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C 2025倒計時:英偉達能否借AI派對翻盤股價?

金融界
03-18

英偉達股價下跌20%提供了一個強勁的買入機會,特別是在即將到來的 GTC 2025會議前夕,預計將有關於市場規模(TAM)、產品更新以及AI生態系統的重大進展發佈。

英偉達CEO黃仁勳預計將在會議上回應市場挑戰,重點討論產品更新週期及AI生態系統。

英偉達正努力鞏固其市場主導地位,應對Broadcom和AMD等競爭對手,並致力於通過降低總擁有成本(TCO)實現超越萬億美元市場規模的潛在擴張。

儘管面臨監管風險,英偉達當前估值極具吸引力,並具有顯著上漲潛力,因此被認爲是一個值得買入的機會,而GTC會議將成爲關鍵催化劑。

投資論點

在過去兩年裏,英偉達的市場表現經歷了從最佳開局到最差開局的急劇轉變。這表明市場情緒的變化速度極快,即使英偉達在AI領域的核心地位未曾改變。

市場情緒的急劇變化主要受到多重利空因素影響,促使投資者獲利了結或大幅減持英偉達。其中最關鍵的負面因素是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這對以成長性爲核心的公司(如英偉達)構成了重大挑戰。

英偉達管理層深知這一點,因此認爲下週的GTC 2025會議——被稱爲“AI 界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of AI)——將成爲公司戰略轉折點的關鍵時刻。

我預計英偉達將在會議上更新其市場規模(TAM)、產品更新週期,並進一步擴展AI生態系統的覆蓋範圍。

在GTC會議召開前,英偉達股價的20%回調使其變得更加具有投資吸引力。因此,重申對英偉達的買入評級。

面對行業挑戰,英偉達能否空大市場規模(TAM)?

我一直對英偉達保持樂觀,並在去年的分析中強調了其增長潛力,但同時也指出了一些風險,例如監管壓力和市場動態變化。

儘管我曾提及這些風險因素,但英偉達年初至今已下跌約20%,這反而使其投資前景更具吸引力。

在下週的GTC會議上,我預計CEO黃仁勳將直面當前的不利局面,並通過一系列重要更新重塑市場信心。

以下是需要關注的三個關鍵點:

01產品更新、產品迭代週期及AI生態系統

目前,英偉達的兩大GPU架構(Hopper和Blackwell)爲公司數據中心業務貢獻了主要收入。

Hopper架構(H100 GPU):在AI領域掀起革命性浪潮,使英偉達在2023-2024財年的營收增長達到120%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

Blackwell架構:已開始產生重大貢獻,FY25 Q4季度的Blackwell相關營收達110億美元,約佔總收入的28%。

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黃仁勳曾暗示Blackwell Ultra(B300 GPU或GB300系統)及下一代GPU架構Vera Rubin將迎來更新。

市場傳言表明,GB300服務器系統的定價可能遠高於GB200(NVL72服務器系統價格約300萬美元)。如果市場需求旺盛,這將推動英偉達的營收進一步增長。

此外,英偉達將在GTC會議上公佈CUDA(其專有GPU編程語言)的最新進展,這對英偉達的軟件生態至關重要。

02英偉達將如何應對競爭對手?

在數據中心計算領域,英偉達長期以來的競爭對手是AMD和英特爾。但過去一年中,雲計算巨頭日益傾向於自主研發加速芯片(如AWS的Trainium、Google的TPU)。

由於這一趨勢的變化,市場競爭焦點已經從“英偉達 vs. AMD/Intel”轉向了“商用GPU vs. 定製GPU/XPU”,Broadcom成爲這一新趨勢的潛在受益者。

針對這一變化,黃仁勳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

“設計出芯片,並不意味着它一定會被大規模部署。”

這一言論暗示,雖然雲計算公司可以嘗試定製芯片,但大規模部署仍面臨技術和成本挑戰。英偉達的優勢在於其端到端AI解決方案,能夠提供更高的性價比。

此外,英偉達管理層頻繁提及總擁有成本(TCO),即數據中心客戶在計算架構上的長期投入。這是hyperscalers在採購GPU時的重要決策因素,而英偉達正努力通過其產品降低TCO,以鞏固市場地位。

03邁向超越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TAM)

去年,黃仁勳在高盛Communacopia會議上表示,全球通用數據中心規模約1萬億美元,未來將升級爲支持AI的加速計算中心。

FY25財年,英偉達實現1305億美元營收,表明其市場滲透率僅爲13-14%。問題在於:英偉達是否能在GTC會議上提升TAM目標?

Blackwell Ultra是否能像Hopper一樣,爲英偉達帶來突破性增長?

市場目前對AI資本支出的討論越來越聚焦於效率與投資回報率(ROI),英偉達可能會強調其產品如何優化 ROI,以吸引更多企業客戶。

英偉達估值是否足夠吸引人?

在 GTC 會議前,英偉達的估值相較歷史水平來看具備吸引力:

PEG比率(市盈增長比)爲 0.73,遠低於成長股的平均水平,暗示市場對其增長預期仍存低估。

FY26預計每股收益(EPS)增長 50%,達到4.49美元,收入預計增長56%,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

目前GAAP市盈率(P/E)爲26倍,較過去5年平均水平低58%,意味着股價仍有較大上漲空間。

關鍵風險

雖然英偉達在AI領域的長期前景樂觀,但仍需關注以下兩大風險:

監管風險:美國政府對AI芯片出口實施嚴格管制,可能影響英偉達在全球市場的擴張。

市場不確定性:全球關稅波動及 AI 需求週期性調整,可能在中期對業績產生影響。

基於以上不確定性,我尚未將英偉達評級爲強力買入,但仍認爲其買入評級合理。

結論

下週的GTC 2025會議將成爲英偉達股價反彈的關鍵催化劑。

黃仁勳及管理團隊預計將在會議上展現GPU及AI生態系統的最新突破,尤其是在降低客戶成本(TCO)方面的優勢。

目前來看,英偉達的估值具備吸引力,並有顯著上漲潛力。因此,我維持對英偉達的買入評級。責任編輯:櫟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