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改革,大股東易主,CEO李松峯出局

藍鯨財經
03-24

文|睿觀Plus

永輝超市3月17日晚間發佈公告稱,爲加快公司改革轉型步伐,公司擬正式成立改革領導小組,統領公司改革轉型工作;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爲葉國富;成員爲王守誠、羅雯霞、林紅東、曾鳳榮、吳凱之、甘旺亨、張衛東、朱靜、劉少強。議案同意票7票、反對票1票、棄權票0票。

投出一張反對票的是董事張軒寧。理由如下:當前高級管理議案中,未涉及CEO安排,這令人深感憂慮。

就在公告發布前的3月17日下午,永輝超市召開了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表決了《關於換屆選舉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的議案》,包括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和張軒寧、名創優品創始人兼CEO葉國富、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和名創優品獨立非執行董事王永平當選。

而永輝超市原董事、CEO李松峯未當選。新一屆董事會並沒有聘任CEO,對於外界的疑問,永輝超市稱CEO虛位以待,將進行全球招募。這意味着,葉國富執掌的永輝超市改革領導小組,將“第一刀”砍向了李松峯。

從李松峯的職業履歷來看,李松峯在永輝超市任職多年,而在加入永輝超市之前,他曾在京東集團任職近10年。2021年,李松峯出任永輝超市CTO。永輝超市曾在公告中表示,李松峯作爲公司科技戰略、數字化轉型戰略負責人,有力推動了永輝科技能力和全渠道數字化經營能力的建設。李松峯的“出局”被部分投資者視爲正常更迭,原因在於李松峯來自京東。

並且3月11日,永輝超市發佈公告稱,京東集團旗下公司將在2025年4月2日至2025年7月1日之間對永輝進行減持,減持比例不超過2.94%。減持完成後,京東將不再持有永輝超市的股份。京東自2015年戰略投資永輝超市以來,累計投入成本約62億元,但通過減持、轉讓股份和分紅僅回收40億元,虧損達22億元。但這筆賬不能簡單的這麼算,在李松峯任職CEO的期間,京東已經接觸到了永輝超市最爲核心的供應鏈資源。

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京東拋棄永輝超市,迴歸電商主業也在情理之中。過去兩年,電商巨頭集體上演了“新零售大撤退”。2025年2月阿里以131.38億港元清倉了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蘇寧清倉家樂福中國;2022年4月騰訊系借步步高股價爆炒之機精準套現2億元……

這些曾經被捧爲“未來零售範式”的線上線下融合,正成爲資本急於甩脫的“不良資產”。

不過,被電商巨頭着急脫手的實體商超,卻成了名創優品CEO葉國富眼中的機會,葉國富曾表示,胖東來模式加上永輝超市超市的全國覆蓋,在葉國富看來,未來某天永輝超市一定會迎來新增長。同時當下,一定是抄底的最佳時機。

據時代財經報道,永輝超市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葉國富表示,改革小組將推進三大變革。第一,組織變革,大力推進精簡高效的組織架構;第二,運營變革,繼續推動學習胖東來模式;第三,供應鏈變革,大力推進裸價、直採和自有品牌開發。

同時,葉國富公佈永輝超市的門店調改計劃,2025年調改門店達200家左右,並關店250—350家,計劃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門店的調整。

葉國富指出,永輝超市不會銷售任何名創優品的商品,名創優品將與永輝超市在打造自有品牌和供應鏈方面進行協同。他透露,永輝超市的供應鏈大會即將召開,旨在引進更優質的頭部供應鏈的供應商。

在自有品牌方面,2025年永輝超市計劃上架60支新品,孵化出至少10支超過1億元的超級戰略大單品。同時,預計通過3~5年供應鏈生態建設,推動自有品牌達到永輝超市整體銷售額的40%。

時代成就了永輝超市

上世紀90年代,在全民下海經商的熱潮之下,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張軒寧兩兄弟輟學做起了啤酒代理的生意。那時的他們沒有雄厚的資本,只能另闢蹊徑,以“送貨上門”的模式逐漸在福州啤酒市場站穩腳跟。

