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要把“孩子”摁回肚子裏

華爾街見聞
03-21

浙江台州,一條被命名爲“吉利大道”的筆直道路,一直延伸到東海之畔的吉利汽車臨海製造基地。

“現在生產任務比較重,基本上是單休。”吉利臨海製造基地一位工作人員說。

台州臨海,是吉利夢想開始之地。1998年,吉利第一輛汽車在臨海下線。去年9月,吉利控股管理層集體來到這座工廠,憶苦思甜,找回初心。隨後,吉利創始人李書福發表了《台州宣言》。爲了圓上把汽車賣到全世界的夢想,吉利需要瘦身,“聚焦”和“整合”,成爲吉利發展的關鍵詞。

今年3月初,吉利汽車集團在三亞召開了一場盛大的發佈會,其發佈的“千里浩瀚Al智駕系統”引發行業熱議。但一則頗具意義的消息卻並未引起足夠關注。

“銀河正式由吉利汽車的子車型升級爲獨立品牌。”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淦家閱在發佈會上表示。這距離極氪和領克的合併尚不足半年。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吉利子公司和子品牌,從吉利的“關係圖”中消失了。過去半年時間,幾何、領克、翼真、雷達等子公司或子品牌被合併。

吉利幾乎是國內產品線最複雜的車企之一。在本次調整前,整個吉利系共有多達14個汽車品牌,如吉利、幾何、領克、極氪、沃爾沃、極星、路特斯、smart、雷達等。有的是自產,有的是通過收購、入股等方式獲得。

吉利爲何向自己“動刀”?答案是省錢。降成本是檢驗這場大整合成績單的“答案”。

去年9月20日,李書福發佈《台州宣言》,提出“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大舉措。

其中,“戰略整合”的要求是:全面梳理吉利各業務板塊,釐清業務定位,調整優化產業佈局結構,進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順股權關係,減少利益衝突和重複投資……

“台州宣言的核心就是聚焦。宣言發佈之後,吉利已經有了很多舉措,這些舉措所帶來的益處相信很快就能得到體現。”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在3月20日的財報業績會上說。

這一天也正是《台州宣言》發佈半年的日子。

“被整合的都是賣不動的”

吉利汽車臨海製造基地,是吉利夢想出發之地,這裏曾經生產過當年吉利的爆款車型帝豪等,如今,吉利銀河星艦7等熱門車型正在生產中。

吉利銀河也是吉利控股本次大調整的“重頭戲”。

兩年前,吉利汽車在杭州奧體中心首次發佈了旗下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吉利銀河”。

2021年,吉利的另一個新能源品牌“極氪”成立,吉利銀河希望在中高端市場複製極氪的成功,但吉利銀河所在的15萬元級市場,也正是新能源汽車競爭最殘酷的地帶。

伴隨着收併購和新品牌的成立,吉利形成了龐大的品牌家族。其中,吉利銀河隸屬於吉利汽車集團,吉利控股是吉利汽車的母公司。除了吉利汽車外,彼時吉利控股旗下還有極氪公司、路特斯集團、沃爾沃集團、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倫敦電動車公司、雷達新能源汽車公司等多個子公司,每個子公司下面又有1個或者多個子品牌。

然而,不同品牌,所擁有的資源和地位,卻不盡相同。據吉利汽車集團一位內部人士介紹,彼時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車品牌幾何,地位要比吉利銀河“高得多”。

“吉利銀河不是一個獨立的品牌,它是吉利汽車旗下的中高端新能源產品系列。”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傑曾這樣表示。

也就是說,吉利銀河與中國星系列、博越家族、帝豪家族、雙繽系列等並列。只是吉利品牌下的一個系列,這樣低的地位,顯然調動不了太多的集團資源,而且還會造成資源浪費。在這樣的背景下,吉利銀河的處境被內部人士稱爲“小馬拉大車”。

吉利銀河爲何在成立之初沒有被賦予較高的地位?

“之所以是系列,而不是品牌,是因爲我們希望保持專注,聚焦一個吉利,把母品牌做大做強。”林傑在彼時媒體羣訪時這樣解釋道。

不過,上述吉利汽車集團人士則給出了另一種解釋:“起初,幾何汽車擁有很高的地位,甚至與吉利汽車集團並列,幾何最終並沒有跑出來。因而吉利銀河創立時,考慮到‘前車之鑑’,選擇了這樣一個保守的安排。”

幾何汽車曾被寄予厚望。2019年4月,幾何汽車橫空出世,打出了“造全球最好的電動車”的口號。

幾何汽車曾被定位爲吉利汽車旗下的高端純電品牌,然而發佈之後,幾何汽車的市場表現並不算理想,“油改電”車型更是屢遭吐槽。

2022年的下半年,幾何汽車終於迎來高光時刻,2022年下半年,幾何汽車有6個月銷量突破萬輛大關,全年銷量突破14.94萬輛。不過,拯救幾何汽車的,並非高端車型,而是小車。幾何E在2022年中期上市,售價低至8萬起,這偏離了幾何汽車原本的高端定位。

進入2023年後,幾何汽車銷量再次下滑。同年,吉利銀河成立。根據吉利汽車集團發佈的數據,2024年,吉利銀河年銷量爲49.4萬輛,同比增長近80%,佔吉利汽車新能源銷量的近50%。

