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牽手“金小丑”的背後

媒體滾動
03-22

轉自:勞動午報

不久前,在第47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藝術節上,北京演藝集團旗下中國雜技團創新升級作品《馭風凌霄——男子集體車技》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問鼎本屆藝術節最高獎“金小丑”獎。這是中國雜技團建團史上第75枚金獎,也是該團榮獲的第四尊“金小丑”獎,這也讓中國雜技團成爲目前國內擁有“金小丑”獎數量最多的雜技藝術團體,讓中國成爲了世界上擁有“金小丑”獎最多的國家之一。

“馭風飛揚” 創造歷史征服蒙特卡洛

《馭風凌霄——男子集體車技》是中國雜技團秉持“追求卓越、力塑經典”藝術理念和“讓世界看到最好的雜技”的藝術追求,是在《逐風者——男子集體車技》的基礎上持續升級創新的作品。中國雜技團在收到藝術節組委會邀請後,對參賽工作進行了精心準備。對作品進行了雜技本體技藝、藝術編排等各方面的創新升級。

“《馭風凌霄——男子集體車技》節目充分尊重和保護中國雜技的技藝傳統,並在繼承傳統精湛技藝的同時,將‘車技’類節目技藝進行了顛覆性的創新發展。”中國雜技團團長李馳介紹。

中國雜技團創意總監孫力力帶領吳勇、劉羣、陳鶴等教練和主要演員,對節目本體技藝進行了顛覆性的全面創新設計。他們將翻騰、頂功、柔韌、力量拋接等完全不同於傳統車技的技術動作進行了大膽融合創新。李馳團長親自擔綱節目總導演,並攜手著名服裝設計師宋立、著名作曲高曉暉,與創作團隊共同將高難技巧進行了流暢的藝術編排,成就了時尚震撼的綜合藝術效果。總工程師王建民進行道具裝置創新研發,並帶領其工作室技術團隊爲節目訓練和參賽提供了充分的技術保障支撐。

此外,中國雜技團還結合國際商業演出機會,組織該節目於參賽前在歐洲進行前置練兵演出。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爲參賽做好充足實踐準備。

本屆賽事中,來自世界22個國家的26個優秀作品齊聚一堂,幾乎涵蓋了雜技馬戲的全部藝術門類,分爲兩臺“大秀”輪番競技。在已經舉辦的47屆藝術節中,蒙特卡洛國際馬戲藝術節只有九次賽事出現了3尊及以上“金小丑”獎。在本屆賽程中,各國代表隊在賽事表演中幾近完美,賽事競爭的激烈程度非同尋常。

在賽事現場,中國雜技團節目組的演員們一絲不苟對待比賽。在認真訓練的同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穩定的技藝發揮,將日積月累訓練的紮實功力進行了完美的演出呈現。耳目一新的精湛創新技藝、穩健紮實的技藝功力、優質高雅的藝術品質,征服了評委和現場觀衆,不僅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問鼎本屆藝術節最高獎“金小丑”獎,而且在藝術節線上短視頻平臺憑藉過硬實力成功“出圈”,成爲現象級作品。

堅持傳承與創新

與“金小丑”結緣深厚

多年來,中國雜技團的諸多藝術實力過硬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外權威賽事上以無可爭議的高超技藝問鼎金獎,更是在歲月的更迭中始終保持着難能可貴的穩定技藝水準,爲雜技這個極難保持傳承的技藝門類,保留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並且在傳承過程中通過持續的綜合創新,不斷保持着經典作品的生命活力。

《騰·韻——十三人頂碗》節目以“文活武演”的思路,實現了成功創新,中國雜技團是迄今爲止,在世界範圍內唯一能夠演出該節目的團體。2004年,該節目在第28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上榮獲“金小丑”獎,這一尊金獎不僅是中國雜技團在建團史上的首尊“金小丑”獎,更是中國雜技團成爲世界名團的基石。

《聖鬥——地圈》和《俏花旦——集體空竹》於2013年參加第37屆摩納哥蒙特卡羅國際馬戲節。在這屆賽事中,中國雜技團的青年演員們出色的表演征服了國際評委,成功問鼎“金小丑”獎。