通過對十多家日用品超市的走訪,兄弟二人看到了中國超市的發展前景。在這樣的念頭下,他們下定決心進軍零售行業。1995年,兄弟二人在福州市鼓樓區開辦了第一家超市——古樂微利超市。

彼時的小超市靠經營日用品爲主,以“微利”爲名主打物美價廉。直到2000年,在“農改超”的大趨勢下,張氏兄弟成立了首家“農改超”超市——福州永輝屏西生鮮超市。

彼時張軒松在永輝超市成立了採購團隊,直對農戶,產地直採,就此開啓了生鮮食品超市業態的探索之路。2001年4月,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後的發展也相對順利,直到2004年,永輝超市開始走出福建,在重慶市場成立了第一家永輝超市,爲全國化戰略邁出第一步。

憑藉着直採的鮮明經營理念和高效供應鏈體系,永輝超市在全國各地開始“開花結果”,2010年在上交所敲鐘上市之時,永輝超市已經在全國擁有156家門店了。

2015年,永輝超市得到巨頭京東的青睞,以43.1億元入股永輝超市,收穫了其10%的股份,成爲了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在生鮮O2O板塊也達成戰略合作。在資本加持下,永輝超市的發展開始逐漸提速,到2017年,永輝超市全年營收已經高達585.9億元,歸母淨利潤也創新高。不過,新零售業態的出現,成爲了商超行業的分水嶺,具公開財報數據,此後的永輝超市雖在營收上有所增長,但迄今爲止全年淨利潤的表現再也沒超過2017年。

掉進坑底開始爬

直到2021年,永輝超市的業績出現重大轉折。這一年,永輝超市財報公佈的總營收910.62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卻虧損了39.44億元。這是永輝超市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金額更是超過了2019和2020兩年的淨利潤總和,此後的永輝超市便開始了“爬坑”之路。

據公衆號“千眼觀視網”報道,當年創始人張軒松含淚哭訴:“一年暴虧39億,100家門店說倒就倒,市值直接蒸發三分之二!他說:我打贏了所有對手,沒想到最終卻輸給了時代,值得所有老闆引以爲鑑。”

實際上,永輝超市在很早之前就爲了應對時代變化,而做出轉型和改變。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同年年底永輝超市就成立了“永輝雲創”,永輝超市可以說是最早一批發展新零售的大型商超之一。但自其成立以來,永輝雲創可以說是一直在虧損。只有在2020年轉讓蜀海(北京)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8.44%股權,收益了11.27億元。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後,2020年永輝雲創還是虧損。

次年1月,集“高端超市+生鮮餐飲+O2O”等業務爲一體的永輝超市首家“超級物種”店也在福州落地。“超級物種”選址在高端商圈,主打中高端市場,門店開設了加工檔口,波士頓龍蝦、帝王蟹都可以現宰現喫。但在最高峯時,“超級物種”最多也只有80家門店,增長勢頭也止步於此。2019年之後,“超級物種”“開始逐步關店,如今幾乎銷聲匿跡。

有網友吐槽,在“超級物種”買一斤龍蝦要99元,加工費另算卻還喫不飽,超市部分只有不到300平米大小,東西買不全不說,還要和線上業務的揀貨員爭搶空間。

2018年,永輝超市開始嘗試社區生鮮“永輝mini”,計劃一年1000家店,而最終的結局卻與超級物種相同。

據媒體公衆號“金錯刀”分析,這些年永輝超市的轉型實驗總是失敗,是其踩了兩個坑。刀哥在文章中介紹道:

第一個坑是懂創新,但不懂用戶。

早期的永輝超市,改革創新靠的是老闆親自下場做調研,轉型的目標也是根據顧客需求制定的。但近幾年,永輝超市轉型是被同行逼的,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風口賽道,原本更該被重視的顧客需求和實際的落地執行,反而被當成了細枝末節。比如超級物種,既想做超市還想賣餐飲,線上業務也捨不得放下,最終用戶的體驗感極差。

原永輝超市董祕張經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大家做事喜歡拍腦袋,最後發現拍腦袋錯了。”