最終,幾何汽車於去年9月被併入吉利銀河。這意味着,幾何汽車由一個與吉利汽車、曾經的領克並列的子品牌,降級爲吉利銀河之下的一個子系列。

“幾何汽車作爲一個品牌已經不復存在了,如今它只是吉利銀河旗下的一個產品序列。”上述吉利汽車內部人士說。

“被整合的都是賣不動的。”該人士如是說。

整合起來並沒那麼簡單

對於車企來說,一款車究竟是作爲獨立品牌運作,還是整合成爲某品牌下的車型或產品線,完全是不同的概念。這關係到資源分配、研發支出等一系列動作。

兩年前,“多生孩子好打架”還是吉利的慣用策略。通過大量品牌和車型來搶佔各個細分市場,實現企業發展。

如今,新能源市場接近飽和,企業從追求規模向追求利潤轉變,是這場內部大整合的內在邏輯。而“多品牌混戰”時期遺留下的品牌定位不清、不同品牌之間利益衝突等問題,如今便浮上水面。

“不同品牌、不同系列之間,各自爲戰,確實浪費了不少資源。”上述吉利汽車集團人士說。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李顏偉對此表示:“品牌多,意味着資源分散,在目前這個市場狀態下,太過分散會導致競爭力偏弱,整合是大趨勢。”

同樣被整合的還有“雷達”和“英倫”。其中,“雷達”是吉利推出的新能源皮卡品牌,但只有“地平線”和“金剛”兩個系列,產品線單一。“英倫”則是一家擁有超過百年曆史的英國汽車品牌,於2013年被吉利全資收購,成爲吉利旗下的汽車品牌。

隨着品牌整合,一系列“不適應症”也逐漸浮出水面。

從車型來看,幾何品牌併入吉利銀河後,將成爲吉利銀河的智能精品小車系列。在售車型有熊貓系列的3款微型車、純電小車幾何E螢火蟲,以及更早之前發佈的幾何A、幾何G6、幾何M6。

然而,去年10月,吉利銀河旗下的小型車吉利星願上市,搶佔了幾何的小型車市場。根據汽車之家數據,今年2月,吉利星願銷量2.85萬輛,位列新能源汽車銷量榜第一名,超過比亞迪海鷗。

相較之下,幾何銷量最高的熊貓汽車,2月銷量僅有1.28萬輛,較1月的1.59萬輛有所下降。原幾何團隊主打的“性價比”,與銀河“智能精品車”的定位有所衝突。

此外,整合幾何汽車帶來的管理挑戰,也有所顯現。吉利控股人士稱,幾何團隊併入後,與原吉利銀河存在“同一品牌、兩種標準”的問題。

一切都是爲了降本增效

極氪和領克的合併無疑是業界最爲關注的事件。

2024年11月14日,吉利宣佈了領克和極氪的合併計劃。到今年2月14日,極氪、領克完成股權交割,正式成立極氪科技集團,極氪持有領克51%股份。

3月13日,上述吉利控股人士表示,領克的工作人員正在從吉利控股總部大樓搬出,搬往五公里外的極氪大廈辦公。

在極氪大廈內,領克的展示車已經擺放在了顯眼的位置。

這又是一個“後生”合併“師傅”的故事。就品牌創立的時間來看,領克成立於2016年10月20日,極氪成立於2021年,比領克整整晚了5年。

成立品牌與整合品牌,幾乎一直貫穿着吉利的發展過程。而這背後,則是優勝劣汰的結果。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智能化時代,多品牌戰略在供應商、採購、研發等方面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各品牌之間產生了嚴重內耗。

以研究院爲例,吉利一共擁有六個研究院,其中包括國內的杭州吉利研究院、上海吉利研究院、成都吉利研究院和沃爾沃研究院;國外的考文垂研發中心和哥德堡研發中心。在這六個研究院的基礎上,各個獨立品牌也會進行專門的投入和研發。

2024三季報顯示,極氪累計研發投入已經達到235億元。領克方面,根據《中國經營報》的報道,其採用的SPA Evo電混架構的研發累計投入同樣高達百億元。

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曾在去年三季報業績會上表示,極氪和領克品牌整合後,將進行全面的產品梳理和規劃,避免衝突。

在今年3月20日召開的吉利2024年報業績會上,安聰慧再度提出了衡量整合價值的目標——成本和費用的下降。“通過整合,研發投入要下降10%-20%,研發費用率要從11%降到6%,銷售費用下降10%到20%。”

安聰慧表示,從今年一季度數據來看,預計通過整合,可以實現20%的研發投入下降。

此外,在製造和供應鏈方面,也將發揮規模化效應,預計可提升工廠產能利用率3-5%。渠道建設方面也將高度互補,大幅降低成本。

桂生悅表示,極氪和領克如果不整合,必然帶來同業競爭的內部矛盾,雙方在研發、架構、銷售等多方面也會出現重複投資和疊加花費的局面。

“如果不整合,無論是領克還是極氪,綜合競爭力都無法提升。”桂生悅說。

本文作者:岳家琛,來源:棱鏡,原文標題:《吉利要把“孩子”摁回肚子裏 | 棱鏡》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