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人副業忙着做IP

藍鯨財經
03-21

文|長三角momo

可炫性,是核心。要不然怎麼會有百度副總裁謝廣軍女兒的“坑爹”行爲?這種由內向外的自豪感和自負感,甚至會傳染家裏人,我兒子在字節,我爹在騰訊,我孫子在阿里,種種如此。

上週,華爲在成都,查出了職場舞弊案件後,內推這個生意嚴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不研究還好,一研究之後發現,現在大廠人在外面靠內推賺錢的人實在太多了,而且內推也只是冰山一角。

大廠牛馬但凡有點傳播意識的,都開始打造個人IP了,主戰場在小紅書,大家搞錢的姿勢千千萬,其實內推只是千千萬中最普通的一種。

可炫性,是核心。要不然怎麼會有百度副總裁謝廣軍女兒的“坑爹”行爲?這種由內向外的自豪感和自負感,甚至會傳染家裏人,我兒子在字節,我爹在騰訊,我孫子在阿里,種種如此。

在過去的一年裏,可能是因爲大廠是我這輩子可望不可及的存在,算法總是給我瘋狂推大廠人的內容,我很好奇,字節、阿里、騰訊這些公司是如何忍受這些在職員工,一邊工作一邊開設賬號搞副業的,不過想要知道這些人具體是誰,難度很大,因爲他們會用微信小號跟你交流,套出真實身份很難。

對此,某大廠員工私下跟我說的,雷軍、周鴻禕、俞敏洪、張朝陽這些老闆可以搞IP賺錢,我們爲什麼不可以?他們難道不是在職員工嗎?IP面前,人人平等。

這裏面如果按照在職狀態來分,有離職、現任、實習三種。

離職派系中,一個贊就從xx離職的標題已經成爲流量密碼,在這些人裏似乎阿里巴巴的前員工最多,阿里P8簡直審美疲勞,甚至有些前核心高管,都也在做個人IP,去抖音、視頻號搜索一下阿里前高管,會出來一大批賬號,這一批人都是真人出鏡,並不躲躲閃閃,個個包裝的履歷都很光鮮,主要賽道就是給自己現在的項目帶流量,或者就直接轉型做了自媒體。

這些人很有意思,從大廠離開後,整個人就很鬆弛,我刷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賬號,她從阿里離職後回村生活,每天發小紅書記錄自己銀行賬戶裏300w+流水的變動,精細到小數點後兩位。我還以爲她會徹底裸辭躺平,沒想到起號後她還是靠大廠光環賺了3w+外快,包括但不限於面試輔導、業務諮詢、小紅書商單等等。

這裏面最開始的吸引流量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炫富,貼出被裁之後的賠償金,證明自己職位很高,還有甚者直接貼出自己的存款,總之花樣千奇百怪。

我之前看到在蒙牛和滴滴做過高管的袁翔抽皮帶的視頻,直呼辣眼睛,但是人家是自由身,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現任派系中,基本都是偷偷摸摸的匿名幹了,當然也有一些人是內部報備過的,因爲可以服務相關業務,屬於給公司搞流量,比如百度的衆多美女賬號,但事實上,最不鼓勵這種行爲的字節跳動,在小紅書匿名開賬號的人最多,尤其是涉及到內推和職場指導這一類型。他們在小紅書的賬號人設也很清晰——大廠牛馬,輕微露出工作場景或者工牌,就會吸引一堆擁簇,大廠標籤也讓他們收穫了不少的商單轉化。

除此之外,就是不斷炫富,每天全球各地飛、五星級酒店隨便住,各種航司、酒店的白金卡,有些人甚至敢把工資條露出來,這些人有些就是想要一個別人羨慕,有些人則會隨後告訴你如何理財,然後變成一個理財號。

還有一些最近纔出來的套路,聲稱自己賺麻了,現在準備摸魚了,只想爲社會做點貢獻,無償收徒,主要是碼農這個圈子,其實玩到最後,就是賣課,用自己在大廠做過牛馬的光環,吸引很多想要進大廠的年輕人。

最後就是內推。

我聽說,現在大廠內推這件事,在各個公司都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盈利模式,首先HR是需要內推這個東西的,並不違規,哪個公司不希望得到優秀人才?於是每年的招聘季,各個公司會推出花式內推福利,真金白銀鼓勵員工內推。我聽到的一個版本,某手機公司HR發現某員工靠內推政策做求職賬號,由於觸達面積相當廣泛,僅靠內推其收入超過百萬,成爲明星內推員工,然後公司開始想辦法“挽回損失”,但是對方問HR,這種事情,有沒有違規?結果不歡而散。

還有一種是實習生派系,我真的沒想過,大廠實習生竟然也有意識做個人IP了,打開各平臺,00後大廠實習vlog、寶寶你只是一個大廠實習生等等已經形成一種風格,前幾天杭州某大廠的中層跟我吐槽說,現在的實習生很可怕,一邊上班一邊在小紅書直播上班,會把自己的領導說的每一句話,乾的每一件事都記錄下來,然後就引來一羣人共鳴。

現在實習生圈內有句玩笑話,大廠不留我,人走號已成,也就是說,明知道留不下來,就一定要在結束實習之前,把自己的賬號養成,他們已經在求職心得、日常穿搭、生活分享等各個賽道搶佔一席之地,後面找工作時,自媒體成功案例可以作爲簡歷的有效背書,再不濟,找不到工作,靠這個號,也可以養活自己。

但是在互聯網頻頻露出公司這樣的行爲爲什麼會被默許呢?很多大廠其實對內都有要求,未經報備不允許發佈與公司相關的信息,但似乎無濟於事,今年字節新年禮盒裏的手機雲臺,還被員工調侃“難道公司要鼓勵大家都去做自媒體嗎?”我之前還聽說過某電商大廠,因爲實習生將內部GMV數據透傳到小紅書,熱度很高,公司定位到了,要求mentor溝通該員工處理刪除,還費了不少功夫。

總而言之,在如今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自帶大廠光環的職場人們,更容易在小紅書這些平臺獲取別人的羨慕,一開始可能就是一種情緒價值需求,然後慢慢演變成了一種生意,這與前幾年很多投資人閒來無事做號是一個邏輯,我就特別喜歡看經緯資本的張穎。

做個人IP(其實就是幹自媒體),已經成爲了整個社會,所有人的潛在副業,所以說,這是史上傳媒業最大的黃金期。

至於這種行爲是否違法或者違規,每個公司的規定都不一樣,但是隻要不泄露公司機密,給公司造成損失,違法基本不可能。

好吧,大廠的確也很難,基本已經剝成了透明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