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近日,碧桂園啓動組織架構調整:控股集團總部與地產集團總部合併,地產集團相關業務由合併後的平臺直管。
調整後的控股集團總部設置6個職能中心,分別爲資產管理中心、項目管理中心、招採管理中心、財務資金中心、法務監察中心、綜合管理中心。每個中心下設若干部門,合計14個。此次調整同時明確各中心及部門的職能和負責人。
近年來,碧桂園多次“刀刃向內”重新配置資源,上次來自集團層面的調整是在2023年5月。業內人士猜測,此次碧桂園進一步精簡組織架構與其業務規模縮小有關。
2025年3月22日晚間,碧桂園方面對記者表示:“爲適應市場環境變化,落實公司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組織與業務的適配度,公司啓動本次組織調整,將控股集團總部平臺與地產集團總部平臺合併。本次調整以業務前線爲軸心,以一線需求爲導向,推動資源向一線深度傾斜,強化前端作戰單元資源配置能力。同時,進一步提升職能部門協作水平與決策效率,爲集團全力落實‘保交房’任務達成及迴歸正常經營目標的實現構建組織保障。”
伴隨人事變動
在碧桂園控股集團新的組織架構中,資產管理中心負責非開發及經營性資產的管理工作,新增“經營管理”職能,旨在資產經營優化、收益提升及盤活推動;項目管理中心負責地產項目的運營及營銷管理工作,推動項目的高效生產和有質量的銷售達成;招採管理中心負責全過程成本管控、工程招投標、材料採購及合同履約管理的監督及管控,以提升集團成本競爭力;財務資金中心負責全面預算管理、年度經營目標編制和考覈、融資、稅務、風控審計等工作,結合業務做好資本市場關係及上市合規管理;法務監察中心負責集團法律服務的提供,推動法務風險的預防、控制及處置,並基於業務開展監察行動;綜合管理中心負責人力資源、行政管理、品牌管理、社會責任與數字化等工作體系建設。
此次調整也有了新的人事任命。其中,卜德華任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王軍任項目管理中心總經理,楊麗興任招採管理中心總經理,伍碧君繼續擔任財務資金中心總經理,歐陽寶坤、黎曉林分別任法務監察中心總經理、綜合管理中心總經理。
記者注意到,此次被合併的地產集團於2023年5月設立而來。
彼時,碧桂園宣佈在控股集團下設地產集團、科技建築集團兩大產業集團及新業務事業部、創新投資事業部兩大業務板塊,主要目的在於加強地產之外的其他業務的發展。
在上述調整中,碧桂園下設的地產集團聚焦房地產開發及代管代建業務,總部設置6個職能部門及2個事業部,包括投資策劃部、品牌營銷部、運營管理部、招採管理部、財務資金部、人力行政部、海外及特區事業部、代管代建事業部;科技建築集團主要包含廣東騰越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2家子公司;新業務事業部主要包含家裝品牌“現代築美”、現代農業、餐飲服務機器人“千璽機器人”、社區生鮮品牌“碧優選”等業務;創新投資事業部負責碧桂園除地產投資外的對外股權投資業務,聚焦科技創新、大健康、消費、地產主業產業鏈等方面。彼時,碧桂園方面表示,上述舉措是爲了保障落實碧桂園“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一體”指以房地產主營業務爲主體,“兩翼”指機器人和現代農業)。
保交房、保主體
早於此次調整,碧桂園方面在今年2月曾表示,2023年以來,公司明確了“一體兩翼”新戰略,以地產開發業務爲核心,努力探索科技建造和代管代建兩項新業務。目前,兩項新業務正在各自領域適應當下市場變化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提高,並有望在未來與開發業務形成合力。
但時至今日,相較於業務多元化發展,“保交房”已成爲碧桂園的第一要務。
“上半年以保交房爲主,近期首先是落實好節後的及時復工;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體並重,爲2026年進入正常經營狀態做好準備。”今年2月底,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在公司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2025年的重點工作。
據碧桂園管理層透露,碧桂園2024年全年交付房屋超38萬套,近三年已累計交付約170萬套房屋。今年年初,碧桂園方面對記者表示:“公司未來仍有約20萬套房屋交付任務,將會依託當前各項利好政策,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努力盤活各類大宗資產及沉澱資金,竭盡全力獲取一切資源支持交付工作的開展。同時,按照極限收支、一樓一策的運營思路極限推進剩餘房屋的建設,努力做好保交房任務的收官工作。”
2025年以來,碧桂園先後公佈境外債重組關鍵條款、補發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中期財報並在2025年1月21日正式復牌。眼下,碧桂園正在採取措施加快境外債務重組。
“當前政策環境持續向好,我們對黨和國家充滿信心。市場方面,一線城市正在逐步恢復,部分區域也呈現上升趨勢。從公司自身來看,我們仍然有大量的資產,有優秀的團隊、凝心聚力的文化以及家族的持續支持,這些都爲我們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楊惠妍表示,今年保交房的體量仍然較大,各項相關工作要比2024年做得更好。
公告顯示,2025年1—2月,碧桂園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45.6億元,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58萬平方米。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