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輝常觀察
縱然是在拼多多依然保持了高增長的大背景下,依然難掩其模式的老套與陳舊,毫不誇張地說,拼多多已然走入到了它自己編織的繭房之中。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拼多多最新發布的財報當中,看出一絲端倪。
這樣一份在拼多多看來是“誠意滿滿”的財報,通篇只寫了兩個字——“電商”,並且是陳舊的電商。
不難想象,如果拼多多依然沿着它所篤定的道路發展下去,雖然依然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增長,但是,缺少了名不符實的新質生產力的支撐,拼多多這樣一種增長依然是乏力的。
通觀拼多多的這樣一份財報,在看似“新”的背後,其實充滿的是,對於以規模和效率爲主導的發展模式的固執地堅守,以及對於高質量發展的無視。
無論是拼多多持續進行的以燒錢補貼爲主導的“補貼減免”措施,還是拼多多通過將觸角深入到西部地區以期望獲得新的流量來源,我們都可以看出,拼多多與其在用新質生產力,打造高質量的發展模式,不如說,拼多多依然還在披着這樣一層外衣,行傳統電商之實。
當以電商行業爲代表的互聯網物種們開始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當以AI、數字化爲主導的底層技術開始對電商行業開啓一場全新的改造,拼多多這樣一種逆潮流而動的做法,只會把自身的發展帶入到愈發困難的境地裏。
可以預見的是,當拼多多的傳統故事範本在缺少了新質元素的支撐時,或許只留下了它可以講給資本市場聽的故事,卻失去了真正把這家公司帶向更加光明未來的原生動力。
一
在拼多多的這樣一份財報當中,提及最多的字眼,便是“高質量發展”。
那麼,究竟什麼纔是高質量發展呢?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網》發佈的消息顯示,所謂的高質量發展,其實就是從簡單追求數量和增速的發展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爲首要目標的發展。
然而,透過拼多多的財報,無論是拼多多全年總收入增長59%,還是歸屬於股東的利潤增長80%,我們都可以看出,拼多多所謂的高質量增長,依然還是以追求數量增速爲主導的發展,而非是追求質量和效益爲主導的發展。
拼多多之所以會以“高質量發展”的字眼來行傳統發展之實,其實更多地是在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掩蓋自身發展過程當中的問題,並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講給資本市場去聽一個相對較爲完整的故事。
如果拼多多的這樣一份充斥着大數量,高速度的財報,都被看成是一份以“高質量”發展爲主導的財報的話,那麼,我們不僅要問,拼多多的這樣一份財報,究竟是在欺騙誰呢?
事實上,當拼多多在以所謂的“高質量發展”來掩蓋自身依然堅持以規模和增速爲主導的發展模式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場以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爲主導的全新變革,正在互聯網行業上上演。
對於那些互聯網玩家們來講,它們口中所講的,並不是拼多多不斷提及的規模和增長速度,而是藉助新質生產力對於自身改造的新東方故事。
無論是全面接入deepseek,還是通過把腳扎進到黑土地裏,助力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我們都可以看出,它們所表現出來的與拼多多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
可以說,透過它們,我們纔算是真正看到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並且這樣一種高質量發展是與整個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是同頻共振的,而不是像拼多多這樣,僅僅只是以高質量發展之名行低質量發展之實的。
二
翻開拼多多的財報,我們看到了以“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爲代表的一系列的措施,不得不說,這些措施的確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從表面上來看,拼多多是在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打造新供給,實際上,拼多多只不過是在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繼續做大自身的規模,以達到支撐自身以規模和效率爲主導的發展模式的目的。
說到底,拼多多其實是在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儘可能大地做大自身的基本盤,做大自身的規模,做大自身的流量,從而將業已被證明是一場最終讓消費受傷害的商業模式續命。
這其實是與國家所主導的大方向,特別是以消費者至上的發展模式相違背的。
因爲拼多多通過這些方式更多地並不是爲了惠及商家和消費者,而是想要通過儘可能大地做大自身的規模來提升話語權,從而繼續在和商家與消費者談判的時候,獲得更多的籌碼。
拼多多這樣一種做法,其實依然還是傳統發展模式的延續,依然還是在通過這些所謂的“新質生產力”來爲自身陳舊的商業模式續命,並且拼多多的這樣一種續命是將商家和消費者全部都綁定在了自己的戰車上。
