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期,高盛在加州與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生態系統中的多家公司進行了會面,其中包括特斯拉(TSLA.US)、Rivian(RIVN.US)、Aurora(AUR.US)、科迪亞克機器人公司(Kodiak Robotics)、PlusAI。該行發佈研報並針對行業提出關鍵要點。
早期自動駕駛部署和業務擴張是重點
與該行交談的幾家公司都專注於近期的部署和業務擴張。特斯拉計劃6月在德克薩斯州推出機器人出租車服務;Aurora計劃4月在德克薩斯州進行商業發佈;科迪亞克最近在二疊紀盆地啓動了越野運營。
從整個行業來看,滿足安全標準和性能規範是決定發佈活動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公司也提到了運營和客戶方面的考量。例如,特斯拉提到,要推出機器人出租車服務,需要在行駛平穩性、遠程協助以及地理區域/運行設計域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總體而言,特斯拉持續預期人工智能將隨着時間的推移,爲其完全自動駕駛(FSD)功能的駕駛性能和安全性帶來非線性的提升。特斯拉還評論稱,其內部數據優於衆包數據,部分原因是特斯拉正在測試FSD的未來版本,且特斯拉無法保證衆包FSD追蹤器數據的準確性。
科迪亞克表示其推出進展順利,在二疊紀盆地以較低速度行駛時,發生碰撞的後果沒那麼嚴重,這使得滿足安全標準變得更容易,而且越野應用有着很強的商業合理性。科迪亞克還繼續預期未來將開展公路高速公路應用。Plus預計在2026年做好商業準備並進行驗證/測試,2027年使用一款定製卡車推出並擴大商業無人駕駛運營。
此外,幾家公司提到自動駕駛技術如何隨着時間在不同應用場景中融合。例如,Aurora和科迪亞克都提到,儘管他們目前專注於卡車運輸,但從長期來看,其技術架構將使他們能夠涉足機器人出租車領域,而且Waymo的技術也有可能應用於卡車運輸市場。
該行還討論了進入壁壘和競爭優勢,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模型和訓練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此次考察中該行遇到的公司談到的競爭優勢包括先發或早期進入優勢,這會產生高昂的轉換成本,例如新硬件的認證,或者已經與客戶運營進行了集成、技術上多年的領先優勢,在某些情況下還有規模/成本結構優勢。
自動駕駛的經濟效益
在此次會談中,高盛與幾家公司探討了自動駕駛的經濟效益。與該行交談的幾家自動駕駛卡車運輸公司從司機工資、燃料和保險等方面闡述了定價。根據美國運輸研究協會(ATRI)的數據,卡車運輸每英里的典型成本爲2.27美元,其中0.97美元來自司機工資。
此外,還有節省燃料成本(每英里約0.55美元)和保險成本(每英里約0.10美元)的空間,Plus指出每英里燃料成本可節省約0.13美元,Aurora稱相比人工駕駛,最多可節省約三分之一的成本。
對於機器人出租車,特斯拉評論稱,在美國擁有一輛Model Y的成本約爲每英里0.70美元,因此,即使加上機器人出租車特定的成本(例如,遠程協助和雲託管),鑑於美國拼車服務每英里的平均價格超過2美元,它仍應有可觀的盈利機會。
在個人自動駕駛方面,特斯拉和Rivian都認爲這些產品有盈利機會,該行認爲其盈利形式可能因地區而異,並取決於技術的差異化程度。例如,在中國,幾家本土供應商爲司機提供L2+/L2++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幾乎不收取額外費用,所以在中國,擁有這項技術可能是銷售汽車的基本條件。該行在卡車運輸和輕型車輛領域接觸的幾家公司認爲,隨着自動駕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技術的改進,在改善保險經濟效益方面存在機會。
從硬件角度來看,各公司提到了通過定製硬件降低成本的機會。例如,特斯拉評論稱,上個季度其全球每輛車的銷售成本略低於3.5萬美元,而Cybercab(特斯拉的電動出租車)包括自動駕駛硬件的成本約爲3萬美元。自動駕駛卡車可以節省一些針對人類的特定配置的成本,例如臥鋪車廂和信息娛樂系統。
宏觀環境、政策和產品
特斯拉和Rivian都談到新產品發佈、宏觀環境以及政策是車輛銷量增長的關鍵決定因素,例如《通脹削減法案》和關稅。特斯拉預計在2025年第二季度末推出一款新的低成本車型,這是其今年推出新產品計劃的一部分。Rivian計劃在2026年上半年推出R2車型。關於關稅,該行交談過的公司稱將着眼於調整並優化採購和價格成本策略。
此外,特斯拉已經將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用於電池電芯分揀工作,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實現約10000臺的產量。從長遠來看,特斯拉希望這些機器人的成本能夠降至約20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