貨盤也都在不斷調整。

TOP TOY也曾被市場教育,進行戰略調整,TOP TOY創始人兼CEO孫元文曾在接受胡潤百富採訪時提到,年輕人羣和家庭人羣將是未來潮玩消費的主力軍,最初TOP TOY更偏向於男性化的硬核手辦和雕像,後來發現年輕女性纔是更爲主要的消費羣體。因此,TOP TOY開始逐步調整產品選品,引入更多可愛、卡哇伊的元素。

一位潮玩品牌的員工則向Tech星球表示,在內部我們覺得盲盒已經過時了,今年市場的爆款都是搪膠毛絨玩偶。

千億生意背後,扎堆衝擊上市

站在潮玩企業背後的是千億藍海市場。

《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潮玩產業總價值已達到約600億元,且預計至2026年將攀升至1101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二級市場,泡泡瑪特一路跌宕起伏,市值又再度回到巔峯,在資本市場對潮玩行業關注度較高時,此時準備上市不失爲一個好時機。且以52TOYS爲代表的品牌也累計獲得數輪融資,資本也會有退出需求。

一位TOP TOY的員工透露,今年集團重點戰略之一是通過一系列扶持,讓門店實現同比正向增長,爲衝擊上市做準備。

由於優質商圈有限,依靠線下門店擴張的潮玩企業開店越快,也就越能搶佔先機。

潮玩品牌對核心商圈爭奪戰也較爲明顯,上述員工透露,比如KKV旗下的潮玩品牌X11,算是名創優品的直接競爭對手,除了優質點位有限之外,在部分商圈裏,商場會與潮玩品牌簽署一定的獨家排他協議,不允許其他潮玩品牌再進入。

而在“門店選址定生死”的過往經驗下,很多區域的加盟商開始將TOP TOY的門店開在名創優品附近,據上述員工透露,TOP TOY的加盟商很多也都是名創優品的老加盟商,一家門店背後有幾個人合夥投資。

背靠名創優品,TOP TOY的優勢在於名創優品的供應鏈能力,且可以直接與名創優品合作的知名IP合作二次開發。成立十年的52TOYS,在與國外IP合作與渠道方面,也有着豐富的經驗。

它們與泡泡瑪特的商業模式並不相同,無論是通過線下門店擴張,還是支付大額版權費用增加IP豐富度,去二級市場補充“彈藥”,都有望進一步搶佔市場先機。潮玩企業也或將開啓新一輪角逐。

(備註:文中張悅爲化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