第二個坑是複製爆款,沒學到精髓。

早期的時候,永輝超市的倉儲店也學過山姆和Costco,但除了便宜沒有學到倉儲店的精髓。正宗的Costco的倉儲店模式,是隻有會員才能享受低價,產品種類不多卻極其精準,以量壓價,最終讓會員形成極高的粘性。

而永輝超市的倉儲店,任何人都能進店,哪怕只買一件商品也是批發價。產品沒有會員定製屬性,目的實際上是跟社區生鮮搶用戶,升級版的會員店,被永輝超市學成了換掉名字的價格戰。這樣的打法讓永輝超市倉儲店的毛利率不超過10%,比收會員費的costco還要低約4%,從自救靈藥變成了慢性毒藥。

永輝超市的自救

自2021年虧損以來,永輝超市一直採取各種手段進行自救。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期間,永輝超市在全國範圍關閉了100多家店鋪。

與此同時,永輝超市也出售了持有的萬達商管、紅旗連鎖、永輝雲金科技等公司的股權,從而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

2024年10月14日,"福建倆兄弟,追着王健林討債"的消息傳遍互聯網。永輝超市發佈公告稱,收到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仲裁案受理通知,永輝超市請求裁決大連御錦貿易有限公司立即向公司支付剩餘股份轉讓價款36.39億元,以及違約金2.18億元。

這次轟轟烈烈的“追債”源於2018年6月,永輝超市創始人、董事長張軒松在萬達集團總部受到了王健林的接待。當年年底,永輝超市便宣佈斥資35.3億,從王健林多年摯友孫喜雙的大連一方集團手中,購買約6791萬股萬達商管的股票,這佔到萬達商管股份總數的1.5%。

當年的永輝超市雖然已經出現利潤下滑,但營收仍在高速增長,公司市值達到一千多億元的高點;萬達集團則結束了13個文旅項目、77家酒店的“世紀大甩賣”,想在資本市場證明自己的王健林,一心要將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商管”)送入股市。

公告中,永輝超市表示此舉目的是“拓展優質物業”。一邊是連鎖超市,一邊是大型商場,雙方有着天然的商業互惠性。然而七年後,二者都生存的非常“狼狽”,以至於走到了對簿公堂的尷尬局面。

此外,2024年5月,永輝超市啓動了“學習胖東來”調改項目。據公開信息,截至2025年3月,永輝超市已完成全國18個城市41家門店的調改升級,這些調改店在開業前期均能取得不錯的經營業績。

據“界面新聞”報道,2025年2月11日,永輝超市方面稱,在春節消費季(北方小年至大年初七,共計13個開業日)中,永輝超市41家調改門店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翻倍,進店消費客流近400萬人次。其中,烘焙銷售額同比增長超520%,熟食銷售額同比增長超387%,成爲新的增長引擎。

儘管“學習胖東來”調改項目初見成效,但永輝超市面臨的現金流壓力依舊很大。2024年,張家兄弟最終還是決定出售永輝超市的股權。9月24日,永輝超市及名創優品同時披露,後者將以約63億元從牛奶公司、京東世貿、宿遷涵邦(京東的一致行動人)手中收購永輝超市29.4%的股權,成爲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該筆交易將以現金支付,計劃於2025年上半年完成,同時名創優品入股不控股。

在名創優品收購永輝超市召開的投資者會議上,葉國富表示,在他的感知中,胖東來是中國商超唯一的出路,他希望能夠讓胖東來的模式走出許昌,帶領中國零售業走進一個新天地

永輝超市雖連續幾年表現不佳,營收和淨利潤持續下滑,閉店腳步這兩年也幾乎沒停過,但經調改,情況略有好轉,供應鏈在持續整合中,裸採模式也在不斷推行。而名創的優勢在於其自有品牌,永輝超市的優勢則是深耕了二十多年的供應鏈,二者結合,未來某天或許會發揮一定的協同作用。

二十年的時間,永輝超市不斷發展、改造、轉型、深耕供應鏈,步伐幾乎沒停下。但正如媒體公衆號“金錯刀”點出的那樣,懂創新的同時還要懂用戶,學習胖東來的行爲不難看出,永輝超市已經反應過來了,但能做到什麼程度,大家還需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