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現盈利:禾賽財報裏的三個關鍵公式

證券之星
03-16

當全行業仍在技術迭代與商業落地的夾縫中掙扎時,禾賽科技用一串突破性數字劃亮了激光雷達賽道的盈利曙光:第四季度營收7.2億元、同比增長28.3%的陡峭曲線,全年20.8億元營收登頂行業第一的里程碑,以及2025年劍指35億元的前瞻指引,共同勾勒出一家硬科技企業從生存突圍到價值重構的進化軌跡。

這三組數字背後,暗藏着一套顛覆傳統認知的商業邏輯—下沉應用的乘數效應、研發與盈利的動態平衡、短期盈利與長期預期的價值共振。當多數玩家仍深陷技術參數的紅海競爭泥潭時,禾賽已悄然將激光雷達的競爭戰場,從實驗室的漫長技術賽跑,拓展至商業應用的廣闊藍海之中。

01.成本公式:極致性價比下的降維打擊

當馬斯克以“成本過高”否定激光雷達時,禾賽用第四代芯片架構改寫了遊戲規則。

在“芯片化”的技術手術下,禾賽同時劈出兩條路徑:AT512以同等成本實現8倍點頻躍升,將線束推至512線;而ATX則在性能超越前代AT128的基礎上,將成本砍至車企難以拒絕的區間。

這種“性能升、成本降”的雙向突破,本質是通過收發模組的芯片集成,將激光雷達的進化邏輯從“堆參數”切換爲“摩爾定律”——就像半導體行業用光刻技術馴服成本曲線,禾賽的芯片化架構讓每代產品都能在性能或成本維度實現跨代碾壓。

這一技術革命正在重塑市場格局。ATX以“極致性價比”撕開10萬元級車型的滲透口,成爲比亞迪、奇瑞等11家車企智駕方案的“標配”選擇。

目前,ATX 已獲得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嵐圖等 11 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多款車型定點合作,於 2025 年啓動大規模量產,並被衆多主機廠客戶規劃爲 2025 年量產車型的標配。當中國市值前十車企中9家選擇禾賽時,證明其芯片化路線已跨越技術驗證階段,進入規模化反哺研發的飛輪循環。

爲滿足市場對激光雷達日益增長的需求,禾賽全新產線將於 2025 年第三季度正式投產。預計 2025 年底,年化產能將高達 200 萬臺,爲大規模交付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如此可見激光雷達產業將從“定製化手工作坊”轉向“晶圓級量產”——這不僅是成本的降維打擊,更是中國企業在智能汽車供應鏈中爭奪定義權的關鍵一躍。

02.現金流公式:32億現金儲備與13 億淨現金流

當激光雷達行業深陷"燒錢換增長"的魔咒時,禾賽科技32億元的現金儲備與13億淨現金流,猶如黑暗中的雙重燈塔。

2024年4.9%的行業滲透率背後,暗藏着一個殘酷現實:多數企業仍在用虧損換市場,而禾賽已構建起"造血-蓄能-擴張"的財務飛輪。

這組現金流數據的深層價值,在歐洲頂級車企的2030年長週期訂單中得以顯影——獨家定點合作不僅帶來穩定的預付款現金流,更通過"研發投入-產品迭代-市場擴張"的正向循環,將13億淨現金流轉化爲全球化佈局的燃料。

當行業對手爲融資奔波時,禾賽的現金儲備正支撐着自有百萬產能的工廠建設、第四代芯片研發等戰略投入,這種"技術領先與財務健康"的雙重壁壘,讓其在滲透率向15%攀升的產業爆發期握有更多籌碼。

更關鍵的是,32億現金構築的"戰略冗餘",使得禾賽能在價格戰白熱化階段保持定力:既敢用ATX產品穿透10萬元級市場,又不至於陷入"以價換量"的現金流陷阱。

這種財務把控力,在激光雷達從"技術選項"變爲"安全剛需"的產業拐點上,正轉化爲定義行業規則的話語權。

03.場景公式:機器人打開千億市場空間

業內共識顯示,機器人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已達車載市場的數倍量級,千億級市場空間正加速開啓。

作爲"機器人之眼"的核心方案,激光雷達與RGB相機融合的超級傳感器正重塑行業格局,而禾賽科技憑藉"硬件標準化+軟件生態開放"策略,通過規模效應突破成本壁壘,在服務長尾場景需求的同時構築起競爭護城河。

市場爆發力已在2024年展現:禾賽單月激光雷達出貨量突破10萬臺創全球紀錄,其中機器人領域單月交付超2萬臺。2025年整體出貨預計飆升至120-150萬臺,機器人板塊將突破20萬臺。

這背後是技術迭代的強力支撐——CES 2025發佈的JT系列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達,以全球最廣視野和小型化設計覆蓋人形機器人、智能割草機、農業無人車等多元場景,已斬獲MOVA六位數訂單及Agtonomy農業設備訂單,印證"硬件標準化"的跨場景適應能力。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XT系列正爲宇樹科技機器人、寶馬自動工廠駕駛系統提供3D感知支持,QT/Pandar系列則持續賦能L4自動駕駛,季度交付7000臺設備支持數千輛Robotaxi運營。禾賽更助力某全球領先Robotaxi企業在2024年實現近百萬英里自動駕駛里程,展現技術方案在移動出行與工業場景的雙向穿透力。

從消費級機器人到工業自動化,從田間地頭到智慧工廠,禾賽通過JT、XT、QT多產品矩陣構建起完整的機器人感知生態。當單月10萬臺的交付規模遇上20%的機器人市場滲透率,疊加JT系列帶來的性價比革命,這家領軍企業正以"技術+規模"雙輪驅動,重新定義機器人感知邊界,在千億市場爆發浪潮中佔據制高點。

04.結語

從財報中可見,禾賽科技通過三大戰略公式的深度耦合,已然完成從技術破局者到產業規則制定者的蛻變。

這使得禾賽的估值座標系亟待重構:既不應簡單對標年銷百萬臺的車載零部件廠商,更需納入機器人千億市場的期權價值。隨着JT系列在農業、港口等場景的訂單放量,其"感知-決策"一體化解決方案正悄然改寫中國智造出海的新敘事。禾賽的進化公式正在重寫整個智能硬件的估值範式。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