《協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於2015年參加了第39屆摩納哥蒙特卡羅國際馬戲藝術節並問鼎“金小丑”獎。該節目以裝置的突破創新成功推動了雜技技藝的創新升級,芭蕾技藝與鋼琴音樂元素的融入,讓該節目呈現出清新脫俗的藝術品質。這不僅是中國雜技團的第三尊“金小丑”獎,也是中國雜技團的第60枚金獎。

發揚工匠精神

推動雜技持續發展

中國雜技團多年來始終以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爲核心,致力於培養新一代雜技人才、推動雜技藝術的持續發展。其中,北京市雜技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成爲該團傳承工匠精神的重要平臺。而在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中,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付出。

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雜技家協會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中國雜技“金菊獎”終身成就獎、北京市先進工作者……諸多榮譽背後,記錄着北京市雜技學校副校長孫力力傳藝育人的漫長歲月。

1995年,孫力力從演員轉型爲雜技團老師後,主抓雜技教學與節目研發。她策劃創作並組織實施了大量雜技精品節目,培養了兩百多名雜技金獎人才,他們爲中國雜技團斬獲國內外金獎達64枚。

“培養雜技人才,沒有什麼‘祕訣’,就一個字——嚴。”平日裏,孫力力對學生們要求特別嚴格。“因爲練習雜技根本沒有捷徑,不可能鬆鬆垮垮的就成爲優秀演員。”在孫力力看來,演員的舉手投足、每個動作都要做到極致。“臺下練沒練功,臺上一眼就能看出來。一個演員使多大勁、練多少功,直接影響他的成長。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騰韻——十三人頂碗》《聖鬥——地圈》《俏花旦——集體空竹》《協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先後捧回三尊 “金小丑”獎……正是因爲這位教學嚴厲的孫老師的堅持,成就了一個個獲獎節目的誕生。

“他是位極具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的雜技道具研發專家。”提到中國雜技團總工程師王建民,團員們都這樣評價道。王建民既掌握道具機械設計、遙控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又精通音樂、舞臺美術和雜技藝術的規律。多年來,這位難得的具有全面素質的雜技道具研發人才,一直踐行着工匠精神。

《空山竹語——搖擺高拐》中兩根層層疊加的高拐如風中修竹晃而不倒,驚險絕倫;《聖鬥·地圈》中的兩個能行走的機器人道具,突破了傳統鑽圈節目裏固定地圈的表演維度;《協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中核心道具升降開裂桌的種種變化出人意料,讓常見的單手頂節目充滿了強烈而新穎的視覺衝擊……王建民先後創新改革了雜技、馬戲、魔術道具與器械等共計700餘項,獲得各項專利40餘項。2024年,他被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授予“2022、2023年度演藝設備行業優秀資深專家”。

探索新路徑

多觸角傳承中國傳統藝術

不久前,中國雜技團第二次走進北京建築大學。演員們爲高校學生帶來了包括集體空竹《俏花旦》、蹬鼓《鼓韻》、地圈《聖鬥》等多個節目,展示了雜技藝術的獨特魅力與紮實技藝,呈現了一場充滿震撼與驚奇的雜技演出,豐富了同學們的藝術體驗。

李馳介紹,本次中國雜技團進校園活動不僅是一次藝術展演,也是一次美育教育的深度實踐,更是在受衆層面的有效傳承。未來,中國雜技團將不斷探索藝術院團——高校合作新模式,與北京各大高校加強合作,把更多優質的雜技藝術資源帶到學生身邊。

四度牽手“金小丑”是中國雜技團匠人之路的體現,也是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經典之作,堪稱中國向國際社會的高品質文化輸出的典範。中國雜技團將繼續秉持“傳承創新、力塑經典”的藝術理念,以及讓“世界看到最好的中國雜技”的藝術追求,在“塑造世界頂流名團”的道路上,持續發揚銳意創新的開拓精神,繼續擦亮優秀中國傳統文化這張金名片。

□本報記者 盛麗/文 曹立棟/攝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