不難想象,當拼多多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將新的商家、新的消費者吸納到自身的平臺上之後,真正受益的,其實依然還是拼多多,它的平臺大了,它的話語權大了,商家和消費者在拼多多的眼裏只不過是助長自身平臺的流量而已。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拼多多所推出的“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電商扶持計劃’,其實有一個終極目的,即,它是在通過這樣一種模式將儘可能多的流量吸納到自身的平臺上,而非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助力上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更不是在助力高質量發展,而是在以一種相對隱蔽的方式對高質量發展帶來傷害。
當拼多多的這些新措施的落腳點,並不是在高質量發展上,而是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上,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任由拼多多這樣一種發展模式運行下去將會給整個電商行業,乃至給整個商家和消費者帶來多麼大的傷害。
三
除了拼多多繼續用以“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電商扶持計劃”爲代表的這些新名詞來爲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爲主導的發展模式續命之外,我們還看到了拼多多通過“平臺治理”這樣一種模式來掩蓋自身平臺上假貨、劣質商品氾濫的現實。
說到底,拼多多之所以會如此高規格的平臺治理,反過來的原因便是拼多多平臺上的問題業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從外界來看,拼多多的“平臺治理”,其實是在爲消費者服務,但是,我們反過來看的話,拼多多的“平臺治理”,其實更多地原因在於,它的平臺生態業已惡劣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可見,正是這樣一個幾乎所有的電商玩家們都會率先進行的事項,在拼多多這裏卻變成了一個可以大書特書的“新質”元素,不難看出,拼多多的平臺生態業已混亂到怎樣的地步。
事實上,有關拼多多的生態的混亂,我們已經見過不少曝光。
以吳曉波、六神磊磊、任澤平爲代表的諸多的名人都曾經指出過拼多多平臺生態的問題,然而,雖然拼多多的平臺上存在着如此多的問題,雖然拼多多的平臺上如此混亂,但是,拼多多依然還是可以肆無忌憚地操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可以給自身的做法,冠以一個高大上的名頭,從而來掩蓋自身平臺的問題。
同時,拼多多還將這樣一種自己分內之事的“平臺治理”,看成是“新供給”的一種。那麼,究竟什麼是“新供給”呢?
根據《人民日報》理論版的解釋,“需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的辦法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促進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可見,所謂的“新供給”,最爲根本的一點在於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而非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繼續增加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
然而,在拼多多的語境裏,“新供給”僅僅只是成爲了自己擴大規模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卻全然忽略了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的本質內涵和意義。
說到底,拼多多還是在通過所謂的“新供給”給自己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爲主導的發展模式續命,而非是通過轉型升級的方式來打開新的增長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供給側改革。
長此以往,拼多多必然是與國家的大政方針背道而馳的。
結語
拼多多財報的發佈,又帶來了一場喝彩。然而,這更像是一場資本的狂歡。
然而,透過這樣一份寫滿了“高質量發展”財報,我們卻更多地看到了拼多多對於傳統電商模式的執著,我們卻更多地看到了拼多多對於高質量發展的無視,我們卻更多地看到了國家對反內卷式競爭的倡導。
不出意外,當拼多多執着於它所認爲的電商模式,只會把行業的發展再度帶入到內卷式競爭的發展階段,只會把行業的發展再度帶入到以規模和效率爲主導的發展階段,只會抵消供給側改革業已取得的實效。
對於拼多多來講,告別僅僅只是一味地去給資本市場講美妙的故事做法,而是真正去實踐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以這樣一種方式惠及以商家和消費者爲主導的更多的人民,或許纔是它的正道所在。
拼多多需要人民,但人民並不需要僅僅只是把它們當成是流量的拼多多。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