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觀新聞
3月20日,靜安區衛生健康系統舉行“賢聚靜安 才湧醫林”人才政策發佈會,正式啓動一系列人才培養新政。新一輪“十百千”衛生人才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和現代中醫師承優選名單正式揭曉,本輪共計將培育28名學科帶頭人、中青年技術骨幹和優秀青年人才,16名現代中醫傳承人,投入1400餘萬元建設25箇中西醫重點學科和重點項目。
引育結合,“人才+學科”雙向奔赴
靜安區衛生健康系統實行積極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創新學科人才培養支持機制,用人才開創事業,用事業成就人才。
“我是2019年通過人才引進來到了靜安區中心醫院工作。在靜安這個大平臺上,我們不斷深化和華山醫院的合作,共同成立肢體功能重建中心(MDT),拓寬業務覆蓋面,提高整體科室實力,使我院骨科從默默無聞到南部靜安人民信得過的品牌。”靜安區中心醫院曲志偉博士說。
靜安區老齡化程度高,患有髖部骨折、關節疾病的老年患者不斷增多,對於家門口的骨科醫療需求非常迫切。曲志偉作爲骨科項目負責人,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填補了全髖關節置換及翻修、單髁置換、椎管內腰骶神經移位、腕關節鏡、微創髓內固定等技術空白,還將患者的感受放在首位,積極整合各科室力量,發揮技術優勢開展多項手術治療,極大的提升了老年骨折的治癒和康復率。
曲志偉告訴記者,他帶領團隊先後獲得了區級課題一項,上海市科委創新計劃項目一項,並作爲主要項目負責人申請中國醫學科學院項目一項,還率領醫院醫療隊遠赴新疆支援當地的醫療健康事業。如今,曲志偉已經擔任靜安區中心醫院副院長,在技術和管理上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如曲志偉一樣的各領域高層次專家,在“十四五”期間全系統共引進了16名,同時新招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123人,爲衛生健康事業開源引“活水”。在他們的帶動下,各級各類人才不斷湧現,期間累計有277人申請並通過高級職稱評審,全系統在編高級職稱人員佔比從8.4%提升至13.83%,共計數百位專家擔任國家級、市級學會主委及委員。
杏林沃土,“傳承+創新”全面開花
聚焦中醫藥人才體系建設,靜安區組建由區政府主導的區域性中醫藥發展傳承聯合體,形成“人才培養一體化、學科發展一體化、惠民措施一體化”內涵提升“組合拳”, 推動傳統醫學事業根深葉茂,全面開花。
岐黃傳承蔚然成林。立項市級“兩專科一中心”3項和綜合醫院中西醫結合能力提升項目1項,市級名中醫工作室基層工作站9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病專科(社區)能力建設項目12項,建成不孕不育專病等6箇中醫專病診療中心;立項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及學術經驗傳承人才等5項,18人獲局級以上人才項目;累計建設19家中醫專家工作室,吸引名老中醫專家團隊下沉,結合現代中醫師承優選平臺,逐步培養一批銳意進取的中青年中醫藥人才,讓中醫藥技藝和文化精粹在靜安落地生根。
政策煥新,“保障+激勵”一體落實
“爲了進一步更新配套人才政策,我們徵求了醫療機構的意見,面對面地和人才開展座談,同時參考了各地政策情況,取長補短、因地制宜。”靜安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主要着重增加了“特色團隊”引進與享受補助的學科種類,不同梯次人才的適配性更強,條件更加細緻。特殊情況按照“一事一議”的規則,爲特別優秀的人才預留了空間。
近年來,區衛生健康系統先後修訂完善績效工資實施方案、規培醫師補貼、公租房補貼等優惠政策,爲人才創新創業提供綜合保障和有序引導。“十四五”期間共惠及安居保障租房補貼507人,發放約698萬元;規培醫師獎勵補貼265人,發放約679萬元。同時協助解決人才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事宜,完善待遇、身份、職業發展等配套,增強崗位吸引力。通過薪酬定向激勵,引導公立醫療機構臨牀主治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定期工作,助力人才的柔性流動。先後兩輪啓動區級重點學科建設系列項目,34個優勢學科得到區級項目孵化。
記者獲悉,這些措施都融入了發佈會上揭曉的《靜安區關於促進衛生健康系統人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旨在通過3至5年的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衛生人才隊伍,實現全區衛生人才隊伍規模、結構、質量的全面提升,爲推進“健康靜安”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原標題:《靜安區啓動衛生人才培養新政,將培育28名學科帶頭人、技術骨幹與青年人才》
欄目編輯:顧瑩穎 題圖來源:靜安區 圖片來源:靜安區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陳佳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