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華夏能源網&華夏儲能(公衆號hxcn3060)獲悉,近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佈的2月國內動力電池數據顯示,三元鋰電池裝車量6.4GWh,佔總裝車量比例爲18.5%,同比下降7.2%;而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28.4GWh,佔總裝車量81.5%,同比增長158.0%。
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是動力電池的兩條主要技術路線。近年來,三元鋰電池裝車量持續下滑,市場份額屢創新低,而磷酸鐵鋰的市佔率則持續攀高,2月份裝車量是首次突破80%大關。
在鋰電應用的另一大場景儲能領域,磷酸鐵鋰更是“獨霸天下”,三元鋰電池毫無存在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開年以來,LG新能源、SK On兩家大廠卻在中國市場“掃貨”三元材料,與當升科技(SZ:300073)簽訂中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大單,金額高達數百億元。
磷酸鐵鋰高歌猛進,快走到“窮途末路”的三元鋰電,爲何卻被韓國鋰電巨頭“逆勢加倉”?三元鋰電還有逆勢翻盤的機會嗎?
三元鋰電池被擠到懸崖邊
去年2月,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市佔比分別爲61.3%和38.7%,兩者相差不足1倍,僅僅過了一年時間,市佔比差距已擴大到4倍以上。
要知道,在6年前,動力電池曾長期是三元鋰電池的天下。憑藉能量密度更高,支撐更長續航里程,三元鋰電池被車企視爲掌上明珠,裝車量市場份額佔到八成,磷酸鐵鋰電池只能做配角。
然而時移世易,雙方市佔率對調,八成市場份額盡數歸入磷酸鐵鋰麾下。
這一反轉始於2020年。當年3月,比亞迪(SZ:002594)發佈刀片電池,將傳統磷酸鐵鋰電池包的體積利用率提升50%以上,能量密度得以大幅提升。此後,在行業共同努力下,磷酸鐵鋰電池續航能力提升到與三元鋰電池不相上下的地步。
同時,受搭載三元鋰電池的車型因發生火災而被召回事件的影響,雙方的地位開始反轉,,磷酸鐵鋰電池價格低、安全性好的優勢更加突出。甚至是憑藉出色的三元鋰電池出貨穩居全球動力電池榜首的寧德時代(SZ:300750),也與特斯拉達成供貨磷酸鐵鋰電池的合作。
不是三元鋰買不起,而是磷酸鐵鋰更具性價比,車企開始重新權衡兩者的優劣:在2021年,磷酸鐵鋰電池市佔率首超三元鋰電池,整個市場局面發生逆轉。
隨着越來越多的電池廠商推出磷酸鐵鋰電池,性能加速提升。例如寧德時代的神行電池、極氪的金磚電池、蜂巢的短刀電池。2024年4月,寧德時代發佈的神行PLUS電池,實現了1000公里續航和4C超充的結合。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雖然仍有部分中高端車型採用三元鋰電池,但動力電池的風向已經變了,包括特斯拉、大衆、福特、雷諾、戴姆勒、豐田等在內的國際車企,開始選擇磷酸鐵鋰電池裝車。同時,日韓鋰電巨頭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都已建成或規劃了磷酸鐵鋰電池工廠。
正在持續爆發的儲能,也沒能救下三元鋰電池,市場一致選擇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的儲能產品出貨量連0.1GWh都不到。
被車企拋棄,與儲能場景“絕緣”,市場不斷被擠壓,三元鋰電池一隻腳已被擠到懸崖邊上,它還有翻盤的機會嗎?
頭部廠商加碼三元材料
儘管磷酸鐵鋰持續擠壓三元鋰電池市場份額,但頭部企業並未完全放棄三元鋰電的佈局,三元鋰電池在中高端電動汽車市場與磷酸鐵鋰電池形成互補。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賽力斯問界M9新車型配備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特斯拉4680大圓柱電池、寶馬iX系列也都採用高鎳三元鋰電池。
寧德時代也保持着三元電池的發展力度——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月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位列三元動力電池裝車量第一名,市佔率超七成,三元電池裝車量前六名佔據了98%的市場份額。
此外,自去年以來,三元正極材料再受市場熱捧,多家鋰電巨頭開始大手筆“掃貨”。
2024年5月,寧德邦普新材料產業園三元前驅體產線全線達產,設計產能爲年產12萬噸三元前驅體、8萬噸三元正極材料、6萬噸磷酸鐵前驅體。而早在2022年,寧德時代就與容百科技(SH:688005)簽下4年長單,預計採購高鎳三元正極材料10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電池企業不同,日韓電池廠商非常看中三元電池且在持續投入。這主要是它們更注重國際市場,聚焦特斯拉、奔馳、奧迪等歐美高端車企客戶。高端車型對高能量密度、長續航電池需求明確,而三元材料(尤其是高鎳三元)仍是當前最優選擇。
兩大韓國電池製造商LG新能源與SK On,在2024年與中國企業容百科技達成大規模採購協議,主要圍繞三元和磷酸錳鐵鋰正極領域、無前驅體正極材料和中鎳高電壓等材料領域展開合作。
今年以來,日韓電池製造商在中國掃貨三元材料的力度在繼續加大。今年3月以來,僅當升科技(SZ:300073)一家就與兩家韓國鋰電巨頭LG新能源和SK On簽下了約300億元的三元正極材料大單(參見華夏能源網此前報道:一週狂砍300億大單,中國這家鋰電材料大廠拿下韓企巨頭)。
巨頭種種加碼三元材料的動作背後,或許是嗅到了新的商機。
三元鋰電在新場景有新機遇
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路線之爭,遠沒有到終局時刻,三元材料或將迎來逆襲機會,上演一段絕地反轉的劇情。
首先,當前持續火爆的、被稱爲下一代鋰電池的全固態電池,採用的正是高鎳三元材料爲正極。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預計,全固態電池2027年開始裝車驗證,真正形成規模可能需要5年到10年時間,預計2030年實現量產。寧德時代、廣汽集團等頭部廠商均發佈了全固態電池。
其次,更重要的是,新的應用場景爲三元材料提供了更大舞臺。
具身智能機器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兩大萬億級市場,都有更嚴苛的電池要求:既要輕量化,又要有足夠的續航,還要保障安全性,這爲三元鋰電池提供了巨大的增量空間。並且,這些新場景的價格承受能力極強,價格更高的三元鋰電池一點問題沒有。
宇樹科技機器人在央視春晚表演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隨着具身機器人大量的商業化落地,將會對鋰電池產生巨大的需求。參考特斯拉的Optimus單機帶電量,如果每臺具身智能機器人平均配備2kWh電池容量,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機器人用鋰電池出貨量將達2.2GWh,到2030年需求將超100GWh,2025-2030年複合增長率超100%。
而低空經濟,今年再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eVTOL受到資本熱捧。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2035年將增長至3.5萬億元。
面對新的市場前景,頭部企業早已提前佈局,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SZ:300014)、孚能科技(SH:688567)、國軒高科(SZ:002074)、欣旺達(SZ:300207)、力神電池、正力新能等電池廠商都已佈局機器人或eVTOL相關產品。
隨着新興領域的爆發性增長,三元鋰電將迎來“第二春”。鋰電市場格局也將發生劇變,磷酸鐵鋰在橫掃中低端市場時,三元系將以新的技術、新的場景重新奪回話語權。兩大電池路線的此消彼長,爲下一場十年競爭埋下了伏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