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電腦真的要靠自己了

藍鯨財經
03-18

作者 | 源Sight 柯基

全球科技版圖的裂痕,正悄然擴大。這一次,風暴眼再次鎖定深圳的華爲。

猶記得2019年,那場突如其來的“實體清單”制裁,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驟然落下,將華爲的手機業務從全球巔峯狠狠擊落,全球市場份額在短短數個季度內便遭遇斷崖式下滑,跌幅一度超過40%。

這一次的焦點轉向了華爲PC業務,其Windows操作系統的供應可能面臨變數。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本月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對華爲的供貨許可將到期,之後華爲PC只能採用全國產化方案,即推出採用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的PC產品。

華爲最近一次更新PC產品還是2024年8月。當年9月,華爲終端董事長餘承東曾表示,受制裁影響,“Windows PC可能停止供貨了,可能是最後一批了,以後只有用我們的鴻蒙PC了。”餘承東還表示,鴻蒙PC“已在路上”,預計2025年推出。

另據媒體報道,華爲近期選擇少量經銷商上線了MateBook D16 Linux,該版本操作系統沒有采用Windows,而是採用了開源方案。

對於華爲而言,PC業務是其構建全場景智慧生態的關鍵一環,承載着華爲在辦公、教育等領域的戰略佈局,亦是連接其手機、平板等設備的重要樞紐。然而,與已在困境中探索出路的手機操作系統鴻蒙不同,華爲的PC產品在很大程度上仰仗微軟的Windows系統,後者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統市場如同一個難以撼動的龐然大物,佔據近70%的份額,幾乎已是行業默認的基石。

一旦Windows的供應受限,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華爲PC業務而言,需要找到重新突圍的方法。

 PC的底色

華爲涉足PC領域的時間並不算長,大約始於2016年,但其憑藉在通信技術、硬件設計以及品牌聲譽上的積累,迅速在競爭激烈的PC市場中站穩腳跟。其產品線覆蓋了輕薄本、遊戲本、一體機等多個細分市場,並在部分領域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據Canalys發佈的報告,2023年,華爲PC已在中國市場佔據前五的位置。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華爲PC在多屏協同、一碰傳等創新功能上的探索,提升了用戶體驗,也加速其構建多終端協同智慧生態的進程。一位接近華爲PC業務的人士透露,近幾年,華爲PC業務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勢頭頗爲迅猛,已成爲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年增長率持續跑贏大盤。

然而,華爲PC業務的這份成績,也離不開與微軟等夥伴的良好合作。Windows操作系統作爲全球PC市場的絕對霸主,幾乎是所有主流PC廠商的標配。

根據Statcounter發佈的2025年1月桌面和平板電腦操作系統全球市場份額數據,Windows系統份額達到68.27%。

這種依賴性在風平浪靜的市場環境下固然無虞,但一旦外部環境驟變,華爲PC業務的上升勢頭將會出現變數。

此外,PC市場的競爭格局也與手機市場存在顯著差異。PC市場的技術和生態壁壘更高,用戶對操作系統的使用習慣也更爲固化。即便華爲能夠迅速找到替代方案,如何說服用戶接受並完成遷移,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位科技評論員曾分析認爲,相較於手機用戶對嚐鮮的開放態度,PC用戶的遷移意願通常更低,轉換成本也更高。

 斷供的漣漪

倘若Windows操作系統果真對華爲斷供,其影響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最直接的衝擊莫過於,華爲PC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將陷入不確定性之中。一位供應鏈人士分析指出,儘管理論上華爲可以尋找替代的操作系統,但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的切換和適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將對華爲PC產品的出貨量造成影響,並降低其市場份額。尤其是在對穩定性和兼容性要求極高的企業級市場,缺乏Windows支持的華爲PC產品獲得客戶信任的難度可能加大。

更深層次的影響在於,Windows斷供可能會影響華爲整個智慧生態建設的進程。PC作爲重要的生產力工具,是華爲構建萬物互聯生態的關鍵一環。PC業務一旦受阻,勢必會波及華爲在辦公、教育等領域的戰略佈局,甚至可能反過來影響其手機、平板等其他終端設備的銷售。

華爲並非對此毫無防備。早在手機業務遭遇制裁後,華爲便已着手加大在PC操作系統領域的投入,並推出了搭載其自主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的PC產品。但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鴻蒙PC在軟件生態、應用兼容性等方面與深耕多年的Windows系統相比,仍存在顯著的差距。

有觀點稱,即便華爲能夠全力加速鴻蒙PC的研發和推廣,短期內也難以完全取代Windows。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軟件生態的繁榮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投入。

 再走一次?

將華爲PC業務當前可能面臨的困境,與數年前華爲手機業務遭遇的危機進行對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兩者之間或有差異。

在手機業務領域,華爲在遭受制裁後,全球市場份額一度大幅萎縮,但通過持續的技術投入和創新,尤其是在國內市場,其市場份額已逐步回暖。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華爲手機已重返中國市場份額前三。

相似的是,兩者都面臨着斷供風險,都可能對華爲的業務造成巨大的衝擊。華爲在手機業務上積累的應對經驗,例如快速轉向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以及積極拓展海外新興市場等策略,或許能爲PC業務提供一些借鑑。根據華爲官方披露的數據,鴻蒙生態的設備數量已突破數億,這無疑爲鴻蒙在PC端的推廣奠定了一定的用戶基礎。

然而,PC市場的用戶習慣和生態壁壘比手機市場更爲堅固。用戶更換手機操作系統的意願相對較高,而PC用戶對Windows的依賴性則更爲根深蒂固,短期內更換操作系統的意願普遍不高。此外,PC的應用場景也更加廣泛和複雜,對軟件兼容性的要求也更高。

值得關注的是,華爲在手機業務受阻後,通過深耕國內市場,大力發展鴻蒙生態,並積極開拓海外新興市場,逐步實現了業務的復甦。這一策略,或許也適用於華爲的PC業務。

根據艾媒諮詢最新發布的《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規模將達20961.9億元,2027年有望達到37011.3億元,未來幾年,這將爲華爲鴻蒙PC提供巨大的本土市場空間。

與此同時,國內的政策環境也在發生積極變化,發展自主可控的IT產業已上升爲國家戰略。這無疑爲華爲PC業務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機遇。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開始加大對國產PC的採購力度,這爲華爲鴻蒙PC在政企市場的推廣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一位長期關注信創產業的人士表示,近年來,國產操作系統的技術水平和生態建設都在快速發展,雖然在應用豐富度上與Windows相比仍有差距,但在滿足特定領域的需求方面已經具備相當的能力。華爲如果能夠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深耕信創市場,或許能爲PC業務的“重生”找到關鍵的支點。

此外,華爲在海外市場的佈局同樣至關重要。在一些對中國科技產品持相對開放態度的國家和地區,華爲PC產品依然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和積極的市場推廣,華爲或許能在海外市場尋找到新的增長點。

總而言之,儘管華爲PC業務面臨着與當年手機業務類似的斷供風險,但其所處的市場環境和自身條件也存在諸多差異。華爲能否再次成功實現“重生”,將取決於其在技術研發、生態構建、市場策略以及政策把握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表現。

這條道路註定充滿挑戰,但華爲在手機業務上所展現出的韌性和創新能力,或許能爲PC業務的未來點亮一絲希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